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上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计150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听觉形成过程中,下列结构没有发生振动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内的液体 D.听神经
2.下面是常见的交通标志,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A. B.
C. D.
3.2月24 日是“世界讨厌香菜日”,全球约15%的人对香菜“深恶痛绝”。研究表明这些人的嗅觉受体对香菜中的醛类物质异常敏感,食用香菜时会产生类似“肥皂味”或“金属味”的体验。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嗅觉感受器是位于嗅上皮的嗅细胞
B.嗅觉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
C.人在感冒时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是因为丧失了嗅觉
D.“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因为嗅觉有适应性
4.盲人“阅读”盲文靠的是(  )
A.嗅觉 B.听觉 C.视觉 D.触觉
5.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  )
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 B.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C.手使锣面振动加快 D.无法判断
6.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
A.角膜是蓝色的 B.虹膜是蓝色的
C.晶状体是蓝色的 D.玻璃体是蓝色的
7.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
A.心灵感应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8.近段时间一首名叫《惊雷》的喊麦歌曲刷屏各大短视频平台,“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同学们争相模仿,其中小乐同学的模仿受到大家的称赞,堪比原唱。“堪比原唱”称赞的是他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波长
9.5月,枇杷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沉甸甸诱人的枇杷。“个大味甜”的枇杷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感知到枇杷“个大味甜”是属于(  )
A. 听觉和视觉 B.视觉和味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10.在晚上看电影时,小明同学在会场上叫了一声,而同班的小丽马上听出是小明的声音,因为(  )
A.小明声音的音调与别人不同 B.小明声音的响度与别人不同
C.小明声音的音色与别人不同 D.小丽声音音色与别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
11.如图是眼睛看远处物体的成像光路图,下列仪器中也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12.春季社会实践活动时,小王所在班级照集体像时,拍摄者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要想得到全班同学清晰满意的画面,拍摄者应(  )
A.使照相机向前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B.使照相机向后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C.使照相机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13.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线进入人眼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
B.人有五种基本味觉:甜、酸、苦、辣、咸
C.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感受冷热,排汗散热等功能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听觉
14.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图,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5.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过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二胡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图A、B两架飞机,一架是实际的飞机,一架是从潜艇观察口O点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则   (选填“A”或“B”)架是实际飞机。 飞机上的人若能看到潜水艇,潜水艇的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或“低”)。
17.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其原理如下: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有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会使硅片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
(1)紫外线属于   (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人看到硅片上的电路图案,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
(3)下列关于光刻机工作过程中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D.缩图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8.如图所示,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空气时,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这描述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
19.杭州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摄像头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   镜。
20.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如果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   。 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21.太阳光通过玻璃后呈现蓝色,则玻璃是   色的;绿色植物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它   绿光;三原色是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变为七种色光,这叫做光的   。
22.小明在家中用大小相同的硬币代替蜡烛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中将硬币a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该硬币的像;在玻璃板后放硬币b,前后移动,使硬币b与硬币a的像完全重合。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硬币b替代的是   (选填“硬币a”或“硬币a的像”)。
(3)若用手推动玻璃板到图乙位置,则会观容到硬币a的像的位置是   。(选填图中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3.(12分)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金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小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4.(8分) 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4中像的性质和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7.5        
5 4 / 正立放大的虚像
25.(8分)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其目的为了    。
(2)小军和小民商议,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cm处,小军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民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 按照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录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小军想知道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小民有些已记不清楚.请你帮他排列出来:    。
(3)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现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透镜(选填“凸”或“凹”)。
(4)在图甲中的光屏上已经呈清晰像的情况下,若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对光屏上的像会造成什么影响 (选填)。
A.像变成原来的一半大小,但变亮 B.像的大小、亮度均不变
C.像变成原来的一半,但变暗 D.像大小不变,但变暗
26.(4分)如图,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挖井时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7.(8分)小科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
(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 ;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实验中小晨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她这么做的目的是   ;
(3)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   。四、解答题(共25分)
28. (4分) (1)在图甲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如图乙所示,S是发光点,A是某条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请画出这条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29.(6分)早晨,阳光以接近于真 空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m/s照到地球,当与地面的夹角为40°时,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反射光线正好经过点 O,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射光将向   (填“A”或“B”)侧移动。
30.(4分) 如图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请你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   。
(2)假如猫、蝙蝠和海豚进行一次聚会海豚在会上作主发言,为使三者都能听到海脉的讲话,那么,海豚讲话时的发声频率范围应是   Hz.
31.(6分)如图甲所示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球同时看一个圆球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图甲中眼球的   变大了。
(2)由图乙可知,   (填序号)是视力正常的眼,②需要配戴   镜来矫正视力。
32.(5分)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姜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姜的作用】
(1)冬天寒冷的时候,可以煮一碗姜汤暖暖身子,生姜中含有的姜辣素等物质是产生辛辣味的主要原因。人喝了姜汤后感觉到辛辣,这种感觉是在   形成的。
【生姜的种植】
(2)为了加速生姜的繁殖,在农业上往往使用生姜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但为了选育新品种,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对其受精卵的   (填细胞结构)进行改变,通过种子进行育苗并进行监测。
(3)图表展示了转基因生姜种子在培育过程中,有机物重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解释T2之后曲线增加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B,高
17.【答案】不可见光;大脑皮层;D
18.【答案】响度;科学推理法
19.【答案】凸透
20.【答案】(1)铃声逐渐变小
(2)铃声逐渐变大
(3)小
(4)真空不能传声;科学推理法
21.【答案】蓝;反射;红绿蓝;色散
22.【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硬币a的像
(3)b
23.【答案】(1)光的反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A
(3)不变;不能;虚像
24.【答案】(1)5
(2)倒立缩小的实像;15;倒立放大的实像
25.【答案】(1)像在光屏中央
(2)1、2、3、5、6、4
(3)凸
(4)D
26.【答案】
27.【答案】(1)D
(2)排除实验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3)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28.【答案】(1)
(2)
29.【答案】3×108;100°;A
30.【答案】(1)海豚
(2)7000~ 65000
31.【答案】(1)瞳孔
(2)③;凸透
32.【答案】(1)大脑皮层
(2)细胞核
(3)幼叶逐渐形成,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其体内有机物重量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