【议题式教学】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课件+视频)-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课件+视频)-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六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6.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修四

导入新课
弃考救人的少年——姜绍鹏
导入新课
弃考救人的少年——姜昭鹏
思考:姜绍鹏面临了怎样的选择? 如果你是当事人,会如何选择?为什么?
2025年5月10日-11日,是山东省职教高考的时间,这对上了三年的职教学生来说,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参加高考一样,职教高考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然而,对于18岁的少年姜昭鹏而言,却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选择。
01
议题一
从姜昭鹏弃考救 的言行中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含义、形成及评价标准和特征
02
议题二
救人与高考应如何选择?
姜绍鹏弃考救人是不是最佳选择" ?
总议题
议题
议题一: 从姜昭鹏弃考救 的言行中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含义、形成及评价标准和特征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01
考试VS生命?他的选择让全网泪目
当姜昭鹏8:50分赶到考点时,语文考试已开考40分钟。面对监考老师的婉拒,这个18岁少年红着眼眶说:“能不能通融一下?我救人耽误了……”但最终他还是默默转身离开。“考试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接受采访时,他攥着准考证的手微微发抖,却坚定得像块磐石。
这一幕让无数网友破防:“他错过了一张考卷,却交上了人生满分答卷!”更令人动容的是,学校老师透露,姜昭鹏本可报考医学技术类本科,此次缺考可能影响升学,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悔意。
议学情境一
议学情境一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救人还是赴考呢?
其实,无论我们选择救人还是选择赴考,我们都已经完成了一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
议学问题
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无论我们怎样选择,我们都已经完成了一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
2、姜昭鹏的价值判断是什么?又作出了什么样的价值选择?
3、你能看出姜昭鹏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如何产生的吗
4、姜昭鹏选择的目标能实现吗?为什么?
议学提示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认知:值得)
(行为:去做)
基础
体现
选择
考试可以重来
生命只有一次
弃考救人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认知:不值得)
(行为:不去做)
基础
体现
不选择
为了别人的生命毁掉自己的前途太不值了
我可不去做那傻事
1、为什么说无论我们是否选择弃考救人,我们都已经完成了一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
议学提示
2、姜昭鹏的价值判断是什么?又作出了什么样的价值选择?
考试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
弃考救人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认知:值不值得)
(行为:去不去做)
基础
体现
议学提示
救人失败可能面临责任、错过高考
考试可以重来,但生命只有一次
毫不犹豫弃考救人,这是本心选择。
社会实践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3、你能看出姜昭鹏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如何产生的吗
议学提示
考试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
4、姜昭鹏选择的目标能实现吗?为什么?
姜昭鹏的
价值判断
姜昭鹏的
价值选择
毫不犹豫弃考救人,这是本心选择。
坚持真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的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
(1) 含义: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2)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议学小结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认知:值不值得)
(行为:去不去做)
基础
体现
(1)形成: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议学小结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的基础:社会实践
救人失败可能面临责任、错过高考
考试可以重来
生命只有一次
毫不犹豫弃考救人这是本心选择
(2)标准: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标准)
(3)要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议学小结
考试可以重来
生命只有一次
姜昭鹏的
价值判断
姜昭鹏的
价值选择
毫不犹豫弃考救人,这是本心选择。
坚持真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的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
考网友炸锅了,这波操作到底值不值?
姜昭鹏救人的事儿传开后,网上的讨论那叫一个热闹。
支持的人说他是真正的英雄,这才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
反对的声音也不少,说他太冲动了,高考这么重要的事儿,怎么能因为这个就放弃?
有网友直接开喷:“现在的年轻人,脑子都进水了吗?高考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同学有医院救,你瞎掺和什么?”
可更多人站出来为姜昭鹏说话:“人命关天的事儿,还考虑什么高考?这小伙子做得对!”
议学情境二
这场生命教育,比任何考试都重要
18岁医学生姜昭鹏在赴考途中勇救心梗乘客,教科书级急救7分钟抢回生命,错过考试却交上人生满分答卷。当制度为善意让路,这场生命接力让我们看到:教育的终极意义是培养敬畏生命、敢于担当的人。
姜昭鹏的壮举,折射出职业教育的深层价值。他所在的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早将急救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全体师生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是有温度的生命守护者。”校长的话掷地有声。
现代社会不同于过去,对教育、考试的公平性更重视,因而更关注缺考救人。
议学情境二
议学问题
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这场生命教育,比任何考试都重要诠释了价值判断和选择什么特点?
