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历史期末检测卷
命题:廖芳芳
审稿:冯炜
题号
总分
座位号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从1842年后,帝国主义列强片面规定“值百抽五”(即5%的税率)的低税率,中国茶叶的出
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
白洋布的进口关税
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五口通商
B.闭关锁国
C.协定关税
D.战后赔款
2.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处的内容应该是(
兴起


由盛转衰
失败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陷落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天京事变
C初步建制
D.颁布《资政新篇》
3小历同学在某,节复习课上制作了如下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他复习的主题是(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
太平天国运动
俄国割占大片领土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近代经济的发展
C.内忧外患的时代
D.农民阶级的抗争
4.《马关条约》第六款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色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
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B.割占土地
C.增辟通商口岸
D.获得赔款
5封建社会时期,百姓自觉地把自己隶属于某一个朝代。而辛亥革命后,百姓都说自己是“中
国人”。这表明,辛亥革命(
A促进了国民意识的觉醒
B推翻了腐朽的奴隶制度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结束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6“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
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材料中的“时局”指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军阀割据
7.1915年陈独秀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中说:“民主国家,真国家也,国民之公产也。以人民
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民奴国家,伪国家也,执政之私产也,以执政为主人,以国民
为奴隶者也。”这说明他(
A.倡导推行白话文
B.反对专制提仍民主
C强调科学的重要性
D.积极呼吁民族独立
八年领历史期末卷共6版,第1版
8.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集会,血书“还我青岛”,群情激愤;5月4
日,学生齐聚天安门游行示威。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B.青年学生充当运动先锋
C.商人、市民纷纷响应
D.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
9.1920年下半年,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先后创办了工人刊物,如《劳动界》《劳动音》和《劳
动者》,下表为这些刊物的发刊词摘选。据此可知,这些刊物的创办旨在(
刊物名称
发刊词
《劳动者》
劳动者、国内罢工运动、外国劳动运动
《劳动音》
劳动同胞、与世界劳动者携手,共同去干社会主义改造的事情
《劳动届》
启发觉悟、促进阶级团结
A.促进国民革命的发展
B.宣传中国共产党主张
C.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D.寻找国共合作的基础
10.《百年中国》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
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A.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全国工人运动到达顶峰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1.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陆更夫(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政治指导员)与弟书,这份家书
反映了(
希圣五弟:
我们的军队由广州出发…将来不知能否到南京、上海不过我现在不能来.
更夫由万里外的江西
1926年11月6日
A.红船精神
B.北伐精神
C.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
12音乐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社会背景。下面歌词体现(
A五四运动的爆发
《告别》(节选)
B.北伐的胜利进军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C红军长征的进行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D.解放军转战陕北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13.日本陆军大臣报告内阁决定的电报曾道:“关于此次日华冲突事件,帝国政府认为是由中国
士兵破坏南满铁路所引起,其过错本应归咎于彼。”材料中“冲突事件”指的是(
A.皖南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九一八事变
14.图1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它反映了(
A.中国人民同仇敌忾
B.中国战场配合盟军作战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中国抗战得到国际援助
图1《全世界正义的支援》
15.下面是某社团排演历史刷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该刷本的名称应该是(
A.五四运动
第一幕勇者赴渝展胸怀
B.重庆谈判
剧本名称
C戊戌变法
第二幕谈判桌前的较量
D.西安事变
第三幕曙光初现定协定
八年级历史期木共6版,第2版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
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5:C B C A A
6-10:D B B C D
11-15:B C D D B
16-20:A A D B C
二、综合题(40分)
21.(8分)
(1) 日本。①②③⑤④。
(2) 示例:选①。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所以入选。
(3) 示例: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坚守虎门炮台,与英军奋勇作战,最终壮烈牺牲,他的爱国精神和英勇事迹值得铭记 。
22.(8分)
(1) 戊戌变法。
(2) 示例:
观点:中国近代化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
阐述: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则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从制度层面进行变革;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深刻变革。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不断深入 。
23.(10分)
(1)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肆抢劫园内珍宝,所以“圆明园失去之物”在英国大量出现并被公开售卖。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 爱国人士购买后捐赠;外国政府归还。
(4) 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努力得到国际认可 。
24.(14分)
(1) 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 背景: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英勇抗战、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 。
(3) 原因:解放区人民大力支持解放战争;国统区人民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4) 经验: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学习借鉴,与时俱进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