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2. 毛泽东曾说:“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这反映了抗美援朝( )
A. 营造了稳定的国内环境 B.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 结束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D. 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自信
3. 1952年底,某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 参加了开国大典 B. 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C. 当上了人大代表 D. 创办了农村乡镇企业
4.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3号全球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A. 三大改造 B. “十三五”规划 C. 土地改革 D. “一五”计划
5. 1954年毛泽东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A. 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 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
C.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6. 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三大改造”中,因实现了和平过渡而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 农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 B. 手工业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商业改造—没收资本家资本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赎买政策
7. 英雄模范人物是时代的杰出代表。下列一组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A. 新中国政权成立和巩固时期 B.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时期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 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时期
8.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方法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
A. 开国大典 B. 祖国统一 C. 改革开放 D. 钢铁长城
9. 下图是1949-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其中产量(千万吨)1956年和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1990年,邓小平与上海市党政军负责人共迎新春佳节。在上海期间,他很少外出,他在思考,他也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开放的旗帜。在此“思考”下所采取的“大的动作”是( )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 加入世贸组织 D.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1.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中国将要建立( )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以武装斗争为主线 B. 实事求是,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13.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A. 追求民族独立 B. 建立新中国 C.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 实行改革开放
14. 对下列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完成过程 B.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 D.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进程
15. 你所了解的2050年的“中国梦”是(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基本实现现代化
C. 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6. “改变,意味着进步与成长;不变,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下列选项能反映港澳回归所带来的“改变”是
A. 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B. 原有的生活方式
C. 主权的行使 D. 同根同源的血脉
17 下列歌词共同反映了( )
“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公元1997》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七子之歌》
“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鼓浪屿之波》
A. 香港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期盼 B. 澳门回归是长期努力成果
C. 海峡两岸关系源于同根同源 D. 祖国统一是民族共同愿望
18.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设计和推动改革,开辟中国特色的改革强军之路,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格局一新”是指( )
A. 战略支援部队组建 B. 成立五大战区
C.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 重塑领导指挥体系
19. 60年多前,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带着诚意和决心,留下了掷地有声的时代强音,提出了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这一方针是( )
A. 求同存异 B. 互不侵犯 C. 和平共处 D. 不结盟政策
20.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A. 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 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 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21. 1971年10月26日,毛泽东说:“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派一个代表去,让‘乔老爷’(乔冠华)当团长。”此次“乔老爷”的行程是( )
A. 赴印度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到万隆参加亚非会议
C. 参加第26届联大行使合法权利 D.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22.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
C. 求同存异 D.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23. 2025年4月24日,我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开启第20次神舟问天之旅。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
A. 长征一号 B. 神舟七号 C. 东方红一号 D. 嫦娥五号
24. 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获奖演讲中说道:“如果有可能选出一位(中国),那就是________。在我知道的中国作家中,________是最出色的。“直到十八年后,大江健三郎的预言果然成真,“________”应是( )
A. 莫言 B. 鲁迅 C. 路遥 D. 茅盾
25.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新鲜事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交通条件改善 B.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C. 互联网的普及 D. 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习近平2021年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2021年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少数民族地区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实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方针,并结合所学回答“九二共识”的核心要义。
(4)台湾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请你根据材料概括“台湾回归”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当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耻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他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
材料三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外交与近代中国外交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些原则”指什么?概括“这些原则”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进入21世纪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
2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朝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材料四
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国医药古典文献中探寻解决疟疾的方法,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经过数百次实验,最终发现了___________,该药物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___________就一直忘我于田间地头,经过多年的长期实验,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最终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有效缓解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危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民军队走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请将材料二中的A、B、C三处补充完整。并依据材料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迅速发展有何影响?
(3)上图的核导弹方队来自解放军的哪一军种?其担负的任务是什么?
(4)依据所学知识,请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防、军队建设和科技发展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共同原因。
2025年初中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A
【21题答案】
【答案】C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A
【25题答案】
【答案】D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
变化:大幅增长;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正确、中英共同努力;意义:洗雪百年国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3)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核心要义: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4)
有利条件:中华民族维护统一的传统、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的决心;不利因素:“台独”分裂势力、外来干涉。
(5)
坚持正确方针、增强民族凝聚力、反对分裂和外来干涉。
【27题答案】
【答案】(1)不同:近代中国外交是屈辱、不平等的;新中国外交是平等、独立、自由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变化:对世界发展贡献显著,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8题答案】
【答案】(1)发展历程:武器装备上由进口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发;武器装备科技化水平不断增强。
(2)填写:A华东军区海军、B第一颗原子弹、C“辽宁舰”。影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3)军种:火箭军;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4)填写:青蒿素;袁隆平。
(5)共同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国家和政府重视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科技水平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党的军事理论的正确指引和国家政策的保障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