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0新知预习·释疑解惑时间:1945年8月一10月10日。国民党:为维持一党专政,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尚未做好准备,目的故愿意谈判。①重庆谈判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一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果:国共双方签署②“双十协定”,双方同意坚决避免内战和召开政协会议。政治协商时间、地点:1946年1月、③重庆国会议1内容:再一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民党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政协协议,全力围攻④中原解放区,发动全起内战面内战。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粉碎(1)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实施积极防御的作战全面方针,以⑤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总进攻弱(2)重要成果:经过半年多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晨:陕北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⑥延粉碎安,转战陕北。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⑦青化砭、沙家店等战重点进攻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在⑧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军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名师提醒]不同时期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1)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2)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2.[疑难总结]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两次谈判。项目西安事变谈判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爆发主,蒋介石蓄意发动内战中共态度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意义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谋,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民族团结才能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认识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A情境演练1.(2024·湖南中考)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AA.重庆B.南京C.西安D.广州(共20张PPT)01大单元体系构建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时序重庆重庆政治国民党刘邓大军中共七届谈判协商会议内战发动重千里跃进《中国土地法辽沈淮海战役二中全会渡江战解放祟开始召开爆发点进攻大别山大纲》颁布战役平津战役召开役开始南京11945年1946年1946年1947年1947年1947年1948年1948年1949年1949年1949年1949年8月1月6月3月夏10月9月11月1月3月4月20日4月23日1.政治: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立,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取得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经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谈时期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人民战略防御解放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知识结构战争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内战时期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最后胜利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大单元主题梳理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1924—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6—1949年第一次合作分裂第二次合作分裂果害果害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国家内战,给日本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战爆发,祖国军阀的反动统治步侵华以可乘之机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至今未能统一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1.(2024·连云港中考)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向世人报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来了”(B)A.开启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征程B.体现了中共胸怀天下的情怀C.加速了美国侵略中国的步伐D.避免了国共划江而治的局面2.(2024·长春中考)毛泽东曾说:“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却主动撤离延安,这一行动反映了我军(A)A.军事指挥策略灵活B.拉开战略进攻序幕C.配合正面战场作战D.取得战略决战胜利(共11张PPT)新趋向提炼观点并论述电影是对历史一定程度上的重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经典台词]张治中:我们毕竟完成了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今天才松了一口气啊。周恩来:写在纸上的条款只有用诚意来履行才有意义,才不辜负四十多个昼夜的心血啊。摘编自电影《重庆谈判》(1)根据材料一,张治中说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是指什么?周恩来的担心是否多余?请用史实加以佐证。(4分)使命: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2分)观点:不多余。(1分)史实: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协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1分)材料二:[经典镜头]镜头一:毛泽东强调,“我军打镜头二:陈毅元帅深情地说: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支前民工用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车推出来的!”摘编自电影《建国大业》(2)你从材料二的两组镜头中分别读出了什么?(4分)镜头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战略眼光。(2分)镜头二:民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生命力。(2分)材料三:[经典画面]电影《槐树庄》剧照(讲述了电影《大决战》剧照(再现了解放1947年土地改革的故事)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3)请以材料三中两幅剧照所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为主题,提炼观点,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示例门观点:土地改革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保障。((1分)论述: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在淮海战役中,民工帮助运送物资、搬运伤员等,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4分)结论: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1分)巧学方法观点论述题解题技巧可按“论点一简述论点[结合史实(论据)简述观点(论证)]一结语”的思路作答。第一步:拟定观点(论题1.观点的来源:观点来源于材料,是材料表达的主题、中心思想2.观点的表达:观点要用陈述句(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提炼观点不应停留在具体的史实上,要上升到分析结论的高度。第二步:阐述观点(评分依据观点正确;能列举2个或2个以上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证;等史实准确,能从多角度进行阐述;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共25张PPT)新知预习·释疑解惑时间:1947年。解放区纲领:颁布①《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土地改革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意义: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1947年夏,刘伯承、③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④战略进攻的序幕。辽沈战役:1948年9一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解放⑤东北全境。人民三大战三大准海战役:1948年11月一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役和南京解放战役邓小平、粟裕、潭震林等指挥下,解放⑥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放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一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争的胜利北军区部队基本解放⑦华北全境。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⑧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胜利的基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确决策赢得全国民心,解放区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广泛拥护,国统区民主运动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以及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决策与英明指挥。西柏坡猜神:谦虚谨慎、艰苦奋中共七届「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⑨西柏坡。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精神。二中全会气内容: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 城市,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①工业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外患频仍、长期战乱、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1.[易错易混]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最终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不在三大战役之中。2.[名师提醒]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并不意味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3.[纵向对比]近代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2)全民族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第20课 国民党挑起内战.pptx 2.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x 3.大单元整合复习(六).pptx 4.全国视野·创新考法专练(六).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