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课时练习)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2.为降低噪声危害,人们应从哪个方面着手( )A.减小发声体振动频率 B.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C.减小发声体振动幅度 D.上述三种方法同时采用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宁波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和人耳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5.《义勇军进行曲》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在图中的国歌音乐简谱中,有许多不同的数字,那么这些数字代表了不同的(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 D.声音长短6.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7.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8.在学习声音相关知识时,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听到铁块在水中的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B.乙:随着空气被抽出,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变弱C.丙:未拉紧棉绳导致听不到声音,说明棉绳不能传播声音D.丁: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变短,拔动钢尺时音调变高,说明钢尺振动变慢9.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B.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的C.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声的10.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快慢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B.图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图丙: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D.图丁: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1.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二、填空题12.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能发出声音。吹气时,瓶口外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促使瓶内气体向外流动,使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的压强,空气又向内流动。这样空气在瓶口不停地 ,就发出了声音.空气进出瓶口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13.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城市都修建了轻轨,但是轻轨在运行时会产生噪声,可以通过 传递到周围的居民区。为了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轻轨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会安装封闭的玻璃屏,这是 减弱噪声。14.音乐小组的几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根据波形图可以知道:三种乐器具有相同的 ,不同的 。(均填“音色”或“音调”)15.小明家附近广场音乐声过大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这里的声音是由音箱中纸盆的 产生的,声音大是指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大,经过居委会的协调,该音乐的播放者将音量调小了些,这是在 减弱噪声。16.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17.能量:利用声波(声音)可以传递 ,如超声波击碎人体结石。18.响度(1)声音的 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①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 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②声音的响度跟人距离 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越 。③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3)响度用 来计量,符号是dB。正常说话的响度是50分贝左右。19.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演奏《我和我的祖国》,44名孩子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1)小号的声音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2)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 产生的,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3)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 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防止 污染。20.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里氏9 级海底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 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 ,已知其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 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它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 S。三、实验探究题21.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丙 钢丝 5cm 0.1mm2 紧丁 钢丝 5cm 0.1mm2 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乙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编号为 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2.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做了以下研究。(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图乙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最低的是按住 点。23.小明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音名 中央唱名(C调) 频率/赫兹 264 297 330 352 396 440 (1) 528弦长 (2)(1)由上表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弦长的变长而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请你根据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并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1)(2)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 ;② (3)小明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一次性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果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提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 (填“仍然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这是由于 ;在使用“土电话”时,琴弦 (填“松弛”或“拉紧”)时听到的声音音调更高。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故选A。【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2.【答案】C【解析】【解答】减小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可以减小发声体的音调,不能改变噪声的大小,选项A错误;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不能改变噪声的大小,选项B错误;减小发声体振动幅度,可以减小声音的响度,从而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C正确;为降低噪声危害,只能采用C方法,选项D错误;故选C。【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故A错误;B、声音的频率不在20~20000Hz的范围内,或响度过小,人耳都听不到,故B错误;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超声是指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超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3)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分析判断。【解答】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5.【答案】A【解析】【分析】 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也高。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 ;【解答】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义勇军进行曲》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在图中的国歌音乐简谱中,有许多不同的数字,那么这些数字代表了不同的音调的高低;故答案为:A6.【答案】D【解析】【分析】在波形图上,波峰的密集程度表示振动频率大小,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表示振幅大小。【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幅图中波峰的密集程度相同,则音叉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而波峰到波谷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即振幅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甲音量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答案】C【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解答】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响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8.【答案】A【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A.甲:在水中敲击铁块,能够听到铁块的敲击声,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故A正确;B.乙:随着空气被抽出,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B错误;C.丙:未拉紧棉绳导致听不到声音,不能说明棉绳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D.丁: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变短,拨动钢尺时音调变高,说明钢尺振动变快,故D错误。故答案为:A。9.