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案项目 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 2025 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时政热点的剖析,深刻理解我国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政策导向,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对国家文化战略的政治认同,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利益。2.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科学认识外来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确把握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解在对待外来文化时应坚持的原则和方法,培养理性分析文化现象、辨别文化思潮的科学精神,避免陷入文化偏见和极端主义。3.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社会活动中,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传播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中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的第三框。它承接前两框 “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以及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进一步聚焦于在文化交流交融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这一关键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展开阐述:第一目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通过剖析历史上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如 “文化复古主义” 和 “全盘西化论”,明确指出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心态,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博采众长;第二目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强调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本框内容在教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为学生在全球化时代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参与文化交流提供了行动指南。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心态,明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具体要求,即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以及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运行机制;认识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掌握坚持 “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这些重点内容是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核心要点。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并正确处理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关系,在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有效抵御外来文化中的不良影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把握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既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又能实现与外来文化的有机融合,避免文化同质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共生和共同发展。这两个难点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辩证思维和对现实文化现象的深刻洞察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 2025 年中国举办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相关新闻报道,其中包含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中外文化企业交流合作的场景等图片或视频片段。提问学生:从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动中,大家能想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思考,从而导入“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新课讲授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议题: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不同国家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探究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师活动:详细介绍博览会上如日本动漫周边产品的精致设计、德国工业设计产品的严谨工艺、非洲部落风格手工艺品的独特造型等,讲解这些产品背后所蕴含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外来文化元素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不同国家文化创意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分析这些文化元素能否为我国文化产业所借鉴以及如何借鉴,思考历史上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在现实中的表现及危害。议学提示:从文化产品的形式、内容、创意来源等方面分析外来文化的特色;结合历史上 “文化复古主义”(如近代康有为等人倡导的尊孔复古,试图完全回归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影响)和 “全盘西化论”(如胡适等人主张中国全面学习西方,否定自身传统文化)的案例,思考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若采取这两种极端态度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议学总结: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文化复古主义” 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会导致文化的僵化和停滞;“全盘西化论” 盲目照搬西方文化,否定自身文化价值,会使民族文化失去根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设计理念、创新思维和运营模式,结合我国文化特色,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议题一:以 2025 年中国某城市引入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城市生态建设为例,探讨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必要性。教师活动:讲述该城市在面临环境污染治理难题时,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介绍这些技术在国外的应用情况以及引入中国后如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展示该城市在引入技术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数据和图片。学生活动:分析该城市引入国外环保技术取得成功的原因,思考在引入外来技术过程中,为什么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讨论外来文化成果(如技术背后蕴含的环保理念、管理模式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议学提示:从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分析当地国情对技术应用的影响;思考若直接照搬国外技术,不考虑当地实际,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议学总结: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必须立足国情。例如在环保技术引入中,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其适应我国国情。同样,在文化领域,外来文化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真正融入中国文化体系,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议题二:结合中国近年来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将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赛事相结合并推向世界的案例,探究如何在交流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教师活动:介绍中国传统武术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精彩表现,如在一些国际武术大赛中,中国选手展示了太极拳、少林拳等传统武术的魅力,同时赛事组织方将现代体育赛事的规则和运营模式引入,使传统武术更具观赏性和竞技性。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学生活动:讨论在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哪些是需要坚守的中华文化特色,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外来文化元素(如赛事组织形式、宣传推广方式等),思考如何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议学提示:从传统武术的动作特点、哲学思想(如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等)、道德规范(如武德)等方面分析其文化特色;对比现代体育赛事的规则制定、商业运作等方面,思考如何合理借鉴外来元素,同时不丢失自身文化灵魂。议学总结: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 “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赛事结合的案例中,我们保留了传统武术的核心文化内涵,借鉴现代体育赛事的有益元素,使传统武术在国际舞台上焕发生机。在对待外来文化时,我们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保持独特魅力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文化发展需保持开放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决反对 “文化复古主义” 和 “全盘西化论”;要立足国情,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知识点整合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⑴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①文化复古主义——彻底拒斥外来文化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守旧主义),不接受任何外来文化和新文化(封闭主义)②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西方文化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启示: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的错误倾向。⑵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非营利性、公益性)和文化产业(营利性)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⑴原因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②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⑵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知识整合: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加强文化交流、交融/如何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1)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P105)(2)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维护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文化交流角度 P106-107)(3)加强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文化交融角度 P107)(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P109)(5)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 P110)(6)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的错误倾向。(P108)课后练习 1.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启示我们对待不同文明的正确态度是( )①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②相互认同,融合发展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开放包容,全盘吸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对此我们必须( )①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②用中华民族精神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④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反对全盘西化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动文化创新不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实现文化交融只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4. (2023·福建·二模)亲子音乐舞台剧《敦煌奇妙夜》自2019年起历经800多个日夜的筹备与研发,从海量敦煌素材的甄选到剧本故事的反复打磨,每一处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中西方文化在创作过程中更是碰撞出诸多奇妙的火花。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该(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成果②消除中西文化差异,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③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④保持开放的心态,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趋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 鲁迅先生在谈到中外文化交流时主张实行“拿来主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外国文化不能照单全收,要有所借鉴。这要求( )①既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还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还要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一切外国文化 ④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互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DAB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