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浙教版七上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计16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观察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A.科学课本长度为25.80 cm B.100 m赛跑中,张华比李兴跑得快C.烧杯是圆柱形的 D.夏天比冬天热2.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一颗围绕恒星开普勒452运行的行星。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为0.98,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活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 )A.建立假设 B.交流与评价 C.提出问题 D.搜集证据3.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 cm,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鞋最合适( )。A.22号 B.22号半 C.23号 D.23号半4.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C.如图中先测出这本书的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L/N5.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历经高温和低温的双重考验安全着陆。同时返回的还有多种太空实验样品,地面气温计示数如图。地面气温为( )A.11℃ B.9℃ C.-9℃ D.-11℃6.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为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看了包装问: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妈妈也不知道,于是她开始了探究。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对于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得出结论7.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8.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测木块长度 B.测木块质量 C.倾倒液体 D.10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9.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A.分组实验 B.演示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10.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B.实验后废弃的试剂直接倒入水槽或垃圾桶C.实验中不慎被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D.燃着的酒精灯被打翻在桌上导致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11.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小金属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浸入量筒内的水中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2.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食盐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合作与交流13.某兴趣小组在相同的小烧杯内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小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40℃、油温50℃、砂温60℃,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关系为()A.t甲>t乙>t丙 B.t甲=t乙=t丙 C.t甲14.小安超喜欢吃奶茶里的珍珠,于是每次买珍珠奶茶时总会要求多加珍珠。一次她买了一杯320mL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杯珍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把杯里的奶茶倒入了三个全新的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约为( )A.60cm3 B.180cm3 C.240cm3 D.260cm315.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 )A.体温计 B.量筒 C.刻度尺 D.量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16. (1)如图所示,玻璃瓶中装入适量带色的水,从玻璃管吹入少量空气,管中水面高于瓶口。将此装置由一楼拿到十楼,发现玻璃管中的液柱 ,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此时瓶内液面上的气压比大气压 。(2)如图所示,把玻璃瓶中装满带色的水,双手迅速用力捏玻璃瓶,发现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说明力可以 ,如果把玻璃瓶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液柱也能上升,此现象说明液体具有 的性质,根据这个性质制成了温度计。17.量筒的用途是 ,使用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跟 保持水平。如下图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 mL。18.(1)如图A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 。(2)图B温度计的示数是 ℃。19.小宁和小波两位同学在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人的身高时,统计了整个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身高大概是脚印长度的7倍左右。某罪犯在现场留下的脚印经过测量,它的长度是23.5厘米,则侦测人员利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是 ,该罪犯的身高大约是 。20.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图甲 图乙图丙(1)图甲中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 ,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2)图乙是 体温计,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此时所示的温度是 。(3)某同学用如图丙所示方法测得硬币的直径为 cm。21.如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也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 A 上升到 B 位置,则表明气温 (选填:“升高”或“降低”)。图丙是小明同学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 (填“左”、“右”);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 。22. 如图所示,小科同学学习了长度测量做了下列两个实验:(1) 用如图甲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 厘米。(2)小科用刻度尺测量一本除去封面和封底的书的厚度。书的厚度为 cm; 若测量过程中书未压紧,则测得的纸的厚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23.(6分)人们常用过滤效率来评判口罩的优劣,过滤效率是指口罩跟阻截病毒等微小颗粒的百分率,数值越大阻截效果越好。