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园选题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导学单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园选题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导学单说课稿

资源简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园选题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导学单说课稿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一、整体活动背景: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这一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式客观呈现校园噪声污染环境问题,探究现状,寻找成因,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本主题以班级考察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组建调查小组,围绕选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与研究,得出基于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
二、整体活动目标:
价值体认:积极参加调查与研究活动,学会与他人交往,对自己的成果有成就感,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增强融入社会的集体意识。
责任担当:在参加小组合作活动时,能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观察校园生活环境,形成对活动负责任的态度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问题解决:通过调查形成初步的结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基于研究证据得出结论。
创意物化:用研究报告、微视频、倡议书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开展校内环保宣传和校外环保倡议活动,开展网络环保宣传。
三、各阶段核心学习任务:
阶段 核心任务 学习要点与整体的关系 课内指导安排
准备阶段 搜集并整理校园噪声污染的相关资料,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选择研究课题并制订活动方案。 通过校园实地考察,问卷采访,调查校园噪声污染的主要类别及造成污染的原因,小组交流选择一个课题,共同制订活动研究方案,为实施阶段做准备。 1课时,用于组建研究小组,提出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 推荐优秀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学生补充,再给学生2分钟左右时间小组完善方案,再展示交流。此课时为“选题指导课”。
实施阶段 根据活动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选择校园不同区域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从而全面了解校园噪声污染现状。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在实践探究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在环境评估中增强环保意识。 1课时,用于交流解决实践活动中的“过程问题”,通过“回顾导入——表征问题——讨论交流——认知构建”,着重对实地考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做必要的指导。此课时为“中期指导课”。
总结阶段 反思活动经历,梳理活动成果并展示、交流、评价,分享自己的收获。 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延续考察探究行动。 1课时,用于组织学生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总结评价。此课时为“成果展示指导课”。
四、整体教学重难点:
活动重点:实地考察,校园噪声污染成因与现状分析,活动研究方案的制定,调查研究活动的真实、有效开展,活动成果报告撰写及环境保护宣传。
活动难点:活动研究方案的制订及预期研究成果的形成。
五、“选题指导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观察身边的环境,判断是否存在噪声污染,探究现状,寻找成因以及提出治理措施,产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身边噪声污染问题的意愿,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2.围绕主题,组建团队,小组合作根据主题线索和跨学科五大板块的提示,以“课题参考”为例提出本小组感兴趣的问题,并将问题归类,提炼出研究课题。
3.各组根据活动主题和研究目的,选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制定研究计划。
【活动重点】
学生:通过对校园噪声污染的讨论,了解校园噪声污染的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向。
【活动难点】
学生根据主题线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展示交流,完善研究方案。
【活动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校园噪声污染的资料,借助希沃、录屏、DeepSeek、腾讯智影等制作课件,准备“课中共学单”和“活动评价表”。
学生:实地观察我校校园噪声污染类型、来源等。
【活动过程】
(一)主题探讨,厘清概念。
以“噪音污染对人有怎样的危害?”作为主题背景,贴近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导入环节力求体现了“趣味性、创新性、科学性”。
1.请学生说一说对校园噪声污染的认识。
2.教师揭示活动主题。
(二)课内活动。
活动一:团队建设。
1.组建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2.明确活动方案记录员和汇报人。
活动二:选题。
1.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教师向学生介绍选题策略,以关晓彤的数字人就“主题线索”向学生进行简单介绍,教师再就跨学科主题六大板块作补充说明,PPT出示“课题参考”,小组合作交流选题方向。
2.梳理问题,凝练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学生根据整理的信息提炼课题。
(学生小组讨论哪些课题值得研究?应该怎样进行研究?选择一个组内成员都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
活动三:确定课题后,各小组同学一起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在方案制定过程中,要确定活动主题、时间、地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活动步骤等。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方案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点拨。
活动四:展示小组活动方案。
教师通过巡看,择优推荐1-2份活动方案利用希沃APP“拍照上传”功能进行展示分享。
(重点交流:研究目的叙述是否明确;研究方法是否可行;活动步骤是否具体;任务分配是否合理;预期成果是否有价值。)
各小组根据以上交流,小组再次修改活动方案,再展示1-2份进行交流。
各组组员此时完成活动评价表“自我评”“同学评”,教师给各小组完成“老师评”。
播放“守护宁静、听见美好”AI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噪音日,培养自身环保意识和践行实际行动。
第二部分:课中共学单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选题指导课”课中共学单
一、主题线索:
校园噪声污染来源 校园噪声污染现状 校园噪音污染的危害
防治校园噪声污染的措施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世界噪声日
二、确定课题:
课题参考:1.校园噪声污染源的调查与研究;
2.校园内植物对噪声降噪的调查与研究;
3.我校校园噪声污染现状调查与研究
4.校园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调查与研究;
