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素质测试题八年级历史(注:请在答题卷上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旧时代”与“新时代”分别是指(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D.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开始于( )A.开国大典的举行 B.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C.祖国获得了统一 D.西藏进行了土地改革3.主流电影塑造各种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具体的、鲜活的,2023年,《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志愿军:雄兵出击》等影片深受观众喜爱。其中《志愿军:雄兵出击》探索的主流价值是(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4.下面是桥梁专家周璞的父亲周松年在1957年写给儿子的家书(节选)。信中的大桥是( )璞: 今日以长江大桥通车之期,大家都以极快慰的心情来迎接伟大节日;我们门外人流不断,铁路和公路面上布满人群,广播声,飞机声,此刻正九点钟,火车在汉阳桥头剪彩……天气很好,阴而无太阳。A.武汉长江大桥 B.芜湖长江大桥 C.南京长江大桥 D.港珠澳大桥5.下图是1954年山东胶县(今胶州市)一位二十岁女性选民朱桂蘭(lan)的选民证。推测该文物当时是为了迎接(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6.创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北京同仁堂不仅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还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A.成立合作社 B.没收为国营企业 C.赎买政策 D.资本家自愿捐献7.在研究性学习中李磊同学收集到下面几幅“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它们反映了( )A.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 B.经济建设取得大进步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农业合作化取得成果8.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9.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C.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高考制度的恢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10.下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完善平均分配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11.“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的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材料中“过上了富裕的日子”的主要推动力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开放了沿海城市 C.加入了世贸组织 D.“一带一路”建设1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否定了计划经济的作用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道路”是指( )A.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道路 B.井冈山道路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下图直接呈现的是哪一方面的推进措施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平身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5.截止当前(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929人,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也有1名代表。这样做是为了①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③保障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世界前列。澳门回归主要得益于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香港回归的影响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九二共识”的达成17.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上述材料从根本上说明A.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18.2023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吸引全球3/4以上国家参与,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我国与共建国家的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这可以直接说明中国A.建立了与非洲国家文明互鉴的关系 B.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C.解决了当今世界的局部冲突与矛盾 D.解决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19.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中国的国防建设 B.中国的航天成就C.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D.现代科技文化成就20.“听一场走心的音乐会、上一堂有趣的付费知识课”“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这些都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这些理念出现的根源是我国( )A.传统文化的深厚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交通技术的革新 D.信息技术的进步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要得多。——[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一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意义的农业改革”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农民获得“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 (2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党和政府在制定“三农”政策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1分)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一 1953-1957年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表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钢(万吨) 135 535 296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棉纺物(万吨) 38.3 50.5 32谷物(万吨) 16392 19505 19材料二 在毛泽东看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仍不免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作为工业化的后来者,历史已经不会再给予中国人足够的时间了。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材料三 鞍山钢铁公司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李绍奎,曾经创造过班组钢产量的最高纪录。他经常说:“给自己干活,难道还能偷懒吗?”有史以来,中国人没有像现在这样,把国家看成是自己的国家,他们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是为了自己和国家的未来,这是中国人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次新生,也铸造了一代中国人理想和信念的根基。(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变化得益于我国政府的什么决定?(3分)(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2分)(3)综上所述,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工业化建设的启示 (1分)2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了满意答卷。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由原先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一,任选两个史实说明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是如何不断创新的。(2分)(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2分)(3)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1分)2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材料二: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1)从材料一可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依据是什么?(2分)(2)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3分)(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认识。(1分)25.(6分)将下面内容分类整理,补充完成下面的表格。A.《钢铁长城》 B.《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C.《科技文化成就》 D.《民族大团结》 E.《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F.《社会生活的变迁》 G.《海峡两岸的交往》 H.《外交事业的发展》 类别(填文字) 内容(填字母)民族关系 ①______②______ BG国防建设 ③______④______ EH科技文化 ⑤______⑥______ F2025春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素质测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5:CBCAB 6-10:CADDA 11-15:ADDCB 16-20:CABDB二、非选择题(5题,共30分)21.(1)图一、图二土地改革,图三农业合作化(或三大改造)变化:由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分)(2)事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分。意思相近即可)(3)原则: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要保障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等。(1分。答出相似一点即可)22.(1)特点:发展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决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3分)(2)国家对工业化建设的重视;计划经济的优势;广大劳动者具有主人翁精神,劳动热情空前高涨等。(2分。任意两点即可)(3)工业化建设要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国家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工业化建设。(1分。任意一点即可)23.(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使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2分。任意两点即可)(2)成就: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科技成就竞相涌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2分。任意两点即可)(3)认识: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等。(1分。任意一点即可)24.(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家利益;国际形势(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2分)(2)事件:图一: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图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三:1979年,中美建交。(3分)(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1分)(4)我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为外交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等等。 (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25.(6分)①D②祖国统一③A④外交成就⑤C⑥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