小明同学利用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各取50只)的过滤效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口罩种类 N95口罩 一次性医用口罩 普通防尘口罩 棉布口罩过滤效率(%) 98 90 50 20(1)本实验的变量是 ;(2)表中的过滤效率是每种口罩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3)小明拆开一只全新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将其中间层靠近轻小的纸屑,发现纸屑被吸引。这说明这种口罩利用了 的科学原理,提高了过滤效率。24.(10分)小敏观察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即叶片的边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凹陷)小;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小敏猜想: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步骤】①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②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③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放在 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2)【预测实验结果】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 .(3)【交流与讨论】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 同时进行实验.(4)【拓展】,①实验用蒲公英根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②由于性状是由 决定的,因此蒲公英的叶型还与遗传因素有关.25.(6分)2019年3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讲解如何科学“撸串”。实验人员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鸡翅,分别用电烤箱在180度、230度烤制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将鸡翅去骨,放入机器打碎。然后,加入正己烷溶剂提取苯并芘。再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接着通过苯并芘专用柱去除杂质。最后,通过液相色谱仪测定苯并芘含量。下表:(苯并芘又称苯并(α)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序号 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芘含量(μg/kg)1 180℃电烤 10 未检出2 20 1.23 30 3.64 230℃电烤 10 未检出5 20 26 30 5.47 生鸡翅 0 未检出(1)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2)序号“7”这组实验起 作用。(3)实验人员进一步实验:在180℃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8分钟烤制已烤熟,在230℃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2分钟烤制已烤熟,鸡翅刚烤熟时均未检出苯并芘。从以上实验来看,能给你什么启示? 。26.(6分)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为了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小明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改变回形针的数量,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 翅身长度(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1 4 4 无2 4 5 无3 5 4 无4 4 5 一枚回形针5 4 5 两枚回形针(1)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数量进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比较 组别(填序号)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竹蜻蜓”下落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且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三者应满足的大小关系是 。27.(8分)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之间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1 烧杯2① 往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② 注入果胶酶溶液 2mL 0mL③ 注入蒸馏水 0mL 2mL④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课题1: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按表格所示实验方法及步骤,最后获得两份苹果汁。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预测实验现象为 ;课题2: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适宜的pH。参考课题1中实验操作,在完成“①5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苹果泥;②5支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方法一: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混合,把混合液pH分别调至4、6、7、8、10。方法二: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6、7、8、10。再把pH相同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1)预测实验现象为 ;(2)课题2: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适宜的pH。参考课题1中实验操作,在完成“①5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苹果泥;②5支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方法一: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混合,把混合液pH分别调至4、6、7、8、10。方法二: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6、7、8、10。再把pH相同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科学,请说明理由: ;(3)如果用曲线图的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果汁体积,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四、解答题(共25分)28.(6分)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1)测量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号矿泉水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 ab两个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两个瓶中均装满水。其中合理的测量装置是 (填a或b)。(2)吹气结束后,俯视量杯读数,则测得的肺活量偏 。 (填“大”或“小”)(3)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肺活量测量的过程中,假设吹气速度均匀,则上图中能够反映量杯内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是 。 (填“甲”或“乙”)29.