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目录任务一:定位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在哪?任务二:解读文物——三大文物分别代表什么?任务三:续写回信——它留下了哪些“千年礼物”?壹贰叁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任务一:定位文明——(一)地理位置壹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前539)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西亚)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地理位置:位于北半球的西亚,同时也位于亚欧非三大陆的交通要道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任务一:定位文明——(二)地理环境壹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H·G·韦尔斯《世界史纲》思考一下,古代两河流域是如何孕育出文明的种子?1.提供水源,为农业灌溉、人民生活提供水源。2.河流泛滥,提供肥沃土壤。5.交通便利,便于航行,利于发展商贸。4.物资丰富,便于生存。3.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壹任务一:定位文明——(三)文明的兴衰两河流域南部产生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外族入侵 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约公元前1595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建立约公元前626年为何两河流域频发战争?亚述帝国建立约公元前10世纪1.地形平坦,无天然险要,难以防御。3.争夺更优质的生存资源(水源、土地等)。4.多民族地区,文化冲突频发。2.位于亚欧非文明交汇地,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任务二:解读文物一号文物二号文物三号文物箱子打开是三件文物,分别是一块泥板、一个头像、一根石柱,它们究竟代表着两河流域哪些秘密呢?让我们带着这三个“密钥”,一起去揭开古代两河流域的神秘面纱。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任务二:解读文物一号文物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下游冲积平原,不产纸草,盛产芦苇和粘土。两河流域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使得泥板烘干后能够长期保存,后世称之为泥版文书。—— 吴宇虹等:《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文字(一)一块泥板——揭秘苏美尔文明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一号文物太阴历60 进 制目的: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任务二:解读文物(一)一块泥板——揭秘苏美尔文明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一号文物历史始于苏美尔——克莱默39个第一最早的学校最早的谚语最早的法律判例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英雄时代最早的洪水与方舟的故事最早的图书分类最早的情歌......任务二:解读文物(一)一块泥板——揭秘苏美尔文明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1901-1902年,被雅克·德摩根带领的法国考古队在今伊朗境内西南部发现,该头像材质为闪长岩,高15.2厘米,长11厘米,宽9.7厘米,后来该头像被命名为汉谟拉比头像。续写回信贰任务二:解读文物二号文物汉谟拉比是古巴比王国第六代国王。而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小国。到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他对外采取了个给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二)一个头像——探寻古巴比伦王国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二号文物结合课本,说一说汉谟拉比为了完成统一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汉谟拉比的统治措施对外战术对内管理政治军事水利法律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亲自掌控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大兴水利,重视农业生产颁布法典神权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任务二:解读文物(二)一个头像——探寻古巴比伦王国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任务二:解读文物三号文物汉谟拉比法典石柱:1901年12月至1902年初,法国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的古埃兰王国首都苏撒城遗址发现。石柱由黑色玄武岩制成,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石柱上端是浮雕,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石柱现藏于卢浮宫。(三)一根石柱——人类法制的滥觞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三号文物安努(即天神)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版汉谟拉比王太阳神沙玛什权柄君权神授,具有神权色彩任务二:解读文物(三)一根石柱——人类法制的滥觞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三号文物【材料一】如果一个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弄瞎了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那么他应该赔偿一明那的白银;如果自由民打瞎奴隶的眼,那么他的眼睛不应该被弄瞎。 ——《汉谟拉比法典》198条【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者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 ——课本第八页的相关史事【材料三】如果一个自由民毁掉另一自由民的一只眼睛,那么他的眼睛应该被弄瞎。——《汉谟拉比法典》196条解读文物上的法条,分析古巴比伦社会具有哪些特点?1.社会分为三个等级,具有阶级性2.奴隶制发达,且坚决维护奴隶主利益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同态复仇)任务二:解读文物(三)一根石柱——人类法制的滥觞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三号文物【材料四】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奴,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3年,至第4年应恢复自由。——《汉谟拉比法典》117条【材料五】倘自由民之妻居于自由民之家而存心他去,处事浪费,使其家破产,其夫蒙冤,则她应受检举,倘其夫决定离弃之,则可离弃之;在其他去时,其夫得不给她任何离婚费。倘其夫决定不离弃之,则可另娶他妇,而此妇应该留夫家,作为女奴。——《汉谟拉比法典》141条4.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拥有绝对权威。解读文物上的法条,分析古巴比伦社会具有哪些特点?任务二:解读文物(三)一根石柱——人类法制的滥觞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三号文物【材料六】倘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或任何其他货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损毁,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物。——《汉谟拉比法典》237条【材料七】倘塔木卡(大商人)以银贷与沙马鲁(小商人)而不计息,而沙马鲁于所至之处遭受损失,则彼应以全部本金归还塔木卡。 ——《汉谟拉比法典》102条【材料八】倘自由民雇佣耕者,则彼每年应给以八库鲁之谷。——《汉谟拉比法典》257条解读文物上的法条,分析古巴比伦社会具有哪些特点?5.商品经济活跃。任务二:解读文物(三)一根石柱——人类法制的滥觞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三号文物合作探究根据上述的法律条文的内容和特点,并结合课本和下则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可以从进步性、局限性、实质、地位等方面)【材料】《汉谟拉比法典》较为系统地继承了两河流域的法律精华。对犹太法典、波斯等国的成文法典,乃至古希腊、罗马的立法都产生影响。——张宏生《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 》任务二:解读文物(三)一根石柱——人类法制的滥觞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三号文物合作探究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是一部奴隶制法典(1)较为系统地继承了两河流域的法律精华,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2)内容广泛,涉及各方面,充分展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的各种风貌。(3)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法律详实,有利于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4)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3.进步性:4.局限性:(1)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公平正义是有限的,是有等级之分的。(2)刑罚残酷,保留了原始社会观念的同态复仇,具有一定的野蛮性和原始性。任务二:解读文物(三)一根石柱——人类法制的滥觞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任务二:解读文物(四)文化拾遗空中花园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古代两河流域还经历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据说,新巴比伦的一个国王为满足王后的思乡之情,在宫中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园,园内种满奇花异草,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伊朗高原上兴起的波斯帝国消灭。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任务三:续写回信——古代两河流域给世界留下哪些“千年礼物”小组抢答:“哪些现代事物能找到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子?”60进制钟表圣经中的诺亚方舟故事《吉尔伽美什》解密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解读文物续写回信贰任务三:续写回信——古代两河流域给世界留下哪些“千年礼物”古代两河流域定位文明苏美尔文明新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孕育了两河流域文明泥板文书、楔形文字、60进制、太阴历、《吉尔伽美什》等——“历史始于苏美尔”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汉谟拉比石柱——浮雕、法典河流孕育了文明,而文明虽然遗失在了历史长河,但文明的礼物仍在滋养着今天的我们,人类文明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