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大单元专题复习 (作业课件)(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大单元专题复习 (作业课件)(4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1知识框架
00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地主阶级洋务派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
1898年
资产阶级维新派
族意识的觉醒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打开了中
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
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
1915年
先进知识分子
放的潮流,对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是一个不断推进、逐渐深入的过程
一、选择题
1.(2024·长沙中考改编)《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一书中提道:“在改革方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
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
就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
工业文明的‘惊险一跃’。”材料反映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2.小切口课程设置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课
程设英文、法文、俄文,不抛弃汉文。1867
年,课程新增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
天文和格致等。课程设置的变化
(A)
A.旨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B.突破了“师夷长技”的范畴
C.旨在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D.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
【点拨】材料反映出,1867年京师同文馆增设了算
学、化学、天文等现代科学课程。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京师同文馆设立于洋务运动期间,当时中国正
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现代化挑战,所以京师同
文馆的课程变化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人
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A符合题意;京师同
文馆设置的课程既有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文化,仍
属于“师夷长技”的范畴,B错误;洋务运动的根本
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错误;从新增科目来
看,更多体现对现代科学的重视,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
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
漫画
(B)
封建
嫁接
,s
如此种树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4.(2025·长沙期末)1897年,梁启超联合维新
派人士在上海设立大同译书局。该书局强调:
“首译各国变法之事,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
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这表明,维新派注重
(B)
A.创办新式学堂
B.汲取改革经验
C.鼓励兴办企业
D.争取舆论支持(共40张PPT)
一、选择题
新素材文物拍卖单
下列有关某拍卖行拍卖清单
(见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日期
拍卖品描述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
1861年7月
8件;一批23件。其中包括
“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
1862年6月
“一个大香炉…曾是皇帝书
房里的炉子”
1864年7月
36件标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A.可用于说明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诉求
B.完整再现英法军队在战争期间的暴行
C.对研究战争性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佐证了八国联军疯狂全面侵华的史实
2,跨生物光合作用
根据下面的漫画可知,洋务
运动
(C)
西方列强
光合作用不足
营养不良
洋务运动
顽固派
封建主义
A.得到西方列强鼎力相助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C.
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D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i
跨物理
力学应用在物理中有这样的理论:漂浮
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
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
则会下沉。图1到图2的变化受到的主要“外
力”是
(D)

F
1

封建社会
大清
封建社会
F
大清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
G
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社会
G
图1
图2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4.小切口文凭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
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
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
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
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C)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5,课标精神五育并举
1919年初,李大钊发出了
“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号召,五
四运动以后,他进一步号召青年知识分子投
身到劳动人民中去,通过“共同劳动”来改造
中国和改造自己。这说明李大钊
(A
A.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工农相结合
B.参与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D.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
跨美术
图画的鉴赏下图所示是名为“南湖”的油
画,是最早描绘“红船”的油画作品。该作品
(A)
w05 N
A.描绘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B.创作的背景是国共合作的实现
C.描绘的是渡江战役的开始
D.以抽象表现主义手法进行创作(共30张PPT)
11知识框架0
侵略
抗争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虎门销烟:林则徐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进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黄海海战:邓世昌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
日本侵华战争
全民族抗战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龚自珍《己亥杂诗》写道:“罂粟花前尽日看,不
知春色几时还。”康有为《大同书》写道:“鸦片
之毒,遍及全国,民穷财匮,国势日衰。”二者均
指向当时
(A)
A.鸦片危害之大
B.中英贸易逆差
C.吏治十分腐败
D.英国军事强大
2.据统计,1837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约为90万
英镑,1843年增加到约145.6万英镑,1845年
竟达239.4万英镑。这主要是因为
(A)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虎门销烟的胜利
C.《资政新篇》的实践
D.总理衙门的设立
3.一位同学在课前演讲时说:“第一次鸦片战争
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
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下列史实属
于这段屈辱历史的是
(c)
A.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抢掠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义和团
4.1853年英国公使文翰曾把《南京条约》抄送给
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仅没有
承认《南京条约》,并明确宣布不许再卖鸦片。
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进步性
B.条约便利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C.太平天国反侵略的抗争精神
D.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5.“法军在优势火力掩护下,蜂拥而上,有的己经
越墙而入。在千钧一发之际,年近70的老将
冯子材持矛大呼,跃出战壕,扑向敌人。”材料
描述的是
(A)
A.镇南关大捷
B.北洋水师覆灭
C.黑旗军抗法
D.中法马尾海战
6.下面时间轴①处应填写
关天培
义和团廊
虎门抗英
坊阻击战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邓世昌血战黄海
D.黄花岗起义
7.下面是《让台记》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这
一文章应发布于
至三月十六日议定大略,一赔饷,二割
地,三通商,共十一款;限三礼拜画押,互派
大臣在燕台换约…后俄国率德、法出阻割
辽之议,令我国出银以赎之,而让台之议与
各款均照原议。(共34张PPT)
00
知识框架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
土地革命时期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1919-1927年)
1927一1937年
(1931-1945年)
1946—1949年
开端
序幕
重庆谈判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秋收起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发动内战
工人阶级开始
义、井冈山会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解放区土地改革
登上历史舞台
“工农武装割据”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大战役、解放南京
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
组织一系列正面和
中共开始
红军长征
中日民族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一次国共合作
认识到掌
握革命武
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
淞沪会战、武汉会
装力量的
战、百团大战等
国民革命
重要性

失败
抗日战争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一、选择题
1.(2024·兰州中考)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在革命过程中人民发
挥主体作用、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命担
当的是
(D)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下面两组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
D
北京地区工厂数(单位:个)
365
8
22
50
222
0
15
0
10
0
1915年
1920年
上海工人数量(单位:人)
600000
56376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F
150000
100000
1913年
1920年
A.洋务企业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C.辛亥革命的背景
D.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3.《国共关系纪实》这样描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
“人民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形势的发展,革命
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使北洋军阀
的统治趋于崩溃,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这
一历史时期指的是
(C)
A.国共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4.1927年,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
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
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革命的希
望”是指
(C)
A.组织工人运动
B.实现国共合作
C.建立人民军队
D.进军井冈山
5.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B)
秋收
井冈山
古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起义
会师
会议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1年
A.国民革命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开辟敌后战场
D.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