【答案】D【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有三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音调跟物体振动频率(即物体振动快慢)有关,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声音的响度跟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除此之外,响度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越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解答】A、碗中装有不同体积的水,敲击时碗和水振动发出声音,碗中装的水越少,振动的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反之,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敲击不同的的碗,音调不一样,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用不同力度去敲碗,碗和水的振动幅度不同,但是频率仍然相同,因此音调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响度,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有关,因此碗的材质不同,敲击时的音色自然就不同,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碗和水振动发声的,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C【解析】【分析】(1)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外,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观察一些物体的振动时,可采用转换法;(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 度不同,说明鼓面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A错误;B、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 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 小,进一步推理可知真空中不能传声,故C正确;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 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B【解析】【分析】(1)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2)(3)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是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4)在一般情况下,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从而形成听觉。【解答】A.敲打瓶子发出的声音,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传播时速度相同,故A错误;B.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体是瓶中的空气柱。A瓶中水面最高,而空气柱最短,振动频率最大,因此A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发声体是瓶子和水构成的整体。D中的水最少,水和瓶子的整体质量最小,振动频率最大,音调最高,故C错误;D.瓶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故D错误。故选B。12.【答案】振动;高【解析】【解答】对着瓶口吹气能发出声音;吹气时,瓶口外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促使瓶内气体向外流动,使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的压强,空气又向内流动;这样空气在瓶口不停地振动,就发出了声音;空气进出瓶口越快,振动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分析】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13.【答案】空气;设置屏障/传播过程中【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能传播声音,所以会将噪声传递到周围居民区。安装封闭的玻璃屏,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4.【答案】音调;音色【解析】【分析】在波形图中,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表示振幅的大小,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波峰的个数多少,反应频率的大小,即音调的高低;波形图的形状反应声音的因素。【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三个波形图中都只有三个波峰,即声音的音调相同。三个波形图的形状细节不同,则具有不同的音色。15.【答案】振动;响度;声源处【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产生的知识解答;(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3)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朵处。【解答】(1)小明家附近广场音乐声过大,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这里的声音是由音箱中纸盆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3)经过居委会的协调,该音乐的播放者将音量调小了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6.【答案】(1)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解析】【分析】(1)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而物体的频率与长度、厚度、质量、松紧等都有关系;一般情况下,短的、薄的、轻的,紧的频率大;(2)水越多,空气柱的长度越小,根据声音的音调变化判断水是否倒满。【解答】(1)观察图片可知,从左到右,瓶子内水柱越来越短,空气柱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高,因此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倒入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据此可知水是否已满。故答案为:(1)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17.【答案】能量【解析】【分析】根据声的利用的两个方面的知识分析。【解答】利用声波(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击碎人体结石。18.【答案】(1)强弱(2)振动幅度;大;声源;小(3)分贝【解析】【解答】(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①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②声音的响度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越小。(3)响度用分贝来计量,符号是dB。【分析】(1)根据响度的定义解答;(2)根据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知识解答;(3)根据响度的单位解答。19.【答案】(1)空气;音调(2)振动;音色(3)电磁波;噪声【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传声的介质。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点叫音色,由发声体的特点决定。(3)根据电磁波的应用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即防止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即防止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减弱,即防止噪声入耳。【解答】(1)小号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2)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污染。20.【答案】次声波;1300【解析】【分析】(1)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低于人体的听觉范围,因此人类听不到;(2)根据公式分别计算海浪上岸的时间和岸上仪器接受到次声波的时间,然后二者相减即可。【解答】(1)地震、海啸等发生时会产生人耳无法听见的次声波,它的频率低于正常人耳的听觉范围,具有极大破坏力。(2)海浪传到岸上时间为岸上仪器接收到次声波的时间=故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21.【答案】(1)粗细(2)乙和丙(3)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程度有关【解析】【分析】(1)乙和甲不同的是钢丝的粗细,声音的音调不同,可知弦的材料、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2)要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则应选择除长度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组别进行实验。(3)丙和丁的区别是弦的松紧程度,可知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程度有关。【解答】(1)乙的音调和甲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甲和乙钢丝粗细不同,可知在弦的材料、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2)由表中数据可知,乙组和丙组除长度为其他条件都相同,可用于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3)由表中数据可知,丙和丁除了松紧程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声音的音调不同,可得: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程度有关。22.【答案】(1)长度;a、b(2)A;B【解析】【分析】(1)①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而改变这个因素,据此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上题③中得到的结论分析比较即可。【解答】(1)①b、d两根弦,材料和粗细相同但长度不同,因此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②要探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改变粗细,故选a、b;(2)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A点和C点,弦的粗细相同,但是C的长度大于A,因此C的音调低于A;B点和C点的长度相同,但是B点比C点粗,因此B的音调低于C。那么音调最高的是A,最低的是B。23.【答案】(1)变小(2)495;(3)不能;琴弦无法振动;拉紧【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琴弦振动的快慢与琴弦长度有关,琴弦越长振动越慢,琴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近似成反比。据此解答。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听不到声说明不振动了;声在松弛的琴弦中传播,能量损失很快,传不了多远。【解答】(1)观察“频率”以及“弦长”的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其发音的频率随弦长变长而变小。(2)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频率与弦长乘积为即频率与弦长乘积大小不变,由此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近似成反比。对于中央C和A有故弦长一行第6格的数值为对于中央C和B有频率一行第7格的数值为(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用“土电话”时,当琴弦上的某一部分被提住后,则琴弦不会发生振动,所以听的一方不能听到声音;在使用“土电话”时,琴弦越紧,传播声音的效果要好一些,听到的声音效果要更好。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