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我国的社会保障(共26张PPT,2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共26张PPT,2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
一、我国为什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1、原因:
(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调节功能
稳定功能
互助功能
一、我国为什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社会保障的作用:
补充性社会保障
基本保障
(1)社会保险
(核心)
(2)社会救助
(历史最悠久)
(3)社会福利
(最高层次)
(4)社会优抚
(特殊形式)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5)其他社会
保障形式
企业年金
社区服务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
我八十多岁了,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人照顾,国家每月还给我补贴,生活真好!
以前有病不敢看,现在城乡居民医保保障范围扩大、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再也不担心”病根“变”穷根“了。
我当兵这就准备退伍了,感谢国家专门给我们举办岗前培训。
爸妈身体不好,家里没有收入,村里帮助我家申请了低保,学校也给申请了助学金,这救助下我可以安心上学了。
思考:他们受益于我国社会保障的哪种形式?
社会保险
社会优抚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资金来源
保障对象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
1、社会保险:
(1)地位: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2)含义:
(3)内容: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相关链接】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性质 自愿的市场行为 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
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经营方式 保险公司经营 由国家经办
费用来源 全部由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
保障对象 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费的人 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的人
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相关链接】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
2、社会救助:
(1)地位:
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2)含义:
(3)内容:
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资金来源
保障对象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
3、社会福利:
(1)地位: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2)含义:
(3)内容:
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资金来源
保障对象
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
4、社会优抚:
(1)地位:
(2)含义:
(3)内容:
特殊的社会保障。
资金来源
保障对象
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区别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对象 公民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
来源 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政府和社会 国家和社会
内容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保障最低的 生活水平 社会化服务 实物供给 福利津贴 物质照顾
生活安置
精神抚慰
地位 核心 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线 最高层次的保障 特殊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四种形式
(1)企业年金: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2)社区服务: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
5、社会保障的其他形式(补充性社会保障):
思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如何完善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覆盖全民
材料二 部分群众不顾我国当前刚刚脱贫的现实状况,要求效仿北欧的高福利,实行更大力度的社会保障。
材料一 二战后,一些欧洲国家进入经济高增长阶段,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公民享有免费的医疗、悠长的假期、长期的失业救济等,这被称为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与其去做1欧元1小时的体力活,不如躺在家里拿救济金”成为一些人的心态写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思考:社会保障是不是越高越好?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如何完善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
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保障适度
郝妈妈说:我每月要缴纳好几百块的养老保险费,要到五六十岁才能领。我还要缴好多年,太影响当前的生活质量了,也不划算!我都想去退保!我们老板也说过:“给员工缴纳社保,导致我们企业的压力也很大,这个应该由政府做。”
哎呀,妈妈!您忘了嘛...我爷爷,可是每个月可以领1200元左右的退休金滴!还退保,那我跟我哥以后的担子可就重喽。
思考:可以退保吗?为什么?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
权责清晰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三、如何完善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三、如何完善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应保尽保
4、总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为什么:







2、内容:
3、如何完善:
(1)原因
①稳定功能
(2)作用: ②调节功能
③互助功能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1)覆盖全民
(2)保障适度
(3)权责清晰
(4)应保尽保
课堂小结
1、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被认为是社会的“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经济发展的“减震器”。他所说的社会保障能够
①是居民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
②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
③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④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课堂小练
2、社会救助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下列对社会救助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由政府和个人共同筹集资金
②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
③它是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④它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课堂小练
3.人们在遇到疾病、失业、年老、灾害、生活贫困等问题时,会获得不同的社会保障。下列人们获得的保障与社会保障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①某贫困家庭获得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
②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患者医疗费——医疗保险
③某农场受灾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社会保险
④因洪涝受灾严重的群众生活保障——社会救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课堂小练
4.科学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社会保障事业,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可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A.要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水浅行小舟
B.应坚持社保基金由中央政府预算拨款,确保水深走大船
C.增强风险意识,研判未来变化趋势,坚持社保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D.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区域间社保水平不能有差异
C
课堂小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