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教案 项目 详情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安排,自觉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2.科学精神: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性分析不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能够准确区分各种政体类型,正确认识不同政体的优势与局限,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明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法治建设的紧密联系,理解不同政体下法律在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法治秩序。4.公共参与:增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意识,积极关注国内外政治动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国家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对国家政治事务的见解,为推动国家政治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材分析 本框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聚焦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一核心内容。第一目 “人民代表大会制”,通过回顾历史和现实案例,阐述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强调其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地位,详细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以及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运行机制。第二目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这一关键视角,深入剖析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在不同国家的实践情况,对比两者的差异与共性。第三目 “议会制和总统制”,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入手,全面解读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体形式的运行特点、权力分配机制以及各自的影响,帮助学生构建起对世界主要政体类型的清晰认知框架。本框内容不仅是对前一框 “国家是什么” 中关于国体与政体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学生在全球视野下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优势及运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实践意义,对于学生坚定政治认同、增强制度自信具有关键作用。2.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划分依据、主要特点及在不同国家的表现。通过对比这两种重要的政体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分析比较能力。3. 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的特点、权力分配及运行模式。明确这些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体形式的差异,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提高对国际政治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1. 全面理解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分析不同国家政体形成的原因。政体的选择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阶级力量对比、地理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才能深入理解不同国家政体形成的深层次原因。2. 准确辨析不同政体下民主的实质,特别是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诸多不同,学生容易受到西方民主观念的影响,对民主的本质产生误解。因此,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不同政体下民主的阶级属性,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近期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些场景,如不同国家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时的画面,以及各国议会进行辩论、决策的相关报道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各国领导人的称呼不同?不同国家的政治决策过程和权力运行方式有何差异?这些差异背后反映了各国在政权组织形式上的哪些不同?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探究兴趣,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新课讲授一、人民代表大会制议题: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近现代历史,从旧中国的政治黑暗、人民遭受压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探索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历程。展示 1931 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战时期的 “三三制” 参议会制度、1949 年政治协商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资料,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引用宪法中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规定,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等。通过具体案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重大法律法规、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等,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意志。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结合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障人民权利、促进国家发展方面的优势。选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阐述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议学提示:思考旧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什么无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人民政权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实践;从国家权力的来源、行使和监督角度,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对比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议学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起来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开创于 1931 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抗战时期的 “三三制” 参议会制度中得到实践,1949 年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其先声,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其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其负责、受其监督。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政府权力依法行使,为人民服务。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题: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它们在不同国家的实践效果如何?教师活动:讲解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角度,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展示美国、法国、德国、韩国等民主共和制国家以及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君主立宪制国家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国家元首的选举或继承方式、权力运行机制等。对比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如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权力大小、任期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在不同国家形成的历史原因,如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程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引用一些国际政治事件或案例,说明这两种政体在不同国家的实践效果,如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运作等。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制作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表格,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权力机关产生方式、国家元首权力、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组讨论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在不同国家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结合案例说明这些政体如何体现国家的阶级性质。选派代表展示对比表格,并分享小组讨论对这两种政体的认识和理解。议学提示:从历史发展角度,思考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对比不同国家的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分析其在权力分配、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从阶级分析角度,理解这两种政体如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关注国际政治动态,思考这两种政体在应对不同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时的表现。议学总结:民主共和制是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政体,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权力按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这种政体为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由于各国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不同,其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存在差异。