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期阶段性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开卷 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类型,其中实物史料是通过考古发掘或历史遗存保留下来物质实体,如器皿、工具、出土文物等。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A. 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军枪支 B. 《长津湖》电影C. 《开国大典》油画 D. 西藏和平解放亲历者的回忆2. 如果为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 解放战争艰难曲折 B. 社会制度除旧布新C. 改革开放激流勇进 D.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3. 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制作了如下知识框架图,请据此完成小题。4. 上面图示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是因为( )A. 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工作胜利完成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解放了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做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5. 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又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材料旨在表明( )A. 改革已经从农村进入城市 B. 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发展C. 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部开放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在逐步形成。如果在上面示意图中为①②处构建联系,你认为“▲”处最适合填入的是( )A. 思想解放推进社会变革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C. 制度改革推动社会发展D.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之路7.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途经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几千公里。历时一个多月的行程中,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边调研视察,一边发表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新观点。后来被统称为“南方谈话”。下列属于“南方谈话”的内容是( )A.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B.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C. 阐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间的关系D. 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 如图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进(单位:亿美元)出口总值规模的走势变化。由此可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 B.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C. 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 D. 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9. DeepSeek是一款由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它颠覆了传统“大模型需要大算力”无可匹敌的美国主流地位,进一步挑战了“巨型数据集”作为人工智能成功的唯一途径的普遍认知。近年来,DeepSeek等重要成就的取得( )A. 使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B. 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C. 完全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D. 彰显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10. 2022年,“水立方”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取代传统冷媒氟利昂,惊喜变身为“冰立方”,成为冰壶的重要赛场,同时还实现制冰过程中余热全部回收利用。这体现了我国新发展理念中的( )A. 创新、协调 B. 绿色、创新 C. 开放、共享 D. 共享、协调11. 护照是一个国家公民出入国境时,由本国制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下列时间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护照版本的变迁,这说明了( )A. 国家外交政策调整 B. 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C. 中国社会风气的开放 D. 中国综合国力的衰弱12. “顾全大局的克制,谋求团结的诚意,求同存异的耐性,再加上恰如其分地揭露和反击,这一切为会议排除障碍获得成功打开了道路,也使周恩来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景仰和尊重。”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A. 标志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B.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 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 推动70年代建交热潮的出现13. 绘制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的知识结构图体现的主题是( )A. 劈波斩浪 捍卫海疆 B. 联合作战 体系完备C. 战略裁军 科技强军 D. 鹰击长空 使命担当14.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述材料表明( )A. 国家注重发展体育事业B. 中国逐渐成为体育强国C. 体育运动致力于展现中国人民的新形象D. 竞技体育成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重心15.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下面是2024年全国两会热词中的一部分,这主要体现出( )A. 生态问题成为关注的新趋势B. 西部大开发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C. 国家对于人民利益高度重视D. “两会”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二、非选择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3分,第18题7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外交政策,确立了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底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现了与时俱进的新飞跃。——邓洪波《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材料二 某同学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下是他拍摄的部分展品。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照片) ②中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试制成功(照片) ③毛泽东听过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磁带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⑤《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⑥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市交通以居民步行为主,自行车稳步进入城市家庭,改善了生活质量。1985年起,各大城市逐步新建、扩宽城市道路网络,公共汽车、出租车数量逐步增长。2001年后,针对城市私人汽车数量急剧攀升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国务院要求各城市继续推进公共汽车的发展,同时有序进行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并完善路况信息监控的交通广播发布系统。2008年起,轨道交通成为各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改革开放与中国交通运输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的外交政策并概括该政策发展的三个阶段。(2)依据材料二,任选两件展品,说明其各自反映的史实及其之间的联系。(示例组合除外)示例:展品:③④史实:③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④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联系:这两项成就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括号内填错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B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并简析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17.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要求。【任务一 制度建设】图一 1949·协商民主 图二 1954·人民民主 图三 自治民主【任务二 经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内部,“新”与“质”的生态禀赋以及生态互动让新质生产力展现出特有的生态属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推进过程中,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技术仍然处于示范和初步应用阶段,其中技术壁垒和成本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且公众对于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尚处于浅层次阶段,缺乏深入而全面的认识,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着现实困境。——摘编自王佳琪、张鹏《新质生产力赋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任务三 时代精神】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光荣称号,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 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他展现出勇于探索、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航天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奋斗者的担当与使命。——摘编自《榜样的力量》(1)根据任务一图示,写出2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成果及其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力归属。(2)根据同学搜集的文献资料,概括“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并归纳其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境。(3)上述材料是同学搜集时代人物代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要求:从以上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时代背景、人物事迹并阐述其体现的时代精神)18.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某老师制作的学习资料卡片,完成任务。祖国统一,是指国家在领土、政权、主权上的完整和不可分割,以及各民族、地区在法律和制度上的整体性,实现民族的团结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请以祖国统一为主题,选择中国现代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所学自订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4-2025学年下期阶段性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开卷 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A【4~6题答案】【答案】4. D 5. B 6. D【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3分,第18题7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6题答案】【答案】(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新时期: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飞跃。(2)示例:⑤⑥。史实:⑤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发展为现代大都市。联系:改革开放和设立经济特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3) ①. 错误 ②. 正确(4)趋势:交通工具多样化;道路网络不断完善;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成为重点工程;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意义: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智能化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性。【17题答案】【答案】(1)成果及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这一制度。它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和维护了民族团结。国家权力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特点:展现出特有的生态属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困境:(技术角度)(碳)技术处于示范和初步应用阶段;(经济角度)成本问题未根本解决;(认识角度)公众对于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尚处于浅层次阶段,缺乏深入而全面的认识。(3)【示例一】人物:黄继光;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侵朝美军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严重威胁我国安全。黄继光在上甘岭作战中,为了给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用自己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英勇牺牲,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示例二】人物:雷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光荣称号,1962年,雷锋不幸因公殉职。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时代精神。【18题答案】【答案】参考示例:观点: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又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为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提供了范例,彰显了祖国统一进程中制度创新与外交智慧的力量。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等。此后,两岸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日益频繁。这种密切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民族认同感,反映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渴望统一的心声,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向前迈进。综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