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
(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与材料相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2. 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 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 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个五计划、三大改造 D. 抗美援朝、第一个五计划
3. 从1964年开始,我国投入巨资,在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中,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公司、酒泉航天中心、东方汽轮机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
A.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工业化建设成就斐然
C.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D. 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4. 如表是《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部分年份)。1956年的元旦社论标题是( )
1956年
1980年 《迎接大有作为年代》
1992年 《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24年 《满怀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A. 《将革命进行到底》
B. 《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C. 《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5. 下面是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其中①处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可概括为( )
A.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D. 崭新篇章,民族复兴
6.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 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实施这些政策和行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 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D.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8. 1978年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2000年)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2001—2012年)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中国开始改变世界。以上三个阶段的具体表现按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A. 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设立经济特区——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C. 设立经济特区——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组建亚投行
D. 设立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9. 1986年11月1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访华,邓小平会见他时特意赠送了一张新中国的股票——飞乐股票。如今,这张股票仍然陈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橱窗内。飞乐股票可以用来佐证中国( )
A. 农村改革全面进行 B.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 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D.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10. 右图是某班制作的“历史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A. 民族政策 B. 法治建设 C. 制度创新 D. 祖国统一
1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以武装斗争为主线 B. 实事求,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12. 学习历史时归纳整理了部分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共十八大”、“中国梦宏伟蓝图”。这些知识的主题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3.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话团圆。”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
A. 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 B. 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C.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D.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望大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
D.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15. “信仰为旗,万里海疆写忠诚。向实而备,越是艰险越向前。”人民海军成立75年以来,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
A. 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B. 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C. 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 人民海军已经多次完成出访任务
16. 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A. 海峡两岸的交往 B. 航天事业的发展
C. 新时代强军之路 D.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树国家尊严】
材料一 经过艰难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地树立起了尊严……
【建民主之基】
材料二 前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走新长征路】
材料三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探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地树立起了尊严”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曲折实践”的史实。谈谈21世纪的中国应当怎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上奋勇前进。
18. 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外在表现,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弱国无外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摘编自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解决21世纪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中国建立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19. 某历史学习小组策划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览,该展览分为以下篇章:
篇章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历史阶段 图说历史 文解历史
奠基时期(1921—1949)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
探索时期(1949—1978) 木器生产合作社 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三大改造的完成①_______。
崛起时期(1978—2012) 会议公报 ②_______开启了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③_______。
成熟时期(2012—) 中共二十大会场 中国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篇章二 评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
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各个国家有不同的道路。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前提是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破解了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不仅推动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给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拓宽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
(1)根据篇章一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完成表格的填写。
(2)根据篇章二的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成功推进的关键因素以及深远影响。
(3)通过参与本次策划活动,请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历史潮流,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国家统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效显著。
请围绕图片中的历史,提取两幅或多幅图片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5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
(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
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史实:“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等。
【18题答案】
【答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参加日内瓦会议;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走向缓和(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的需求。
(3)方案: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4)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综合国力强大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保障。
【19题答案】
【答案】(1)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关键因素:结合国情(本国的具体实际)
深远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拓宽了现代化的途径)。
(3)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尊重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符合人民意愿);中国式现代化要与时俱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20题答案】
【答案】示例:
论点: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统一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国家统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各民族大团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近代以来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了港澳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如今,台湾问题仍然未解决,但我们坚信,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综上所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我们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