5.学生科学保护听力的方法调查与研究;
6.未来治理校园噪声污染的有效手段探究。
三、制定方案: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活动方案
组长 组员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勾选) 资料搜集DeepSeek查阅采访调查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经验总结 实地考察其他:
活 动 步 骤 及 人 员 分 工 1: 2: 3: 4:
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勾选) 研究报告照片集手抄报调查日记 微视频采访集问卷调查集倡议书 其他: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选题指导课”活动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优(A)良(B)C(合格)
自我评 同学评 老师评
思 1、能够积极策划并参与制定活动方案; 2、能够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问 1、能够围绕主题线索提出1-2个有意义的问题,并能共同将问题归纳成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2、能够就相关问题大胆提出假设。
动 1、能与同学合作探究,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任务和活动步骤。
创 1、活动方案设计思路新颖。 2、创意提出校园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用 1、通过探究形成关注环境、关注人与社会关系的意识。 2、通过探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部分:说课稿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选题指导课”说课稿
一、活动选题。
1、选题背景: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这一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式客观呈现校园噪声污染环境问题,探究现状,寻找成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本主题以班级考察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组建调查小组,围绕选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与研究,得出基于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
2、活动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问题是如何转化为课题的。
责任担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协作精神。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活动研究预计开展2周可完成。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组建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资料搜集,实地调查,动手实践。
第三阶段上“中期指导课”,指导学生做好中期汇报。
第四阶段上“成果展示课”,成果展示,宣传推广。
根据各小组制定的活动研究方案,选择本组感兴趣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未知情境、未来世界时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三、交流与展示。
成果交流与展示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我负责主持,由各小组推荐组内汇报员进行展示汇报。在“选题指导课”“中期汇报课”“成果展示课”上,给各小组展示组内成果和小组长组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迪。
四、活动组织管理。
我是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我的指导将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在选题指导课上,我结合学生经验,引导学生构思选题,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增强活动的计划性,提高学生的活动规划能力。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交流及组间学习,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五、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我努力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将遵循“教—学—评”一致性,根据贵州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上“主题实践活动评价表”中的“思、问、动、创、用”五个评价维度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创中学,在实践中成长,在调查研究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六、学生学习成效。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为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的课程。我努力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同学们认识学习生活与未来的关系,体现完整的生活实践,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
用“三顶帽子”反思《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选题指导课的教学。
黄帽:肯定与积极因素。
“做中学”是素养课堂的显著特征。为了更好地上好这堂“选题指导课”,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并虚心请教了四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家老师。我通过搜索微信公众号推文认真学习了多个关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优质资源,得到了较大启发。比如:我学习了孙旭亮老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微课视频,学习了方凌雁老师撰写的文章:“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与实施。我也学习了“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上的相关优质资源,借助了希沃、录屏、DeepSeek、腾讯智影优化我的备课。
黑帽:质疑与改进空间。
课后我通过学习与反思,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授方法是:
1.让学生自主在课余去查阅资料获得。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余去查阅资料获得。
3.让学生向相关学科老师请教,在研学课余或其他学科课程上认真学习获得。
4.让学生通过其他社会渠道学习获得。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理解学科知识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
绿帽:新的发现与改进措施。
就选题指导课这一课型,我今后可以学习孙旭亮老师在微课视频里指导的关于立题的“灵魂三问”:即“从哪来——为什么想要做这个研究 到哪去——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怎么去——打算如何完成这个研究 ”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引导我们的学科教学。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将更好地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学生并行,共同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