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一历史(本卷共23题,满分100分,调研时间为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调研序列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24年11月《河南日报》一篇报道说:“它就像一本‘商朝日记’,从占卜、祭祀到狩猎、农耕,篆刻的是烟火人间,让后人得以窥见先民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为人们提供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里所说的“它”( )A.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B. 出土于河姆渡遗址 C. 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D. 记载了“国人暴动”2.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曾在司马迁《史记》里提及:“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该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孟子3.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体现了“堵不如疏”的政治智慧,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此评价最契合的措施是( )A. 盐铁官营 B. 任用酷吏 C. 改革币制 D. 颁布“推恩令”4. 下图所示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事件( )A. 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局面 B.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C. 促进了南北贯通局面的形成 D. 完成了经济重心的战略转移5. 学者在论及唐代前期实行的一项制度时说道:“政府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利益——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由受田农民向政府纳租调、服徭役。”由此可推知此项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均输平准 C. 均田制 D. 两税法6. 苏轼对韩愈评价极高,认为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其中“道济天下之溺”的“道”是指( )A. 孔孟之道 B. 老庄之道 C. 本土道教 D. 程朱理学7. 据统计,自建隆二年(961年)到宣和六年(1124年),北宋雄州(位于今河北省)共52人次出任知州,其中武臣49人次,文臣2人次。据此可以推知,该做法( )A. 是对行省制度的补充完善 B. 使北宋重蹈藩镇割据覆辙C. 是对边防治理特殊考虑 D. 带来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8. 郑和(世称“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六次到过爪哇岛,当地人为纪念他,将他首次登陆地命名为“三宝垄”,登陆后休憩的地方建“三宝庙”,后来还形成了隆重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郑和节”。这可以用来佐证郑和下西洋( )A. 传递和平友谊的理念 B. 稳定了东南沿海形势C. 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D. 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9. 《儒林外史》写道:“找着房牙子,一路看了几处河房,多不中意……。这年是乡试年,河房最贵,这房子每月要八两银子的租钱……南京的风俗是要付一个进房(付的第一个月的租金),一个押月(付的第二个月的租金)。”材料可以说明( )A. 清朝南京房价居高不下 B. 运河促进沿岸城市发展C. 科举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D. 江南工商业市镇的繁荣10. 康熙皇帝认为孔子的学问是“至圣之道”,多次祭拜孔子,执行三跪九叩首之大礼,还将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朱熹配享于孔庙之中,并封其后裔为五经博士。康熙的做法有助于( )A.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B. 提升儒学的社会影响 C. 确立理学的正统地位 D. 扩大统治的阶级基础11. 当外敌入侵时,他组织人员,把所搜集到的有关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资料编成《四洲志》,还根据当时所掌握的情况,制定出一套对付外国侵略者的策略,打开了当时中国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材料中的“他”是(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洪秀全 D. 康有为12. 有学者说:“自1892年以来,孙中山屡举革命之帜”。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历史贡献是( )A. 创建了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B. 指挥南昌起义,领导辛亥革命C. 结束军阀割据,建立中华民国 D. 撰写《革命军》,推动国共合作13.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的知识群体,主要有三种类型:类型一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们经历了一个划清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界限的过程。类型二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他们以高昂的爱国激情“对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迅速地确立起共产主义的目标。类型三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他们主动放弃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而转到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阵营中来。以下属于第一种类型的是( )A. 胡适 B. 蔡元培 C. 李大钊 D. 陈望道14. 下图所示是1923-1928年间青岛外国棉纱输入情况,由此可推知( )A. 青岛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较为迅速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摆脱列强挤压C.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反对“二十一条”爱国运动高涨15. 1927年3月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诞生。当时的招生条件有:毕业后决心回到乡村做农民运动;身体强健耐劳,能在农所服从严厉之军操,到乡间能走远路;中学毕业者,高小毕业常识较优者;等等。当时创办该讲习所的目的是( )A. 提高农民阶级的文化素质 B. 为北伐军培养军事人才C. 为国民革命的兴起做准备 D. 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16. 《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有这样一段叙述: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中国守军奋力抵抗。战斗进行了数日后,日军发现想要占领卢沟桥并非易事,便转变策略,进行“现地谈判”。一方面想借谈判压迫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想借机拖延时间,以调兵遣将。此举果然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延缓了第29军排兵布阵的准备。作者认为( )A. 中国军队实力实际强于日本 B. 国民政府低估日本侵略野心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有限 D. 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消极抗战17. 下图所示是某连环画的局部内容,该连环画最可能是( )A. 