(6分)小红同学为探究食品保存原理做了以下实验(如图),小红同学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 25 ℃的环境中若干天。若干天后,结果发现甲中肉汤会腐败,而乙没有腐败。回答下列问题:(1)小红这个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 。(2)弯玻璃管的作用是: 。(3)从实验知道食品保存原理是:用一定的方法 。30.(7分)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小明决定自制一支温度计。他找来一只带塞子的密封性很好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小玻璃瓶装满滴加红墨水的水(如图所示),然后在细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即可。(1)这支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时,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4)小明同学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不高,为了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 。31.(6分)许多植物会开出鲜艳的花朵,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虫媒花开花,具有色艳、花香、蜜甜的特点;很多果实发育成熟后,果皮的颜色变得鲜艳、果肉变软,并散发出香味,吸引鸟儿来取食。材料2:连续阴雨天气下,农田中蝴蝶、蜜蜂等昆虫数显著下降。(1)花朵凋零后子房发育成可口的果实,其胚珠内的受精卵将发育成 。(2)如图甲所示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某地主要天气情况图。农民发现该地的果实数量比同期的数量明显减少。请你解释果实的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3)科研人员对鸟类取食桑树果实、传播桑树种子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不同情况下的桑树种子的萌发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请你分析鸟类的取食行为能提高种子萌发率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定量观察,要求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解答】科学课本长度为25.80cm的数据描述物质的情况,属于定量观察,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最后通过实验获取证据,验证得出结论。【解答】A、划线部分是对此行星特征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所以A符合题意;BCD、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猜想环节,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3.【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用非正常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分度值的变化。【解答】由于木尺受潮膨胀,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测量值偏小,因此真实脚长要比23cm稍长,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测量是将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特殊的测量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较难的测量问题;【解答】A. 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A正确;B. 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 ,B正确;C.如图中先测出这本书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是纸张的页数/2),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C错误;D. 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L/N ,D正确;故答案为:C5.【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温度计示数上小下大,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示数上大下小,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解答】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在零摄氏度以下,所以是零下,水银柱在0℃以下9格处,是-9℃。故答案为:C。6.【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解答】小明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是研究问题的想法,因此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方案,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读数 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解答】把给出的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有一位数字的数值,那么,其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华 测量的结果是1.228m=122.8cm,因此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也是1cm.结果不一样只是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不同的测量者,估读的数字可 能不同.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122。8cm,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都是1cm,故D正确;两人的准确程度是一样的,故A、B错误;两人的结果不一样,只是估读的数字可能不同,都是正确的.故C错误.故选D.8.【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左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清晰刻线对齐;B、托盘天平使用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要用镊子夹取砝码;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解答】A、使用刻度尺测木块长度时,物体的左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该实验操作错误;B、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置错误,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应,该实验操作错误;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靠,该实验操作正确;D、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mL液体误差太大,该实验操作错误。故答案为:C。9.【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故选:D10.