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作业课件)(5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作业课件)(5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新知预习·释疑解惑
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无理的修约主张,被清政府拒绝。
英法发
动第二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次鸦片
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战争
大致过程:
第一阶段:1856一1858年
第二阶段:1860年
1856年10月,
1858年,英
签订《天进逼
英法联
签订《北
英军炮轰广州
法联军攻陷
津条约》
北京
军火烧
京条约》
大沽炮台
圆明园
1858年签订①《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②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签订
条约
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③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
南端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英法联
概况:1860年10月,④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
军火烧
圆明园
评价: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
常可耻的一页。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⑤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从中国获利最多的国家是俄国。
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⑥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
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易错易混]
(1)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的罪行。
(2)开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是《天津条约》,而非《南京条约》;开天津为通商口岸的是《北京条约》,而
非《天津条约》。
(3)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现称九龙半岛)和“新界”。后两部分英国分别在1860年
割占和1898年租借。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名师提醒]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俄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3.[历史解释]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侵略目的一脉相承
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获得侵略权益
继续
战争性质一脉相承
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战争的进程
侵略国家增多;时间增长;区域扩大;签约国和条约增多
扩大
战争的影响
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赔款增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共22张PPT)
新知预习·释疑解惑
起止时间:1851一1864年。
爆发背景: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
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兴衰历程:
军事全盛:
艰苦支撑:颁布
颁布《天
北伐和
由盛转衰:
《资政新篇》;
朝田亩
西征。
天京事变
遭到洋枪队与准
永安
定都
制度》
兴起:
军的抵抗、反扑
失败:湘军
建制
天京
轰塌城墙,
金田起义
天京陷落
1851年
1853年
1856年秋
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领导。洪秀全被孙中山称赞为“反清英雄第一人”
《天朝
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田亩制度〉
评价: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
重要文件
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带有浓厚的③空想色彩
未能推行。
作者:洪仁玕。

《资政
内容:提出向⑤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新篇

结果: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⑥农民战争。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⑦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1.[易错易混]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太平天国运
动是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而不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2.[名师提醒]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其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
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
力的联合绞杀。
3.[历史解释]《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联系与区别。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主张
平均分配土地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
特点
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相同点
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未能得到实践
《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
联系
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更符合历史潮流
A情境演练
1.为筹集向英国赔偿的2100万银元,清政府加
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
锐。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下列选项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B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鸦片战争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抵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共26张PPT)
新知预习·释疑解惑
背景:在中英贸易中,英国产品严重滞销,为此,英国试图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鸦片走私
危害:威胁财政;摧残体质;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林则徐
时间、地点:1839年6月,广东②虎门海滩。
禁烟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直接
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英国发动
侵华战争
起止时间:1840年6月一1842年8月(道光皇帝时期)。

民族英雄:关天培、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陈化成、海龄等。
签订时间:1842年8月




南京
条约》
主要内容:开放④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⑤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
《南京
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条约》
等不平
(1)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⑥领事裁判权、
等条约
其他
的签订
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
(2)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
《黄埔条约》。
影响: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
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
⑧近代史的开端。
1.[易错易混]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岛,而不是中国香港。
2.[名师提醒]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非“近代化”)的开端,主要依据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
发生了根本变化,即鸦片战争后,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疑难总结]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启示。
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力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原因
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
其他原因
后。④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⑤英
国综合国力强大,且对战争进行了充分准备
①封闭保守必然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②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国家
启示
的发展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④要有忧患意识,要有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共14张PPT)
1大单元体系构建0
太平天国运动
时序坐标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39年6月1840年6月
1842年8月
1851年1月
1856年10月
1858年
1860年10月
1864年夏
林则徐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金田起义
英军炮轰广州《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
天京陷落
虎门销烟
爆发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单元
不挠的抗争。
2.经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中国开始了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4.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
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导火索
背景
中国开
知识结构
始沦为
侵略
扩大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
地半封
结果
签订《南京条约》等
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
建社会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大单元主题梳理
主题一对比分析两次鸦片战争
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40一1842年
1856一1860年
侵略国家
英国
主凶为英、法,帮凶为俄、美
侵略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地区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攻入北京,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严重危害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者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战败原因
根本原因都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主题二正确认识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
1.严重破坏性: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造成中国近代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2.客观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2024·滨州中考)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银
外流量为684万银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
年)激增到1388万银元,道光十九年(1839
年)又锐减到219万银元。出现白银外流量发
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B)
A.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
B.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C.鸦片战争和《瑗珲条约》
D.《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共9张PPT)
新趋向提炼观点并论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40200箱
35445箱
20331箱
12576箱
7889箱
4000多箱
1795—
1820—1825—1830—
1835—1839年
1819年
1824年1829年1834年1838年
图1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图
图2林则徐虎门销烟(绘画
图3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图4金田起义浮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中的现象带来的危害。图3中的史实使中
国的哪些权利受到影响?(4分)
危害:严重摧残了中国人的体质;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
的财政。((2分)权利: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2分)
(2)请根据图片体现的史实,任选两幅或两幅以上图片,以“侵略与抗
争”为主题,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10分)
[示例]选择:图1、图2、图4。观点: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
精神。(2分)论述: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在此背景
下,林则徐毅然决然赴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
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
政府的统治危机,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天国运
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
壮烈篇章。(6分)结论: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中国人民始终具有不屈
不挠的抗争精神。(2分)
巧学方法
关键解题技巧点拨
1.写出观点。
根据要求选择两幅
或两幅以上的图片,所选
图片需要体现联系性
关键点拨:思考每
幅图片体现的史实,将
史实联系起来,围绕

略与抗争”的主题,分析
图片之间是否存在因果
关系、共同点、相互作
用、促进关系等,提炼出
观点。
2.史实论证
拟定观点后,写出
自己所选择的图片体现
的史实,以及史实之间
的联系性来论证观点。
不可脱离观点和“侵略
与抗争”的主题论述,注
意不要出现史实错误
3.总结观点(结论)。
与论题呼应,总结
观点
注意规范作答:结
构须完整,写出观点,然
后用史实进行论证,最
后得出结论。表述要条
理清晰,语句通顺。
小提示:史实是发
生的客观事实,史论

对发生的客观事实的分
析或评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