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新知预习·释疑解惑对内: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准备统选举法。帝制复辟对外:袁世凯接受②“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复辟: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③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指中华民国。背景: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护国战争爆发:1915年底,唐继尧、④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1.[名词解释]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他们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领导。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政府又称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2.《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表明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3.[历史解释]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1)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不懈斗争。(3)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袁世凯众叛亲离。(4)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态度。4.[知识拓展]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要把中国变为其直接的殖民地到在中国扶植代理人,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1)通过签订《辛丑条约》,将清政府变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2)辛亥革命爆发后,积极扶植袁世凯,帮助他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3)袁世凯死后,扶植各派军阀作为其代理人,以确保其在华利益。A情境演练1.识读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约法一约法二A.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己经全部完成B.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D.近代中国民主与法治取得了重大成就2.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文中“一人冠冕”指的历史事件是(CA.宋教仁遇刺B.二次革命C.袁世凯称帝D.护国战争(共30张PPT)新知颅习·释疑解惑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故也称“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①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1)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被誉为“首义之城”起义成果(2)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②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概况:1912年1月1日,③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④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改用阳历。建立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颁布时间:1912年3月。颁布主权在民: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⑥全体国民。麦自由平等: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选举、⑤《中华民国临器参政等自由和权利。辛亥革命三权分立: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时约法》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⑦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从专制走向民历史评价:肯定了资产阶级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⑨辛亥革命主政治。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宣统帝退位,清朝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窃取革260多年的统治结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命果实1912年2月12日1912年3月1912年4月二次了导火线:⑩宋教仁被刺杀。革命结果: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积极:推翻了①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②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评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辛亥革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局限: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名师提醒]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换算公式:公元纪年=民国纪年十1911。(如:公元1921年为民国十年,换算公式就是1921=10+1911)A情境演练1。新考法绘制结构图下图“?”处应填写的历史事件是(c)时间:1911年10月过程:谋划起义→计划泄露士兵首义→三镇胜利A.萍浏醴起义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护国战争(共23张PPT)新知预习·释疑解惑上书李鸿章: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冷遇,这使孙中山他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早年的革命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在①檀香山成立,提出②“振兴中华”,号召“驱除活动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广州起义:1895年,联络③陆皓东等人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后失败。(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冀高涨。(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中(3)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国同盟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④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机关报。会与三民主义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民族主义”⑤“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⑥“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⑦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萍浏1906年冬,由同盟会组织发动,是其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醴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革命党1907年夏,由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最终失败,徐锡麟死难,人发动安庆的武装起义秋瑾在浙江绍兴策应,事发被捕,英勇就义起义广州1911年4月,由同盟会成员⑧黄兴等在广州发动。虽然失败,但革命黄花岗起义七十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烈士。1.[名师提醒]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准备。3.[知识拓展]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早年弃医从戎,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4.[历史解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解释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前提民族主义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核心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和完善,是前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补充国有发展民生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第8课 中国同盟会.pptx 2.第9课 辛亥革命.pptx 3.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