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
8.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摘录了“1644年”“建立大概政权”“均田免粮”等关健
富平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可。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件是
A.黄果起义
B年自成起义
C.白莲教起义
D.张居正改革
993999
七年级历史
9.厦门鼓浪屿逐战着座商大雄伟的郑成功避像(见右图)。人们敏仰他主婴是因
注意事项:
为他
1.本试卷共4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
人.率军抗金,精忠报因
B.平电径忠,反击侵路
2.答卷前,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同时用2B
C.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D.收复台湾,堆护主权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10.雍正帝大大放宽了使用密折(类折的一种)的范8.不仅改治,军串甚至大臣的
3.所有短目必须使用0.5恋米困色显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邢题目在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斌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精纸、试
一些私事也可用密折上达:臣下不得有所欺函,从而成为了皇帝的耳目。这反决丁消初
卷上答题无效:
A.贪污腐败盛行
B君主专制强化
5.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查、污染、破损等。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C.社会矛盾加剧
D.官棕机构膀肿
11.以下是清朝中期的人口统计表。下列关于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年份
人口数量(亿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1.为改变江南“天高帝远”的现状和关东士族势力强大的局面,使洛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敏治中
1753
1.84
心,南杨帝决定开凿大运河。材料强测大运河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A.畅游江都
1766
2.08
B.发展经济
C.织固统治
D.按实户口
2.为了学习古代王朝的治世局面,某校七年级(1)班的历史小组搜集了以下历史信息。据此推断、
1784
2.85
该历史小组学习的是
1812
3.34
君主
李世民
贤臣
地征、房宝龄、牡如,
1822
3.73
经济
成极百丝的田祖和劳役负担
⑦史得人地头语日盗铁出
致治
进一步充苍三省六邮制
①促成了曲锥犁的出现
③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④很进了边盈地区的开发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A.①②
B.①③
.②④
D.③④
3.五代十国是唐砌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说法,正确的
0

12.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效条,认为做官应该“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
A.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十个政权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非为一姓也”这位思想家是
C是唐末以来摇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开国君主都是文官
A.费宗袭
B.柳宗元
C朱熹
D.韩愈
4.厌历以后,财政每年都人不撤出,到英宗治平二年,财政赤字更达到1570余万缗:王安石范变

法后,到照宁、元丰年间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衍”的盛况。这浅明王安石变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x“强了北宋军$力量
B.限制了权贵的特权
C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
D塔加了政府财政收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5.均茶朝统一六国的公元前221年、附朝灭陈的589年一样,1279年是中国步人大一统时代的第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个关键性时间节点。”材料中“第三个关键性时间节点”指的是
材料
A,赵医胤夺取后周政权
P元朝完成全国统
C殊木真建立聚古政权
D阴成祖迁都北京
6.南宋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锦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这反
映了南宋时期
入文学艺术多样
B.纸币广泛使用
C.都市商业繁荣
D.经济亚心南移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骅,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月臣得
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南书房
C.设通判.分知州权
D.设立军机处
田A松贷干有
田B辽、北宋、西夏形芳图(1111华)
富平县七年级历史期床A-1-(共4页)
盆平县七年级历史别末A-2-(共4页)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 C
2. A
3. C
4. D
5. B
6. C
7. A
8. B
9. D
10. B
11. C
12. A
二、非选择题(36分)
13.(10分)
(1) 文成公主;澶州;大散关;宣政院(4分)
(2) 方式:军事平定叛乱;设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制度(2分)。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
(3)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果;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2分,言之有理即可)
14.(12分)
(1)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被世族把持,阻碍了民间人才的选拔;隋朝统一后,需要解决国家用人问题(2分)。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分)
(2) 毕昇(1分)。特点:经丝绸之路传播,从中国传到西域、波斯,再到欧洲(1分)。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2分)
(3) 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分)。表现:大兴文字狱;销毁被认为有违碍内容的书籍(2分)
15.(14分)
(1) 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并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2分)。原因:政府实行招集外商的政策;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改进;海外交通发达(2分)
(2) 特点:规模庞大;船舶种类多;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2分)。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
(3) 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后果: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4) 示例: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兴衰(2分,主题鲜明、语言凝练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