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汕尾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本试题共5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地域出土铁制农具一览表(部分)出土遗址 农具类型铁斧 铁锛 铁铲 铁锄 铁锸 铁镰 铁犁铧秦都咸阳故城遗址 2 2陕西临潼鱼池遗址 1 2 1 1陕西临潼郑庄秦石料加工场 1 13 1 1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 3 2 24 2据上表推断,铁制农具的出现( )A. 促进了井田制的全面瓦解 B. 有利于推动社会关系的转型C. 得益于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D. 确立了铁犁牛耕的主导地位2.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成功地解决了财政危机,但这一政策遭到儒生们质疑和反对,认为其“与民争利”,御史大夫桑弘羊则主张继续实行该政策,后来国家的总体施政并未发生较大变动。这反映了( )A. 盐铁官营不适合社会发展 B. 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C.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 D. 治国理政观念与时俱进3. 汉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诏令,染上疫疾之家,一年可以不交租税。五代十国时政府曾编纂颁行简便易用方书(有处方的医书),并录于木板石条上,在村坊要路晓示。这些措施主要说明疫病( )A. 影响社会治理方式 B. 导致统治者施行仁政 C. 改变人们生活习惯 D. 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4.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出现了《东方杂志》《申报月刊》等30多种刊物,有100多人在这些刊物上发表过200多篇谈论或主张社会主义的文章。这折射出( )A. 列强已经成功瓜分中国 B. 国人探索救国之路 C. 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 D. 资本主义走向没落5. 下图是1927年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没收土地契约收条(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该地区没收土地契约收条的做法( )A. 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B. 以法律条文保证了苏区契约制度的实施C. 土地税收成为苏维埃政府财政主要来源D. 践行了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6. 202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关于新时代中非合作论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迎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建交高潮 B. 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C. 深化中非的团结合作共谋发展 D. 标志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建立7. 近几年,我国将持续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4年,粮食收储中的“绿色+科技”成为最大的亮点,全国绿色储粮仓容已经超过了2亿吨。这反映出我国( )A. 食品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B. 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轨道C. 粮食产量连年增产丰收 D. 粮食安全技术不断创新8. 在古代希腊城市中,市民们常在某一区域聚集活动,该区域布满了公共建筑,包括宏伟的神庙,宽广的广场,华丽的柱廊大厅、议会大厦、体育竞技场等,突出了公共性和政治性,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的中心。这一城市布局特点( )A. 强化了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 B. 促进了城市政治功能的集中C. 丰富了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D. 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多样化9. 艾伦·沃森指出:“罗马法是西方最具创造性和复制性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最高成就《罗马民法大全》虽编纂于6世纪,但它仍适应于后世西方社会,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这主要得益于罗马法( )A. 自然法理念具有普适性 B. 法律条文详尽实操性强C. 保障法律实施高效权威 D. 构建资本主义社会基石10.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的食物物种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交流。这一现象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更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促进了各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 B.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进程C. 导致了全球食物价格大幅波动 D. 确立了欧洲的全球贸易霸权地位11. 传统上,欧洲人首先忠于的一向是地区或教会。近代初期,效忠的对象则扩大到新的民族君主。但是,从英国革命开始,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使自己忠心地服从新的民族事业。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社会变革( )A. 渐进性与革命性兼具 B. 被动性与滞后性并存C. 单一性与偶然性同 D. 曲折性与反复性交织12. 16—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三角贸易”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在此背景下的巴黎等城市,经济活力显著,而地中海城市却黯然失色。这深刻揭示了( )A. 经济中心随地理优势转移 B. 贸易路线影响了城市活力C. 资本扩散重塑了经济格局 D. 贸易中心随市场扩展变化13. 马克思曾说:“现在资本不要工人用手工工具去做工,而要工人用一个会自行操纵工具的机器去做工,因此,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一目了然的。”材料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B. 机器生产必然取代手工劳动C. 自然科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 劳动生产率决定社会的形态14. 1834年,英国出台的《济贫法修正案》包含“劣等处置”和“济贫院检验”原则。前者旨在降低救济水平以刺激贫民工作,后者则要求贫民进入救济程序复杂、数量有限的济贫院才能获得救济,且可能于院内遭受严刑拷打和被贴上“犯罪”标签。这侧面反映了( )A. 英国福利国家制度存在弊端 B. 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C. 资本主义国家法治体系完善 D. 工业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提升15. 19世纪,某英国学者曾说,中国的科举制度从最聪明的年轻人中选拔政府官员,使有才学的人取得为官的资格……这个原则是神圣的,并且是完全值得其他国家采纳的。这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推崇( )A. 考试录用 B. 中立常任 C. 晋升论功 D. 专业专职16. 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汽车产业和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全世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低潮。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的优越性,此后数十年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由此可见( )A. 交通问题推动交通新技术的运用 B. 轨道交通导致传统交通行业衰弱C. 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 D. 城市交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陕西蓝田县吕大钧兄弟制定的《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乡约。它以儒家价值观为指导,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行为,以及送往迎来、婚丧嫁娶等社会性活动,作出规范性要求。它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其纲要,并通过相关细目加以具体化,内容涵盖乡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材料二 2018年,蓝田县订立了《蓝田新乡约》。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不孝父母、不守信用、重利轻义、乡情冷漠等一些不良风气进行了规范;并指导各村结合新乡约和村情实际,召开村民大会,围绕10个移风易俗中的重点内容,订立了《村规民约》;细化了《文明公约》《道德公约》等专项公约,把村规民约的“自治”精神充分融合到乡村治理中。——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刘学智《〈吕氏乡约〉与〈蓝田新乡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吕氏乡约》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蓝田新乡约》的意义,并对乡村治理提出合理的建议。