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资本主义萌芽
封建社会
思想解放(14——18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社会变革(17——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兴起、代表人物及作品、影响)
宗教改革(兴起、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
日本明治维新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6—17C科学革命(兴起、影响)
启蒙运动(兴起、代表人物和主张、影响)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程标准: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理解其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重要名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文学三杰”、“美术三杰”、“日心说”、“牛顿力学”、“三权分立”

课程标准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本课
重点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运动
材料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到中世纪却衰落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上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简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简表 政治 王权在不断的崛起;天主教的教皇实行黑暗的统治;
思想 中世纪以来,基督教会的宗教伦理束缚人们的思想,禁欲主义盛行。
经济 14世纪以来,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取得较大的发展,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追求更大的发展。
社会生活 14 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给人们带来了恐慌,促使人们怀疑教会,更加关注现世的生活。
性质:一场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达芬奇油画·《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禁欲主义。
材料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上卷
一、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归类(简表) 发展三部曲 时间 领域 人物
初期 14—15世纪中后期 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中期 15世纪中后期—16世纪 艺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高潮(英国) 16世纪后 文学 莎士比亚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
文艺复兴的特点:
①重视现世生活,追求物质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②强调发展个性。③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
一、文艺复兴运动
材料2:宗教改革运动之发生,也得力于文艺复兴。首先,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 路德等宗教改革家提供了攻击天主教会的炮弹。其次,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人文主义者研究了圣经的希腊文本,发掘出基督教的原始教义。这些原始教义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反对天主教会及实行改革的有力根据。——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上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简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材料1:人文主义者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在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于争取自由平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人文主义者虽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但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还受宗教的束缚。他们所争取的也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追求的是确立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积极影响:解放思想,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消极影响:过于推崇人文主义,促使人的欲望过于膨胀,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人文主义者依附于教会势力,局限于知识分子当中,没能进一步的解除人们的心灵枷锁。
一、文艺复兴运动
1.背景
出售赎罪券带来的变革
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偿还欠下的巨款,充当教
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思想原因: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在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2)宗教原因:教会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3)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的阻碍。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当时的教皇是利奥十世(1513-1521),生活豪侈淫佚,而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
他的一名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另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二、宗教改革
读到钉在教堂大门上的《论纲》的人们,迅速被其中「大逆不道」的内容吸引。几天后,德意志地区境内开始出现《论纲》的手抄本,其拉丁文原稿和德文译本也被送到维滕贝格大学的印刷所付印,以满足整个德意志想要一睹为快的迫切需求。
在两个多星期内,《九十五条论纲》便传遍整个德意志地区,四个星期后,几乎整个西欧都得知了这篇《论纲》。
这些事件的后果,就是罗马教廷「赎罪券」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教廷的财政状况眼看越来越困难。
2.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兴起: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赎罪券:
即"赦罪符",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代表上帝来赎特定人物的罪孽,开启从炼狱到天堂的大门。
罗马天主教会宣布只要听到购买赎罪券的钱撞击钱柜丁当一响,就可以使购买者及其亲人的灵魂从地狱升到天堂。
“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
二、宗教改革
2.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内容:
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3)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因信称义
简化教仪
否定教阶
民族教会
28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为转移。
36 每一个基督教,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罪成全部免罚。
81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 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就教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素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二、宗教改革
3.其他国家
继德意志之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二、宗教改革
4.影响
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市民阶层要求建立
自己教会的主张
用民族语言进行
宗教活动
王权(世俗)
教权(世俗)
>
因信称义
“教随国定”
宗教
改革
社会改革运动
新阶层的参与
二、宗教改革
4.影响
材料四: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你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有关职业的数据统计……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三: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①思想:冲击神权统治,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人文主义
②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③政治:推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文化: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宗教改革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布鲁诺
伽利略
开普勒
牛顿
理 性 化思维方式
(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三、科学革命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研究领域 国别 人物 成就与贡献 影 响
天文学 波兰 哥白尼 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意大利 伽利略 证明日心说 “观测天文学之父”
物理学 英国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①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②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内容:
3、影响:
三、科学革命
14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文艺复兴(14C-17C初)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17C-18C后半期)
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
科学进步再促进思想进一步的解放
《牛顿的哲学原理》1738年版 封面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思想因素: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3)阶级因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牛顿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主宰世界的自然法则。启蒙思想家们相信,他们也可以发现主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摘编自杰克逊《世界历史》
2.概况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1)概念: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2)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①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②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四、启蒙运动
3.进程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后期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及北美地区
四、启蒙运动
3.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时间 进程 思想家 主张
17世纪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洛克(英) 分权学说
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洛克
四、启蒙运动
3.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时间 进程 思想家 主张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
伏尔泰
卢梭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自由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便是国家权力的主人……当掌权者违背公意侵害主权者的权利……主权者有权采取包括革命在内的各种方式推翻政府。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四、启蒙运动
3.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时间 进程 思想家 主张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休谟 (英) 休谟三原则:财产的稳定占有、经过同意的转移和遵守承诺
亚当·斯密 (英)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四、启蒙运动
4.意义:
(1)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778年,伏尔泰和卢梭相继离开人世
9年后(1787年),美国颁布联邦宪法
11年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00多年后,中国的严复开始阅读启蒙思想
材料一:1793 年宪法是一部典型的卢梭式宪法,主要体现在坚持人民主权。
——史彤彪《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孙中山
(2)政治: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世界: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人文主义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成熟
──古希腊
人文精神的湮没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神权)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反王权、反教权、反神权)
人文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反教权、反神权)
——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封建+教会
阻 碍
束缚思想
解放思想
发展经济
14世纪
17世纪
文艺复兴
16世纪
宗教改革
18世纪
19世纪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提倡人性
反对神性
信仰自由
反对神权
解放思想突破束缚
理性主义反对封建
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提供蓝图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