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如:当代社会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共识 )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议学小结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社会历史性意义
议题一: 姜绍鹏弃考救人是不是最佳选择" ?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02
考网友炸锅了,这波操作到底值不值?
姜昭鹏救人的事儿传开后,网上的讨论那叫一个热闹。
支持的人说他是真正的英雄,这才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
反对的声音也不少,说他太冲动了,高考这么重要的事儿,怎么能因为这个就放弃?
有网友直接开喷:“现在的年轻人,脑子都进水了吗?高考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同学有医院救,你瞎掺和什么?”
可更多人站出来为姜昭鹏说话:“人命关天的事儿,还考虑什么高考?这小伙子做得对!”
议学情境二
议学问题
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是什么影响了网友看法,说明价值判断和选择有何特点
议学提示
他是真正的英雄,这才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
主体差异性
他太冲动了,高考这么重要的事儿,怎么能因为这个就放弃?
人命关天的事儿,还考虑什么高考?这小伙子做得对!
现在的年轻人,脑子都进水了吗?高考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同学有医院救,你瞎掺和什么?
网友的看法是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不同的人因为立场观点、知识结构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地位差异
阶级性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
二、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议学小结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①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②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如:有人支持姜绍鹏弃考救人,也有人认为应优先高考 )
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那么,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是什么呢?
2、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议学小结
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最高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
最高的价值追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如:姜绍鹏的选择维护了他人的生命权)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原因
二、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议学小结
①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无数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4、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二、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议学小结
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③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④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2、衡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误的标准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重难突破
①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
①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标准)
②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最高标准)
本框小结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含义、关系、产生、客观标准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最高价值标准做法
基本特征
衡量标准
主体差异性
阶级性
社会历史性
1.尽管国内渔民、渔业团体反对,日本政府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于2023年11月2日强行启动,至今仍在反复强调核污染水“所含放射物质氚的浓度符合预期”,美国对此表示理解支持,太平洋岛国居民表达“强烈担忧”,欧洲人因相距遥远反应平淡,而中国政府则表示强烈反对并全面禁止日本水产品的进口。之所以出现不同态度,是因为( )
①立场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认知
③不同国家的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④:面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人们之所以出现不同态度,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立场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①④正确。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作为社会意识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主体的知识认知,②错误。
③:材料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2.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成为年轻人的新晋偶像,作为当年的施甸县理科第一名,本可以选择北大进行深造,但立志扎根于航天事业的他,毅然填报了北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贡献。这告诉我们( )
A.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B.人的个性发展是独特的、是不可复制的
C.投身于航天事业更能彰显人的社会价值
D.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A: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A说法错误。
B:材料未涉及人的个性发展,B不符合题意。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具体工作来来实现人生价值,各种具体工作之间无法比较哪一个更能实现人生价值,“投身于航天事业更能显人社会价值”说法错误,C排除。
D:桂海潮立志扎根于航天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贡献,这告诉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3.从低空经济“起飞”到首发经济“引燃”,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升级扩容;《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的印发、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多地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同向发力,中国经济活力、潜力不断释放。从哲学上看,这得益于( )
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②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依赖高度的革命热情,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释放生产要素活力
④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①不选。
②:材料中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和首发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都是实践活动,是改造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②正确。
③: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同向发力,中国经济活力、潜力不断释放,这主要依赖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依赖高度的革命热情”的说法不妥,③排除。
④: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同向发力,中国经济活力、潜力不断释放,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说明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④正确。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4.新修订的“史上最严”环保法,在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生态补偿、排污许可、处罚问责等方面确立了新“规则”。打破GDP崇拜,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成为新的执政追求。材料表明,我国的各项改革必须( )
①打破现实条件的种种束缚
②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始终走在社会实践的前面
④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②④: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材料主要说明我国的各项改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必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④符合题意。
①:实践受制于客观条件,①说法错误。
③:改革属于实践,作出改革的决定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5.一直以来,国人都比较偏爱宽敞座位、舒展空间的车型,所以很多车企纷纷加大车的“块头”,但随着最近一些年来城市道路拥堵日趋严重,且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小型车又逐渐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这说明人们的( )
A.价值选择会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B.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A:随着城市道路拥堵日趋严重,且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小型车逐渐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选择会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A符合题意。
BC:材料强调的是价值选择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涉及价值选择的标准,也没有涉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BC不符合题意。
D: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而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6.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③:随着乡村战略的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人们对农村的认识从过去 争相跳农门 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价值判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体现了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①③正确。
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作为社会意识,源于实践,而不是主体的知识和能力,②错误。
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④错误。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