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共赏一段情
平凡蕴含伟大,伟大源于平凡!
14.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1.了解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的特点。
2.多角度感受母亲平凡且伟大的形象。
3.学习议论和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情。
学习目标
1.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却蕴含深意。其中发现文中多处使用了“还”这个朴素的字词。
一起找出带“还”字的句子,尝试为它们分类,品味“还”中蕴含着母亲怎样的品质?
【聚焦“还”字】
初读文本
①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②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床。
③因为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④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⑥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⑦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⑧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早上煮饭
⑩他们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聚焦“还”字】
(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第4段)
(2)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床。(第7段)
(3)因为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第4段)
(4)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
不烂。(第6段)
第一类:勤劳能干
(9)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早上煮饭。(第13段)
正面刻画
(10)他们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
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第11段)
(11)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第7段)
第一类:勤劳能干
侧面衬托
(5)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第7段)
(6)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第10段)
“还”字体现了母亲宽厚仁慈的品质。
“还”字体现了母亲深明大义的品质。
第四类:深明大义
第三类:宽厚仁慈
(7).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第5段)。
(8).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7段)
“还”字写出我从小受到母亲品质的影响之深,使我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侧面衬托母亲教子有方。
第三类:教子有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美德?贯穿其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勤劳能干
宽厚仁慈
深明大义
教子有方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个“还”字,寓深意于平淡!
一个“还”字,饱含无限深情!
平实如话,质朴深情的语言风格
一个“还”字产生的效果:
(1)串联事例
(2)刻画形象
(3)表达情感
(4)深化主题
2.文章不仅用典型事件和质朴平淡的语言来表现母亲形象,也通过写母亲给“我”的影响来丰富母亲的形象。
结合课文具体文段,说说母亲的品格对我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
【深入探究】
第5段 ——教给“我”生产知识,强健的体魄,以及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第7段 ——培养“我”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品格。
第8段 ——启发“我”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寻找新生
第10、12段 ——鼓励和支持“我”走革命道路。
真正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
【合作探究】
3.这样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作者对她充满怎样的感情?请有感情地朗读第14-17段,试着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爱、敬佩、哀痛、怀念、歌颂、感激……
朗读入情
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重音;读出情感。
(悲痛)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自豪)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感激)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坚定)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悼念)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朱德把这份小小的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爱,升华到对整个民族的爱,升华到党的爱,于是这份爱便成了永恒的大爱。
立意高远
【写作锦囊】
如何写人
有重点的选择典型事例
学习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寓深意于平淡
学习通过议论抒情来拔高文章立意,升华主旨
(1)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莫言《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等。认真阅读,试着对比不同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小练笔】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要求:选取生活中母亲的一件典型事件,融合多种表达方式.
【拓展延伸】
文章
母亲形象
写作手法
语言风格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莫言《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贫苦人民,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
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
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尊重孩子的需求,重视文化和教育
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以作者情感贯穿,截取作者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通过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特写。
语言生动,坦诚,富有深意
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
我最难忘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深情朗读,
余光中小诗
《今生今世》
共读一本书
“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我写了我的母亲梁秋芳女士——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这些普通人的经历不写出来,就注定会被深埋”。
— —杨本芬
下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