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对国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有效工具,以民主形式掩盖国家阶级性质。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民主共和制模式,可能因不符合国情而导致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君主立宪制下,国家元首由世袭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权力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一般来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保留了君主制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现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权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大体相同。例如,美国作为民主共和制国家,总统由选举产生,掌握行政大权,但在政治选举中,金钱政治现象严重,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政治的操控;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际权力由议会和内阁行使,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议会制和总统制议题: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有哪些特点,它们的权力分配和运行模式有何不同?教师活动: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角度,讲解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展示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国家的权力运行示意图,详细介绍三种政体下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产生方式、相互关系、权力分配等特点。以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法国(半总统制)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如英国议会对政府的不信任案、美国国会与总统的权力制衡、法国总统与总理的权力分工等,说明三种政体的运行模式和实际效果。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政体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活动:观察权力运行示意图,结合教材和教师讲解,理解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的特点。分组讨论英国、美国、法国在政治决策、权力制衡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政体原因。对比三种政体下政府与议会、总统与议会的关系,思考不同政体对国家治理效率和民主实现程度的影响。选派代表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三种政体的特点和运行模式,并分享小组讨论的观点。议学提示:从权力来源和行使角度,分析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关注不同国家的政治事件,如议会选举、总统选举、政府更迭等,理解这些事件背后政体的作用;思考不同政体在适应国家发展需求、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不同政体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影响力的影响。议学总结:议会制国家中,行政机关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议会是权力中心。政府总揽国家行政权力,政府首脑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政府接受议会监督,当议会对政府不信任时,政府可能集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总统制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受到议会制约,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半总统制国家政体既有总统制特征,又有议会制特征,总统由选举产生,拥有一定行政权力,但不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由内阁总理担任,向议会而不是向总统负责。例如,在英国议会制下,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可能导致政府改组;在美国总统制下,总统与国会在立法、行政等方面存在权力制衡;在法国半总统制下,总统和总理在不同事务上发挥不同作用,权力存在一定分工与协调。不同政体的权力分配和运行模式各有特点,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议会制和总统制等政体的特点和运行模式。强调不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每种政体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国际政治动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国家的政治现象,提高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知识点整合 第二框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点)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重点)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大致有如下两种。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类别关系 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区别国家元首产生办法选举产生由世袭的君主担任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在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时是政府首脑,有实权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形成原因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采用的国家被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少数国家采用,如英国、日本、西班牙等联系①都是现代国家所采取的基本管理形式;②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国家管理形式上的巨大进步三、议会制和总统制(重点)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1.议会制政府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议会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2.总统制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关系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有任期限制。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补充:1、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国家的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对国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他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2、半总统制:国家元首拥有一定行政权力,负责国防和外交;政府有议会产生,政府首脑由内阁总理担任,负责内政;政府向议会负责,而不是向总统负责。3、凡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一定是议会制,凡实行总统制政体的一定是民主共和制。4、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的国家元首不一定都有实权。5、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不是民主和优越,要从本质上看人民的意志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课后练习 1.大病初愈但仍然在首相乡村官邸恢复疗养中的英国首相约翰逊,给女王打电话“汇报工作”,并报平安。通话中,两人强调了疫情时期国际协作的必要性。下列关于英国女王与首相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向女王“汇报工作”是因为女王是国家权力中心②首相向女王报平安表明首相的权力源于女王③向女王“汇报工作”是因为女王是国家的象征④首相与女王电话沟通对疫情的看法是礼仪性的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摩尔多瓦总理基库领导的政府宣布辞职。12月16日,以行动和团结党为首的3个政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议会原定23日对不信任案进行投票表决。2019 年 11月,议会通过了对上任政府的不信任案,基库领导的政府随后上任。根据该国宪法,如果两次组阁失败,总统将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下列对摩尔多瓦政体分析正确的是( ) ①总统与总理分享行政权力 ②该国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③总统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向议会负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法国总统选举实行“多数两轮投票制”.即第一轮投票中无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则要进行第二轮投票,由选民从在首轮选举中得票率前二的两位候选人中选出-位担任总统。下列关于法国总统选举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首轮投票中获得超过50%的选票的候选人直接当选总统②首轮选举中得票率第二,如在第二轮选举中仍未赢得选举则成为议会议长③在第二轮选举中,成功者当选总统,失败者当选总理④候选人由选民直接决定能否成为总统,当选总统对选民负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当今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具特色。例如:A类国家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领导内阁并执掌行政权,内阁由总统提名,并对总统负责;B类国家的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不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另由内阁总理担任,向议会而不是总统负责。下列描述A类和B类国家政体的异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它们都属于代议制,结构形式都是民主共和制②A类国家实行总统制;B类国家实行半总统制③它们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选举产生的④A类国家的总统是虚位无实权;B类国家的总统与总理分享行政权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日前,全球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主要有:英国、挪威、瑞典、丹麦、波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日本、柬埔寨、泰国、尼泊尔、不丹等。下面对于君主立宪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②国家元首一般都是由世袭的君主担任,极少数由选举产生③君主立宪制使政权更加稳定,值得大多数国家借鉴④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大体相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DDBC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