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814
出生于广东花县的耕读世家
1847
拜上帝教已初具规模
1837
23岁第三次科举落第,生了一场大病,并做了一个奇异的梦,在梦中他见到了上帝耶和华
第四次科举失利,读《劝世良言》,在两广地区创立“拜上帝会”,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吸纳贫苦农民为信徒,号召民众推翻清政府
洪 秀 全
八年级(上)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课: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衰。
学习目标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并了解其从兴起到覆灭的全过程;探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两大纲领及失败原因,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同时感悟农民阶级的斗争精神与运动的历史意义。
1840年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2年
1851年
1856年
1864年
1860年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材料二: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
内因: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频发
1.背景
《劝世良言》书影
天王
洪秀全
洪秀全撰《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个人:洪秀全屡试不中,创立拜上帝会,构建美好蓝图。
一、军事斗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颁布纲领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金田起义
全盛时期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纲领
1864年
1856年
1851年
1853年
1859年
《资政新篇》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与清廷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军北伐西征,巩固政权
根据教材正文内容,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2.过程
一、军事斗争
金田
永安
天京
长沙
武昌
南昌
九江
天津
永安建制
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洪秀全
(天王)
杨秀清(东王)
萧朝贵(西王)
冯云山(南王)
韦昌辉(北王)
石达开(翼王)
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军事征战
1.时间:1853—1856年
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巩固政权
3.经过:
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北伐
西征
1856年天京事变
由盛到衰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天父杀天兄
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裹回家去
还是当长工
定都天京后,起义队伍中昔日所提倡的那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已荡然无存。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不仅把清朝的衙门等占为王府,而且还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新宫殿。天王的轿夫有64人,东王的轿夫有48人。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安庆陷落
1860年,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
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的淮军和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抵抗反扑。
洋枪队,是由外国人训练的一支中国军队,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天京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回师救援,未能解围。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二、纲领性文件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1.《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目的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二无的社会)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这一文件呢?
评 价
革命性: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利于调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空想性:这个制度也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落后性:仍然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全面、辩证
三、纲领性文件
内容
实质
评价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政治: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文教:开设新式学堂;
外交:平等交流,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空想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2.《资政新篇》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异同。
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期 太平天国前期 太平天国后期
内容 ①平均分配土地 ②构建“四有二无”理想社会
评价 ①反映农民愿望,反封建色彩。 ②脱离社会实际,难以施行。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①反映时代潮流,资本主义色彩。
②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深入思考:为何都未能实施?
空想性
不是农民起义实践的产物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根本: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腐败;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客观/直接:
华尔洋枪队
李鸿章创办的淮军
曾国藩创办的湘军
陈旭麓:“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地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中央权力下移,汉族地主武装崛起
消极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
曾国藩
李鸿章
课堂小结
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开始: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1856,北伐、西征和东征
盛衰转变:1856年的天京事变
重建领导核心;《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前后14年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