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练习一、单选题1.1972年中国正式确定“反霸一条线”外交政策,即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联合日本、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的国际统一战线,携手合作,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核心即是“联美反苏”。这一现象( )A.推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C.遏制苏联对阿富汗侵略 D.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2.据统计,1978~1980年国家领导人对发达国家出访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7%,是增幅最快的;对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出访年平均增长率为41%,位居第二。同时,这一时期出访次数增长最快的是科技、经济和教育代表团,并邀请相关专家来华讲座,召开学术会议以巩固学习成果。这些外交活动( )A.主要立足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B.推动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C.意在拓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路D.说明中国外交实践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3.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这表明当今中国(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外交关系框架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综合国力增强推动外交策略转变4.下面是某一公报的内容,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B.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美国断绝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5.20世纪50年代初,民主德国政府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是东欧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博览会之一,并有众多西欧展商和观众参加。中国积极参加这一博览会以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既和举办国政府打交道,也更加重视政府之外的民众和组织。这表明当时中国( )A.急需打破西方的封锁和禁运 B.确立了“走出去”的对外战略C.工业化成就获得了世界认可 D.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6.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对该条约理解正确的是( )A.中苏将一致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 B.中苏双方有互助与合作的愿望C.中苏都拥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将奉行“另起炉灶”政策7.1970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的新闻。在基辛格看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其意思是( )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B.中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C.中国外交政策全面调整 D.中美民间交往大门打开8.1978年1月,邓小平出访尼泊尔、缅甸,拉开了“还债外交”的序幕。所谓“还债外交”是指,未能对文革时期来访国家进行回访的“欠债”行为的弥补。此后中国领导人还大规模出国(境)对西方国家进行考察学习。“还债外交”( )A.有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B.加速第三世界的和平崛起C.标志中国多边外交格局形成 D.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经验9.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这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主要包括( )①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②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创立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下表为l980—2015年中国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联系事件的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1980年(件) 1990年(件) 2000年(件) 2010年(件) 2015年(件)发达国家 2 687 2 075 14 406 85806 194 046发展中国家 2 003 2754 15 688 58870 157 160不发达国家 541 602 2185 10 574 27 959合计 5 231 5 431 32279 155 260 379 216A.双边外交活动成就较突出 B.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C.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的空间 D.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1.1954年7月,毛泽东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解释:各国现在都要求缓和与和平,只有美国要打仗,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我们这个时候打出和平的旗号,可进一步分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当时的外交工作( )A.巩固中苏同盟关系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具有革命斗争色彩 D.打破了西方外交孤立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过外交的不断努力,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下列最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的是( )A.“一边倒”外交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倡导共建“一带一路”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3.1949年,一些国家的外长(下表)纷纷致电周恩来总理,承认新中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时间 国别10月3日 保加利亚外长、罗马尼亚外长10月4日 匈牙利外长、朝鲜外相10月5日 捷克斯洛伐克副总理外代外长、波兰副外长10月6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外长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另起炉灶”方针的实施C.“求同存异”方针的实施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行14.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确立的对外战略和政策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国际形势作出和平与发展的大判断;二是明确了中国外交从“一条线”向“全方位”发展;三是重新阐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调整旨在( )A.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B.发挥负责任大国担当C.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主导解决国际性事务15.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在不断转型,进一步从“被动应对”向“争取主动”转变,中国对国际体系的参与由融入向塑造转变,即角色从“接受者”“应对者”向“建设者”“塑造者”转变。这一转型( )A.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B.缓和了地区间紧张局势C.开启了中国融入全球的进程 D.解决了经济的逆全球化16.1963年,周恩来在答美国《时代》杂志记者问时说:“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问题应该由大家来共同讨论,而不应该由少数国家垄断这种讨论,甚至把有利于少数垄断者的决定强加给没有参加讨论的国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B.秉持“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重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面临着西方的包围封锁和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是当代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在中国外交宗旨中占据突出位置。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反对霸权主义的基础上,“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维护世界和平始终是中国外交宗旨的重要内容,至今未有改变。1994年11月15日,江泽民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如何更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把一个和平、繁荣、美好的世界带入21世纪,是当前各国人民正在严肃思考的问题。”这里首次把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并列起来进行表述,这是一个重大变化。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摘编自宫力《当代中国外交:70年的探索与启示》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摘自选择性必须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外交宗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从国际角度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本国安全以及政治、经济发展需要,毛泽东对我国的外交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将此前的“两条线”战略调整为“一条线”战略。所谓“一条线”,是指包括美国在内,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线的国家结成一个遏制苏联扩张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这一外交战略构想是毛泽东在1973年2月会见基辛格时提出的,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兰、土耳其、欧洲。”所谓“一大片”,则是“一条线”的扩展与延伸,是指把一条线周围的一大片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它是毛泽东在1974年1月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时提出的进一步完善“一条线”战略的构想。——陈再生《“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历史审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制定的国际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史家访谈】张宏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美、(苏)俄三国关系史。示例问:在您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中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中美俄三国的关系呢?答:好的,我把以中美(苏)俄三个国家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的问题说一说。一个是中美(苏)俄三国是对国际事务发挥最大影响的几种力量,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世界局势及其未来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决定性作用;二是美、苏两个国家,一个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曾经是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关系中实在有太多的东西值得研究;三是在研究美苏(俄)关系时始终存在中国因素,把三国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外为中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写一条访谈内容。(要求:问题明确,符合主题;回答逻辑清晰,史实正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就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定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始终继承和发展这一外交智慧,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环境做出不懈努力,如表所示。时段 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国家安全是这一阶段中国内政和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外交需要营造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来打开国际局面,维护国家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提出,集中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对扭转外交困境进行了积极努力,中国外交也逐渐走向了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现代外交1978-2012年 “和而不同”“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提出,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形势发生重要变化和遭遇重大挑战的情况下,依旧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了连续性发展的同时取得了全面收获,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2012年以来 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提出为核心内容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应用范围从单纯的中国外交领域上升为全球共识;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升到处理不同民族、种族、文明之间的关系;中国在接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做出的国际贡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正能量”——摘编自唐诗《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历程及基本经验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国际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经验。《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A A A B B A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A A A A17.(1)变化: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背景: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任答2点)(2)应对挑战: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任答3点)18.(1)苏联奉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冲击,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美苏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2)“一条线”“一大片政策”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有助于我国对外关系的改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有助于保卫国家安全;有助于我国经济建设;促进中外交流,促进了之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19.示例1问:您如何看待中国与雅尔塔体系的关系?答:中国与雅尔塔体系的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被动顺应阶段、全面对抗阶段、全面融入阶段和改革与影响阶段。一是被动顺应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承认新中国,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二是全面对抗阶段,50年代上半期,美苏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旨在发展周边民族国家关系。三是全面融入阶段,50年代中期后至60、70年代,中国逐步摆脱两个超级大国的操纵和控制,与更多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进入“全面融入阶段”。四是改革与影响阶段,冷战结束以来,旧的雅尔塔体系分崩离析,但新的国际秩序远未形成。中国明确提出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国际秩序变革,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参考示例2问:您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答: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威胁及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被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可以说“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参考示例3问:您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为什么会走向正常化?答: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方面看: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从中国方面看: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以上“参考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是唯一标准答案。如学生设置其他问题,回答合理亦可赋分)20.(1)东欧和亚洲出现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冷战对峙加强;以美国为主导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联合国、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一批国际组织成立。(2)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方针,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夯实外交底气;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彰显“正能量”;通过外交切实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