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奴隶社会后期,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业交换职能,出现了“市”。西周时期,市场并非面向大众的场所,而是专为官贾设置,且规模较小。春秋中期至战国,真正服务于大众阶层的“市”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里”与“市”开始分离,“里”用于居住。秦汉两朝,“市”的布置逐渐出现不囿于《周礼》规定的情况。唐朝都城长安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设置东、西两市。考古勘测证实,东、西两市面积均不足1平方千米,仅占长安城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北宋仁宗年间,商业空间拓展需求日益迫切,逐渐深入坊巷,遍布全城。南宋都城临安,极大的人口密度和商业密集性导致商业空间拓展受到用地限制,因此商业空间的发展开始寻求立体化。至明清时期,闭关政策使得此时的经济未能在两宋时期的基础上取得更为全面的突破,但这一时期商业空间形态仍然出现了现代商业街区综合体的雏形。另外,大部分农村的集市还是数日一次或是在每月的固定日期举行,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摘编自彭亚菡、陈可石《中国古代商业空间形态的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空间演变的特点及演变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空间演变所产生的影响。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秦制创立,虽然历代王朝各有损益,但以强化皇权为基本旨趣的秦制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加持,从而成为秦汉以降两千余年的制度主流。故此,谭嗣同曾言:“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毛泽东也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摘编自彭新武《“百代皆秦政”的历史逻辑辨析》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材料二 18世纪后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81.3万。英国先后出台了《工厂法》《济贫法修正案》《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逐渐成为一个福利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很多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摘编自《全优课堂·历史·选择性必修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如何全面评价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汕尾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本试题共5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乡村治理的规范化;有助于乡村风气的改善;对后世影响深远;限制了乡民思想与视野;等等。(2)意义: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了不良社会风气;增强了村民自治能力;推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等等。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等。【18题答案】【答案】(1)演变特点:服务对象从以官贾为主转为以大众阶层为主;商业空间日益扩大;逐渐与居民区融合;从封闭到开放;受政治的影响逐渐减小,经济功能日益增长;商业空间日益立体化、综合化;商业空间在农村变化不大,城乡差异日益扩大;等等。(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原因: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统治者政策的调整;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特别是市民阶层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生产力日益提高,交通运输得到发展;受小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封闭落后,受城市商品经济影响较小;等等。(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形态;丰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受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空间的演变始终没有带来中国商业的转型;等等。【19题答案】【答案】示例一看法:唐宋两朝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时期,不仅继承了秦制,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制度创新,证明了政治制度在变革中不断发展。阐述: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强化皇权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以及法家思想指导下的法律体系,这些制度和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基础。秦制的核心在于加强君主权力,削弱地方势力,确保国家统一和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在三公九卿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互相牵制,既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这一制度体现了唐代在继承秦制的同时,对政治制度进行的创新。唐代完善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凝聚力,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宋代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散相权,设立枢密院、中书门下、三司等机构,形成了“二府三司”的政治格局,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宋代重视文治,文官地位高于武将,形成了“崇文抑武”的政治风气。这些制度变革是宋代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唐宋两朝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既是对秦制的继承,也是对秦制的超越。这些创新不仅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制度经验。因此,“百代皆秦政”虽有其合理性,但更应看到历代王朝在政治制度上的连续性与变革并存,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真实写照。示例二:唐朝的政治制度是对秦制的继承与创新。唐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彼此相互制约,削弱相权,使皇权得以强化,这是对秦制强化皇权的延续。但唐朝也发展了秦制,如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使得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广,为官僚体系注入新鲜血液,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活力,这并非秦制原有,而是唐朝依据时代需求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是在秦制基础上的重要变革,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发展。总之,唐朝对秦制的继承、革新与拓展,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在传承中发展、在坚守中创新的多元面貌,推动了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持续前行与演进。示例三:我赞成“百代皆秦政”这一观点。这个观点深刻揭示了秦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程中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在皇权强化方面,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此后历代王朝继承了这一“皇权至上”的理念,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如汉朝汉武帝设置中外朝制度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清时期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军机处,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总之,从汉朝至清朝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呈现出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与秦制的旨趣相契合,从这一角度看,“百代皆秦政”有其合理性。【20题答案】【答案】(1)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2)积极影响:①生产力飞跃。