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危机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单元导语关键词:专制集权空前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中国版图奠定;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发展;中国与世界潮流脱节,埋下近代落后挨打的伏笔。
单元知识思维导图与阶段特征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危机
阶段特征 政治 专制集权空前强化: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 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文化 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就,文学、绘画、戏剧、科技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时代趋势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危机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面临挑战)
宋元时期的
政治经济文化变动
上承
下启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
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横向
对比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主题:版图奠定、盛世危机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变化。
工业文明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危机
【单元知识综述】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危机
【单元知识整合】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2.了解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其思想是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3.了解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曲,分析明清时期科技著作呈现的总结性特点,分析文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与艰难转型——明清的经济
二、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明清的思想
三、人文思潮与市井口味——明清的小说与戏曲
四、传统科技与西学东渐——明清的科技
目录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明清的农业有哪些新发展?有何影响?
表现 影响
作物品种
种植结构
经营方式
引进高产作物并广泛种植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农副产品商业化
丰富农产品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人口增加。
农业的种植结构变化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自学】根据P89正文第二段及历史纵横,概括手工业发展表现?
经营方式
生产关系
开设工场
自由雇佣劳动
实质:资本主义萌芽
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一、经济发展与艰难转型——明清的经济
【自学】根据教材,概括商业有哪些新发展?有何影响?
表现 影响
货币
商帮
城镇
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白银货币化)
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徽商、晋商等)
促进全国商业贸易联通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一、经济发展与艰难转型——明清的经济
【自学】结合教材内容,分析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①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②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 …… 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 …… 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 “光宗耀祖” ,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一、经济发展与艰难转型——明清的经济
陆九渊(南宋)
王守仁(明)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真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宇宙观 理是世界本原,都是儒学新的表现 理的认识 外在,独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山中贼”
“心中贼”
阳明心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如何破除“心中贼”这个时代难题。
——《中国哲学史》
农民起义
逾越礼制
特点:强调主观能动性,
以内心为准则
(阳明心学)将儒家的至善之性通过道德本心,落实于主体的是非知觉之间…它也给了每一个普通人冲破道德藩篱的勇气。
二、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明清的思想
(明末)李贽
离经叛道
否定传统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工商皆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经世致用 明道救世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批判君为臣纲
批判空谈
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而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而,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的,又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君主专制压制民主产生
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
纲常礼教文化专制的阻碍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二、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明清的思想
思考: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客观原因政治经济和阶级思想群众主观原因自身缺陷明显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中。二、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明清的思想 时间 人物 代表 地位
小说 元末 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
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
清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曹雪芹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明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 明清 . 长期流行
道光 . 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三、人文思潮与市井口味——明清的小说与戏曲
姜维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张飞黑色: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白色:阴险奸诈;刚愎自赵高金色:神仙高人绿色:勇猛、莽撞蓝色:刚强阴险时期 人物 贡献 地位(意义)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巨著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巨著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总结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 古代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利玛窦(来 华传教士) 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西方科技知识得到传播
明成祖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清乾隆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四、传统科技与西学东渐——明清的科技
问题:结合材料一二和课本内容分析此时科技呈现出什么特点?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开阔中国人的视野;推动中国科技发展。
作为传教工具,主要是自然科技;“御用”性质,影响有限。
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
材料三 《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
科技
材料一:
材料二:
《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欧洲称之为《17世纪的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西学东渐对中国有何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给科技的发展提供政策的支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提供了社会条件。
教育:教育不断地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对外关系: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
史料研读
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航海,中国人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它来当饭吃。”
思考1: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的命运为什么出现如此差距?你对此有何认识?
思考2:“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中成长,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
四、传统科技与西学东渐——明清的科技
名称 中 国 欧 洲
经济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
思想 儒家思想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教育 科举教育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不利于培养大批科技人才 欧洲综合性大学的建立,为科学家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科研 知识分子致力于“四书五经”,不能形成使用务实学风 主要是理论科学,并采用观察、实验和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四、传统科技与西学东渐——明清的科技
明清时期在自然经济的母体内变异出一种迥异于传统的新的经济因素,处于社会转型的前夜。但由于封建统治的阻碍,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能在细小缝隙中缓慢潜流,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洪流。最终,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衰亡。
领 域 旧传统 新因素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理学束缚人性
启蒙思想萌发涌动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闭关锁国
西学东渐
启示:盛世思危
身处盛世,只有居安思危,不断激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才能避免走向僵化
盛世之思
明清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大都以总结性为主,自然科学的创新有限且逐渐落后于世界。究其原因在于:自然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技提供发展推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受工业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应用;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八股取士、文字狱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正常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本课小结
1、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课堂练习
D
2、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
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
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课堂练习
B
3、“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课堂练习
B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