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央视新近热播的电视剧《天下同心》以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与召开为主线,讲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贤达排除万难、勠力同心,携手共建新中国的故事。本次会议( )A.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本政治制度 D.规定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2.在新中国,我们的一切几乎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解放军”,警察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新中国的政治,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材料反映了新中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C.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3.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唱道:“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那么,西藏人民“驱散乌云见太阳”开始于( )A.三大改造完成 B.开国大典 C.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4.这次战役是1952年10月由美国侵略军发动的,历时40多天,中国军队最终取得胜利。这次战役是( )A.上甘岭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大捷5.我国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包产到户的实行6.“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首词称赞的人物是( )A.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7.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们认识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两个凡是 B.毛泽东的话 C.实践 D.群众运动8.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这里的“时间又开始了”是指(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9.1978年,安徽省遭遇严重旱灾,面对严峻困难,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包干生死状”,向村集体“借地度荒”,这种大胆尝试,成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小岗村农民这种首创精神的出发点是( )A.贯彻中央决策 B.为改革作示范 C.完善农村体制 D.解决吃饭问题10.研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下列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A.电视剧《大江大河》 B.1978年小岗村田地包干到户契约C.小说《平凡的世界》 D.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11.一位学者说:“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要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全面、协调、可持续13.在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少数民族党员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1.5%,确保了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 B.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团结 D.民族区域自治14.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我们能够梦想成真的原因是( )A.中国文化教育发展 B.中国科技实力发展C.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D.中国外交成果显著15.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对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印象深刻,于是课下他想通过AI工具搜集更多相关资料,以加深了解。他给AI工具输入的关键词有:1971年、创始会员国、阿尔巴尼亚、乔冠华等。据此判断他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16.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材料反映出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重要原因是( )A.谈判的中方代表据理力争 B.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促进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7.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现阶段,我国空军已经配备了空中预警机、新型轰炸机、武装直升机等。以上材料说明( )A.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B.我国的陆军已发展成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C.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 D.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18.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A.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进行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19.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数最多的国家,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这表明中国( )A.综合国力世界领先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C.外交展现大国担当 D.实现了国防现代化20.1964年10月,周恩来庄严宣告:“这是中国人民加强国防、保卫祖国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重大贡献。”周恩来所评价的可能是我国( )A.神舟一号飞行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材料题(共计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分)它发生于何时 (2分)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分)该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分)材料三 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民歌《土地还家》(3)材料三描述的景象与哪一运动有关 (2分)“穷人……分了土地”反映该运动后中国实行的是什么土地所有制 (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的意义。(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它们所反映的时代主题。(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1)依据材料一,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4分)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意义。(4分)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3)观察材料三示意图,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分析一五计划的效果。(2分)23.重大会议的召开,往往伴随着高瞻远瞩的讨论与权衡,其诞生的重大决策影响深远,在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深刻塑造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图一 图二(1)材料一中的图一体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图二的文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材料二 这次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大会会议所讨论的决定的一切,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恰当地照顾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历史特点,照顾到不同阶段和不同阶层的特殊利益和要求。——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2分)材料三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面临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2分)材料四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材料四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次重大会议?(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辉起点”的含义。(4分)24.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阅读分析下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8分)新中国大事记(部分)时间 事件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1954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整理自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从材料大事年表中选择至少两个历史事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D A C C C C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A C C C A C C D二、非选择题(共计60分)21.(1)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年10月1日。(2)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3)运动:土地改革。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丁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有其中三点即可)(4)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2.(1)特点: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原因:沿海和长江流域最先遭受西方经济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放较早;交通便利等。(2)原因: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意义: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保存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等。(3)产业结构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等。地区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北地区。效果: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3.(1)名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时宪法作用。(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或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4)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含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4.示例: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论述: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力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