《四渡赤水》 B. 《首战平型关》 C. 《敌后武工队》 D. 《平津决战》18.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些大型全民所有制企业会发放纯棉、藏蓝、结实耐磨的劳动布制作的工作服,工装裤是其中的一种,年轻姑娘穿工装裤(见下图)一时成为一种荣耀。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 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B. 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C. 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 D. 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19.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见下图)。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A. 推动了“求同存异”方针提出 B. 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C. 为大规模三线建设奠定了基础 D. 基于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20.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从5个方面真实记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全面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深入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这彰显出中国( )A. 将如期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 B. 完成消除相对贫困任务C. 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共40分。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金世宗选官以贤,不论出身;选任官员更注重官员的治政能力,使更多有能力的官吏担任要职,为国分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力鼓励大臣们举官以贤不必避亲。——摘编自史聪聪《略论<金史>中金世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材料二 金世宗大力推行的宽仁教化和节俭教化,不仅加强了社会成员对于相关义务承担的思想意识,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义务关系得以巩固。同时,这种道德教化也得到了女真民族的认同,拉近了与汉族的心理距离,促进了民族交融。可见,金世宗的道德教化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金代的强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摘编自孙凌展等《试论金世宗时期的道德教化》材料三 定居中原之后的女真族不再担忧温饱问题,日渐安逸,将土地出租给汉人,自己坐享其成。金朝末期,北方逐渐强大的蒙古部落逐渐侵蚀金的领土,但是,金并未进行有效反击。——摘编自王汉书《浅谈金章宗时期金朝由盛转衰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世宗的选官原则。(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金世宗推行“宽仁教化和节俭教化”所产生的影响。(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金世宗去世后金朝统治衰落原因。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福建为名 对历史致敬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为了“防海之害而收其利”,奏请朝廷批准在马尾一带设局造船,培养人才,后命名为总理船政,是中国第一个专门负责海防近代化的国家机构。筹办船政成为首任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毕生最大的功绩。船政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艘钢甲军舰、第一支新式舰队、第一所海军军官学校、第一个航空工厂等,培养出了一大批军事、科技、思想、外交人才。但以“海防自强”为目标的船政,终究未能挽狂澜于既倒。1884年,船政水师与入侵的法国舰队在马江江面对峙,清廷“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当法军突然发动攻击,不到半小时,船政水师便几乎全军覆没,800余名将士壮烈牺牲。甲午海战,以船政后学堂首届毕业生邓世昌、刘步蟾等为主要将领的北洋舰队,上演了“船政一校一级而大战日本一国”的悲壮史诗。2022年,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福建舰。福州是中国海军梦启航之地,有“无闽不成军”的传奇。位于福州的昭忠祠,是中国近代唯一的国家海军英烈纪念专祠,中法马江海战、中日甲午海战阵亡的海军将士全部合祀于此。——摘编自顾钱江邰晓安邓倩倩《向海图强的“船政往事”》(1)根据材料,指出筹办福州船政的两个关键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创办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说明福州船政创办的历史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江海战和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可以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4年10月 ■关键词:城市经济改革 ■主要成果:全会一致通过了《中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续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时间:2003年10月 ■关键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成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整理(1)根据所学知识,仿照材料格式撰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板块的相关内容。(2)根据中共十四大有关内容,写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一历史(本卷共23题,满分100分,调研时间为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调研序列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共40分。【21题答案】【答案】(1)原则:任人唯贤,不论出身;注重实际治政能力;用人不疑,举贤不避亲。(2)影响:强化社会义务意识,巩固社会关系;促进女真与汉族民族交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金朝强盛。(3)原因:女真族安逸化,丧失尚武精神;蒙古崛起侵蚀领土,金朝应对乏力;统治阶层腐败,军事制度衰败。【22题答案】【答案】(1)关键人物 :左宗棠、沈葆桢。 历史背景 :应对海防危机,抵御列强侵略;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化建设;清政府面临财政压力。(2) 历史作用 :开创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先河;建立近代海军教育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奠定近代海军建设基础;形成海军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留存历史记忆,传承爱国精神(3)封建制度腐朽,决策严重失误;制度落后于近代化转型国家(日本);改革不彻底,军事体系存在根本缺陷。【23题答案】【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板块:时间:1978年12月。关键词:改革开放。主要成果: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工作中心转移和改革开放决策;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关键 :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