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5.1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课程标准: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长征两万五千多里路,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人!红四方面军出发时有10万大军,最后零零散散到达终点的不过3万人!红军一方面军有86000余人,最后到达终点时不到7000人!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斯诺《西行漫记》红军长征前风云——战略转移壹一、红军长征前风云《长征日记》:1934年10月16日,晴。突然接到命令,午后四时出发。五次反“围剿”以来,我军数战失利。……连队思想混乱,埋怨情绪较大。……大家都反映我们吃了堡垒对堡垒、工事对工事、死打硬拼的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逐渐壮大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各革命根据地发起大规模围剿一、红军长征前风云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国 共 第一次 1930—1933 10万 4万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红军胜利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朱德 周恩来 第五次 1933—1934 50万 8万 李德 博古 分散兵力、冒险进攻、 防御保守 红军失败思考2: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都成功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呢?《长征日记》:1934年10月16日,晴。突然接到命令,午后四时出发。五次反“围剿”以来,我军数战失利。……连队思想混乱,埋怨情绪较大。……大家都反映我们吃了堡垒对堡垒、工事对工事、死打硬拼的亏。博古、李德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漫漫长征开新篇——万里长征路贰(一)湘江战役二、漫漫长征开新篇在红军冲破第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准备在桂北一带设置口袋阵,防止红军进入湘西。对这一形势的抉择意见 毛泽东 “红军不能西渡湘江,而是留在湘南,这里敌人防御力量最薄弱,便于我军机动作战。李德、博古 坚持渡湘江,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渡还是不渡?(一)湘江战役二、漫漫长征开新篇思考4:在湘江战役中红军失去了什么,又带来了什么?得: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失: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损伤过半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1934年12月7日,晴。(湘江战役后)晚上一清点,全团折损一半,不少同志痛哭流涕。炊事员挑着饭担子,看到香喷喷的米饭没有人,边走边哭……从中央苏区出征时,我团是两千七百多人,现在仅剩下八九百人了。(一)湘江战役二、漫漫长征开新篇情景重现:在湘江战役后,如果你是党内人员,你会支持哪种策略?毛泽东:当即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李德:坚持前往湘西原计划,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vs得: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失: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损伤过半赞同(二)遵义会议1935年1月16日,晴。看到军委肖向荣秘书长和总政组织部李弼庭部长。……他们很高兴地告诉我,最近党中央在遵义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二、漫漫长征开新篇时间 1935年1月地点 贵州遵义内容 “破”: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立”: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二、漫漫长征开新篇思考5: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遵义会议(1935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胜利辉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领导解放战争胜利转折点幼稚走向成熟波折起伏,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三)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二、漫漫长征开新篇四渡赤水 ——跳出了敌人的层层包围圈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突破敌人封锁线,继续北上飞夺泸定桥——战略转折点和军事上的奇迹泸定桥(三)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二、漫漫长征开新篇1935年8月23日。粮食和野菜吃光了,……大家就把牛皮带、枪皮带、旧牛皮鞋用水泡后煮了吃。我的皮包装过盐,煮好后吃起来还挺有味道,有的同志开玩笑说,真像墨鱼炖鸡的味道。许多同志因病、伤、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倒在路上。但我们坚信,跟着党中央和毛主席打出去,就一定能胜利。爬雪山过草地以苦为乐,乐观主义精神1935年10月19日,晴。走进吴起镇,看到一间破密洞的门口,挂着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我们总算到陕北根据地了。1936年10月10日,晴。接师首长电:四方面军在10月8日已与我一方面军先遣师一团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合,料二方面军不日也到兴隆镇。1935年10月到达陕西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二、漫漫长征开新篇长征火种绽光芒——长征意义叁小组合作:结合材料,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材料二:“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三、长征火种绽光芒材料一: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红军长征转战14个省,跨越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其中红一方面军长驱二万五千里。最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瑞金转移到了西北陕甘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革命新局面。长征精神启新航——长征精神肆四、长征精神启新航思考5:从长征故事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长征精神?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在长征中翻越了多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气候恶劣,空气稀薄,许多战士因冻饿和疾病牺牲在雪山上。过草地时,沼泽遍布,没有食物,战士们吃野菜、啃树皮,甚至煮皮带充饥。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故事一:故事二:四、长征精神启新航思考5:从长征故事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长征精神?红军战士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昼夜奔袭240里,22位勇士组成突击队伍,踩着铁链向敌人冲去,后面的战士边冲边铺木板。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们毫不退缩,最终成功夺取泸定桥,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红军进入凉山彝族地区时,彝族同胞对红军心存疑虑和戒备。红军严格遵守纪律,尊重彝族的风俗习惯,并派代表与彝族首领小叶丹谈判。最终,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彝族同胞为红军提供了物资和向导,帮助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紧密团结、患难与共故事三:故事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湘江战役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5年10月中国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四、长征精神启新航重走长征路。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四、长征精神启新航回顾中国工农红军的历程,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红军战士们面对围追堵截、饥寒交迫,却始终坚守信仰,不屈不挠。这种精神穿越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课后作业:阅读《长征日记》,了解长征历史。《长征日记》是萧锋将军参加长征时期所写。萧锋从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在64年的革命生涯中坚持写日记。书中记录了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1月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按时间顺序,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和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