【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实验后废弃的试剂不能随意排放,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解答】A、被化学试剂灼伤后,应立即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故A错误;B、实验后废弃的试剂不能直接倒入水槽或垃圾桶,应倒入废液缸中同一处理,故B错误;C、实验中不慎烧伤或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故C错误;D、酒精灯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D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测量时我们可以用量筒,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步骤为:(1) 用烧杯将适量的水(估计能浸没物块)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 V 1 。(2) 将物块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物块沉到筒底,并被水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 V 2 。(3) 计算待测物块的体积, V 2 -V 1 。【解答】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浸入量筒内的水中,是指量筒中的水能浸没物体,A错误;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时,水不能溢出量筒,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时,水面不能升到没有刻度的部分,B错误;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第一次是读取水的体积,第二次是读取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C正确;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C已经正确,D错误。故选C12.【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故答案为:B。13.【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热传递的条件为温度差,即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 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小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40℃、油温50℃、砂温60℃, 则三种物质的传热能力越来越大,那么里面的小烧杯内的水会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上升的温度更高,则三杯水的温度:t甲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4.【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珍珠奶茶的总体积=奶茶的体积+珍珠的体积,据此分析计算。【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奶茶的体积为:100mL+100mL+60mL=260mL;则其中“珍珠”的体积为:320mL-260mL=60mL=60cm3。故选A。15.【答案】C【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根据各仪器的特点分析。【解答】体温计、量筒、量杯都没有0刻度线,刻度尺有0刻度线;故答案为:C。16.【答案】(1)上升;减小;大(2)改变物体的形状;热胀冷缩【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1)当玻璃管内的水柱静止时,瓶内压强、水柱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关系为:p内=p水+p大气;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当温度升高后,物体的体积增大;温度降低后,物体的体积减小,这种性质叫热胀冷缩。【解答】(1)将此装置由一楼拿到十楼,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p大气变小;根据公式p内=p水+p大气可知,水柱的压强p水柱增大,那么水柱上升,此时瓶内气压比大气压大;(3)把玻璃瓶中装满带色的水,双手迅速用力捏玻璃瓶,发现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果把玻璃瓶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液柱也能上升,此现象说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这个性质制成了温度计。17.【答案】量取液体的体积;放在水平桌面上;凹液面的最低处;44【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解答。【解答】(1)量筒的用途是量取液体的体积,使用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跟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2)如下图中,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40mL+1mL×4=44mL。18.【答案】(1)1.72厘米(2)-14【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得到的长度包括准确和估计值两部分,所以读数时要有估计值;明确所用刻度尺的1大格和1小格表示的长度;图中刻度尺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起始刻度不是“0”,所以要读出起始处的刻度和末端的刻度,再用末端刻度减小起始的刻度得到物体的长度。(2)温度计示数有零上和零下,液柱向上示数减小是零下温度,液柱向上示数增加是零上温度。明确1大格和1小格表示的温度值。【解答】(1)图A中物体所对的起始刻度为1.00厘米,末端所对应的刻度为2.72厘米,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72厘米-1.00厘米=1.72厘米。(2)图B中的温度计液柱向上示数减小,所以此处的温度是零下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应为-14℃故答案为:(1)1.72厘米;(2)-1419.【答案】cm;164.5cm【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一个正确的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两部分;从右边数,第一位为估读值,而第二位数字所在的单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2)根据身高=脚印长度×7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脚印的长度23.5cm可知,数字“3”所在的单位是cm,因此利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就是cm;(2)该罪犯的升高大约是:23.5cm×7=164.5cm。20.【答案】(1)1毫米;2.80(2)液体的热胀冷缩;36.6摄氏度(3)1.85【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分度值=大格长度÷格数;物体长度=准确值+估读值;(2)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工作的;首先弄清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水银柱的位置读数;(3)首先读出硬币直径的总和,然后除以硬币的个数即可。【解答】(1)图甲中,刻度尺每个大格表示1cm,每个大格之间有10个小格,因此分度值是:1cm÷10=0.1cm=1mm;物体的准确值=8.3cm-5.5cm=2.8cm,估读值为0.00cm,那么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8cm+0.00cm=2.80cm;(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此时的温度为:36℃+0.1℃×6=36.6℃;(3)硬币直径的总长度为:7.40cm,硬币直径的个数为4个,因此硬币的直径为:7.40cm÷4=1.85cm。21.【答案】热胀冷缩;降低;左;细弯管再细一点【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伽利略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原理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2)乙实验装置: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实验原理:当外界温度升高,由于热传递也会使球形容器内的气体温度上升,导致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强增大,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使细管中的液柱往下移。