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1.西汉建立时间:公元_______年,建立者:________ 都城:________
2.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的治国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政策
4.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提倡____________,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与民休息
5.汉文帝汉景帝提倡_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6.(西汉初年)开创“文景之治”局面的人物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 _________”
8.秦亡汉兴的启示是:政府要重视_________,以人为本,注意减轻______的负担。
课前小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2.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3.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的治国政策是: 休养生息政策
4.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与民休息
5.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6.(西汉初年)开创“文景之治”局面的人物是: 汉文帝和汉景帝
7.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8.秦亡汉兴的启示是: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课前小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金饼
最早的纸
瓦当
马踏匈奴
素纱单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自主学习】通读课本,找一找汉武帝即位初面临哪些问题?
政治上
思想上
经济上
军事上
【问题1】
势力强大
横行
【问题3】
学说活跃
思想不统一
【问题2】
私人 ,
经营权在地方
【问题4】
来自北方 的袭扰
(P67第一段)
(P68第一段)
(P69第一段)
(P70第一段)
诸侯王
豪强地主
铸币
盐铁
诸子百家
匈奴
“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东汉)班固《汉书》卷三十八
汉初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
中央辖郡
封国辖郡
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请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的统治的。
①采纳主父偃 的“推恩”建议
②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汉景帝的是如何处理的?他的处理方式引发了哪一混乱局面?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封国的人口和辖郡数目都大于中央
采用削藩政策,引发了七国之乱
一、政治上
观看视频,思考汉武帝采用什么措施来解决诸侯实力强大的问题?
一、政治:削弱地方势力
背景
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实行推恩令(主父偃)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
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东汉)班固《汉书》卷十四
内容: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化归临近的郡管辖
(中央直接管辖。)
汉武帝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汉武帝晚年郡国形势图
巧妙之处:既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让诸侯对皇帝感恩戴德。
侯国归郡管辖
推恩后
诸侯国
推恩前
你送来的祭金太薄太差,
是大不敬,削你的爵位!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酎金夺爵
措施:削爵、夺地、除国
结果: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背景
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强宗豪右(豪强),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千石(官员)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汉仪》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面临怎样的难题?如何解决?
难题: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地方官员徇私枉法
皇帝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刺史制度示意图
“徙强宗大姓,不得族居。”
——《后汉书》
措施:1.将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措施:2.建立刺史制度,监察豪强和官吏
一、政治上
建立新制度
汉武帝在位时期,将这种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新的选官方法加以完善,形成察举制。各郡国每年按照人口比例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皇帝也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人才,经过考察,授予官职。通过察举制,西汉王朝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P72)
据材料归纳,汉武帝在政治上建立了哪些新制度?
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形成察举制(选官制度)
① 采用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② 各种理由削爵、夺地、除国。
【影响】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变小,一蹶不振
③将部分郡国豪强迁往京师。
④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影响】削弱豪强,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共同作用】
中央大大加强了
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中央集权)
⑤形成察举制(选官制度)
【影响】选拔优秀人才入朝为官
【知识归纳】政治上——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作用
政治:削弱地方势力
二、经济上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8,完成关于经济发展的相关表格。
领域 具体表现
农业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 。
①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②新型播种工具 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③对黄河进行治理
手工业 这一时期,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 。
进一步发展
耧车
兴修水利
汉代耧车
(播种工具)
满城汉墓出土的
长信宫灯
农具革新
兴修水利
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上
(二)加强经济管控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9,找出汉武帝管控经济的措施。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豪强掌握盐铁经营权
富豪大贾唯利是图
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西汉初期
“荚榆半两”
“(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经济基础。
【共同作用】
铢:
古代重量单位,
约1/24两
五铢钱:
直径2.5cm,
重约3.5g~4g
国家干预
问题:
西汉初年,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哪些隐患?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措施:
“尊崇儒术”
因为思想统一,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作用:
今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人们的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阅读课本,归纳汉武帝尊崇儒术的具体举措,分析其影响。
①治国:把_________立为正统思想:忠君守礼;
②教育:在长安兴办_____,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③选官:选拔 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具体举措
儒家学说
太学
儒士
影响: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唯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董仲舒《春秋繁露》
忠君守礼
君权神授
实现思想大一统
汉代画像砖《汉代讲经图》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加速了秦朝灭亡
巩固了大一统
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态度
否定,排斥
肯定,尊崇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0,梳理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变化。
国力强盛,
组建强大的 队伍,
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四、军事上

统一了漠北地区,
不断南下袭扰。
国力不足,
因此采取 政策。
汉武帝
时期
秦末汉初
汉高祖时期
冒顿单于
和亲
骑兵
军事:北击匈奴
(二)措施
霍去病雕像--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卫青画像
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发起漠北战役
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①组建骑兵,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
②加强与西南各族人民的联系,把西南夷纳入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
公元前119年
漠北战役
(卫青、霍去病)
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沉重打击匈奴,
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共同作用】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扩大了统治范围。
河西走廊
【课堂小结】
【政治】
颁布“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
铸五铢钱
盐铁官营
【军事】
北击匈奴
开疆拓土
【思想】
尊崇儒术
兴办太学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加强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
改善财政
奠定经济基础
解除外部威胁
开疆拓土
加强思想控制
儒学居主导地位
从各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王朝,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主父偃
董仲舒
卫青、霍去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