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生产力,资本迅速增长,工厂制度得以确立,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②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显著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民主政治进步。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增加,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条件。消极影响: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工业革命期间,工厂沿河而建,浓烟笼罩市区,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②阶级矛盾加剧。工业革命的深入加剧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恶劣,工作环境危险,缺乏社会保障,这引发了多次工人运动和社会冲突。③资源消耗与能源危机。工业革命推动了煤炭、铁等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消耗,加剧了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的问题,对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汕尾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主观题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17.(1)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乡村治理的规范化;有助于乡村风气的改善;对后世影响深远;限制乡民思想与视野。(6分,每点2分,回答3点即可得6分)(2)意义: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不良风气;增强村民自治能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6分,每点2分,3点即可得6分)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2分,任意一点得2分,其他答案:与法治相结合等)18.(1)演变特点:服务对象从官贾为主转为大众阶层为主;商业空间日益扩大;逐渐与居民区融合;从封闭到开放;受政治影响逐渐减小,经济功能日益增长;商业空间日益立体化、综合化;商业空间在农村变化不大,城乡差异日益扩大。(4分,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统治者政策的调整;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特别是市民阶层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生产力日益提高,交通运输得到发展;受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影响,农村封闭落后,受城市商品经济影响较小。(4分,每点2分,任答2点4分)(2)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形态;丰富了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受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空间的演变始终没有带来中国商业的转型。(6分,每点2分,任答3点6分,没有辩证分析影响最多得4分)19.评分说明:看法2分,阐述8分(至少2个史实,每个史实2分、论述2分),总结2分。示例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在秦制基础上继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并存的特点。秦朝建立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层级行政管理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承秦制,但也有创新。例如,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东汉时期,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形势,汉武帝后又设立州刺史制度监察地方,随着州职能的转变,东汉晚期地方上从秦的郡县二级制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唐时期也继承了秦中央集权制度,同时进行了重大创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分化事权,在中央采取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在地方行政机构设路、州(府)县三级,并通过派文官,设通判,收精兵制钱谷等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明清时期,专制不断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地方上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总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秦制的基础上继承并不断创新,适应了历朝历代的政治需要,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文明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历程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延续性和适应性,反映了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加强社会治理不断调整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示例二:唐朝的政治制度是对秦制的继承与创新。唐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彼此相互制约,削弱相权,使皇权得以强化,这是对秦制强化皇权的延续。但唐朝也发展了秦制,如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选拔人才范围更广,为官僚体系注入新鲜血液,提高行政效率与活力,这并非秦制原有,而是唐朝依据时代需求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是在秦制基础上的重要变革,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发展。总之,唐朝对秦制的继承、革新与拓展,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在传承中发展、在坚守中创新的多元面貌,推动了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持续前行与演进。示例三:我赞成“百代皆秦政”这一观点。这个观点深刻揭示了秦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在皇权强化方面,皇帝独尊、皇位世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此后历代王朝继承了这一皇权至上的理念,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如汉朝汉武帝设置中外朝制度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清时期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军机处,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总之,从汉至清朝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呈现出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与秦制的旨趣相契合,从这一角度看,“百代皆秦政”有其合理性。20.(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每点2分,共4分)(2)正面影响:生产力飞跃,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资本迅速增长,工厂制度得以确立,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显著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主政治进步,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增加,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为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条件。社会福利制度初步形成,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法案,如《工厂法》、《济贫法修正案》等,逐渐形成了初步的社会福利制度,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反面影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工业革命期间,工厂沿河而建,浓烟笼罩市区,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加剧,工业革命的深入加剧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恶劣,工作环境危险,缺乏社会保障,引发了多次工人运动和社会冲突。资源消耗与能源危机,工业革命推动了煤炭、铁等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消耗,加剧了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的问题,对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每点2分,答对一点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汕尾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二历史主观题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