细管中的液面越低,则外界温度越高;(3)丙实验装置: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实验原理:当外界温度升高,由于热传递也会使烧瓶内的气体温度上升,导致烧瓶内的气体的压强增大,细弯管中有液柱则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越往左,则外界温度越高;(4)伽利略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原理是根据其他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以让升高相同的温度让气体膨胀的多,故应用大一点的瓶子且气体越多越好;也可以在气体膨胀体积一定时,让细弯管内径细一些,这样移动的距离就变长了。【解答】(1)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伽利略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原理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乙实验装置当外界温度升高,由于热传递也会使球形容器内的气体温度上升,导致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强增大,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使细管中的液柱往下移。细管中的液面越低,则外界温度越高,若发现液面由 A 上升到 B 位置,则表明气温降低;(3)丙实验装置当外界温度升高,由于热传递也会使烧瓶内的气体温度上升,导致烧瓶内的气体的压强增大,细弯管中有液柱则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越往左,则外界温度越高;(4)若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以让升高相同的温度让气体膨胀的多,故应用大一点的瓶子且气体越多越好;也可以在气体膨胀体积一定时,让细弯管内径细一些,这样移动的距离就变长了。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降低;(3)左;(4)细弯管再细一点。22.【答案】(1)1.85(2)0.6;偏大【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从第一个圆的圆心到第五个圆的圆心长度为7.40cm,即4个圆的直径和为7.40cm;(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右端对的刻度是7.40cm,4个硬币直径的长度之和为7.40cm.所以硬币的直径;(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书的下侧与0.00cm对齐,上侧与0.60cm对齐,所以书的厚度为L=0.60cm;若测量过程中书未压紧,纸张之间空隙过大,则测得的纸的厚度会偏大。23.【答案】(1)口罩种类(2)减少实验误差(3)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哪个因素在变化即可;(2)在科学研究中,完成多次实验,收集多组实验数据,然后计算出平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实验误差;(3)根据带电体的性质解答。【解答】(1)在表格中,“N95、一次性医用、普通防尘和棉布”,这些是指口罩的种类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口罩种类。(2)表中的过滤效率是每种口罩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3)小明拆开一只全新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将其中间层靠近轻小的纸屑,发现纸屑被吸引。这说明这种口罩利用了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科学原理,提高了过滤效率。24.【答案】(1)隐蔽(2)A组长出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的叶;B组长出叶片较小,叶缘缺刻较大的叶(3)长在隐蔽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4)无性;基因【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环境影响生物的表现型,根据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长在隐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设计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解答】解:(1)【实验步骤】①选取一颗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②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③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隐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2)【预测实验结果】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A组长出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的叶,B组长出叶片较小,叶缘缺刻较大的叶.(3)【交流与讨论】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长在隐蔽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发芽后分成C、D,C组花盆放在向阳处,D组花盆放在隐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4)【拓展】①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实验用蒲公英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②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而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特征)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一个基因对应一个性状.基因能通过生殖遗传下去,性状不能遗传,因此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是由基因控制的.故答案为:(1)③隐蔽;(2)A组长出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的叶;B组长出叶片较小,叶缘缺刻较大的叶;(3)长在隐蔽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4)①无性;②基因.25.【答案】(1)烤制温度对烧烤食品中的苯并芘含量高低有直接影响,烤制时间的延长会导致使苯并芘含量增加(2)对照(3)烤串要注意火候,烤熟了再吃,不要特意追求烤焦之后的肉香;不建议高温烹饪或将食物直接放在炭火上烤制;(烤焦的肉制品中一般苯并芘含量较高,因此)吃烤串时尽量切掉烤糊发黑的部位【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回答。【解答】(1) 烤制温度对烧烤食品中的苯并芘含量高低有直接影响,烤制时间的延长会导致使苯并芘含量增加;(2)序号“7”这组实验起 对照作用,其它组实验组;(3) 烤串要注意火候,烤熟了再吃,不要特意追求烤焦之后的肉香;不建议高温烹饪或将食物直接放在炭火上烤制;(烤焦的肉制品中一般苯并芘含量较高,因此)吃烤串时尽量切掉烤糊发黑的部位 。故答案为:见上。26.【答案】(1)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晴下落的快慢?(2)1、2(3)(或)【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回形针数量不同,竹蜻蜓的质量不同,变量是竹蜻蜓的质量。据此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所选实验组除了翅尾长度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3)由实验结果可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可知翅尾最长的2组别2下落的速度最快,时间最短。【解答】(1)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2)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3)据题意,组别1、2、3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组别3实验与1相比,翅身长度增大1cm,故t3<t1-----①组别3实验与2相比,翅尾长度减小1cm,因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故蜻蜓的下落减慢,时间变长;而翅身增大1cm,故蜻蜓的下落加快;根据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即加快的多而减慢的少,故t3>t2------②由①②得t1>t3>t2(1)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2)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3)据题意,组别1、2、3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组别3实验与1相比,翅身长度增大1cm,故t3<t1-----①组别3实验与2相比,翅尾长度减小1cm,因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故蜻蜓的下落减慢,时间变长;而翅身增大1cm,故蜻蜓的下落加快;根据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即加快的多而减慢的少,故t3>t2------②由①②得t1>t3>t227.【答案】(1)烧杯1获得的苹果汁比烧杯2多且更澄清(2)方法二,方法一先将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果胶酶可能已经催化分解果胶,无法探究适宜的pH(3)甲【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内分泌腺和激素【解析】【分析】课题1:探究的是果胶酶对产生果汁的影响;课题2:玻璃棒的搅拌能够保真酶和反应物充分接触;果胶酶的作用受pH的影响。【解答】课题1:如果实验的结果为相同的时间内,由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烧杯1比烧杯2滤出的果汁多且澄清;课题2:(1)方法一先将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果胶酶可能已经催化分解果胶,无法探究适宜的pH,故方法二更科学;(2)如果用曲线图的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果汁体积,果胶酶受pH的影响,pH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果胶酶作用的发挥,在适宜的pH下,果胶酶的活性最高,产生的果汁体积最大,故甲正确;故答案为:课题1:烧杯1获得的苹果汁比烧杯2多且更澄清;课题2:(1)方法二,方法一先将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果胶酶可能已经催化分解果胶,无法探究适宜的pH;(2)甲。28.【答案】(1)b(2)大(3)乙【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a中右侧的管较短,水很快会降到管口以下,水不再排出。(2)俯视把数读大,量取液体时获得的液体会偏少。(3)体积等于横截面积乘以高度,体积变化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高度变化越小,据此判断。【解答】(1)使用排水法测量气体的体积时,应短进长出。故答案为:b。(2)俯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上方,会导致读数偏大。(3)吹气速度均匀,相同时间内进入量杯内的水的体积相同,因量杯下小上大,所以水面高度变化情况为先快后慢。故答案为:乙。29.【答案】(1)有无微生物(或有无细菌、或细菌、微生物均正确)(2)防止细菌进入等(合理答案即可)(3)杀死微生物或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3)如图,甲是直玻璃管,乙是弯玻璃管,空气可以通过弯玻璃管,但空气中的细菌不能通过弯玻璃管。【解答】(1)小红这个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或有无细菌、或细菌、微生物均正确)。(2)弯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细菌进入等。(3)从实验知道食品保存原理是:用一定的方法杀死微生物或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30.【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2;24;更换更细的细管【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2)最小刻度值=;(3)首先计算1cm表示的温度变化,再根据刻度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计算即可;(4)根据V=Sh可知,液泡内液体的体积越大,玻璃管越细,则液柱的变化量越大,那么测量越准确。【解答】(1) 这支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为0℃,沸水的(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100℃。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3)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每厘米代表着,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4)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是更换更细的细管。31.【答案】(1)胚(2)阴雨天昆虫活动受限,植物授粉率下降,没有受粉就不有会种子,果实产量就会下降(合理即可)(3)鸟儿把果实吞进肚子,种子通常也会被鸟儿吃下,鸟儿排出粪便时,没有被消化的种子也会被排出,相当于去除了果皮(合理即可)【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像豌豆花那样的传粉方式称为自花传粉;像棉花那样的传粉方式称为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是植物中比较普遍的传粉方式。不同的异花传粉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花结构,而且同朵花中的雌、雄蕊成熟期一般都不相同。如果异花传粉的植物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的生命力常常会衰退;虫媒花一般较大、花瓣的颜色较鲜艳,通常还有芳香的气味和甜美的花蜜,易于吸引昆虫。同时,虫媒花的花粉粒较大,有黏性,便于黏附在昆虫身上。玉米、水稻、杨、榆等植物的花主要靠风力传粉,这样的花叫做风媒花。风媒花的花粉多而轻,柱头常分叉或成羽毛状,能分泌黏液,并且伸出花瓣外面;子房内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后,子房逐渐发育成为果实,而花的其他结构先后枯萎或凋落;胚珠 → 种子,子房 → 果实,子房壁 → 果皮,珠被→种皮,受精卵→胚。【解答】(1)受精结束后形成受精卵,子房和胚珠不断地发育,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2)甲图中2018到2019年晴天的天数非常的少,阴雨低温的天数也别的多,而对于虫媒花需要借助昆虫传粉,雨天昆虫活动会受限制,降低昆虫的授粉,在开花期间因各种原因而使传粉受阻,植物往往会只开花不结果;(3)乙图中,A桑果是完整的,7小时前萌发率基本为0,而后随着时间增多,种子萌发率变大,B果实是去果皮,在2小时就有萌发率,随着时间萌发率逐渐变大,且萌发率高于A果实,而鸟食用桑树种子,会有一部分种子没有被消化,排粪时会被排出来,相当于果皮被除去,故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故答案为:(1)胚;(2) 阴雨天昆虫活动受限,植物授粉率下降,没有受粉就不有会种子,果实产量就会下降(合理即可) ;(3) 鸟儿把果实吞进肚子,种子通常也会被鸟儿吃下,鸟儿排出粪便时,没有被消化的种子也会被排出,相当于去除了果皮(合理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