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古风·秦王扫六合作者:李白(唐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唐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寻秦记一、问秦起,看小国蓄能二、知秦政,创集权体制三、析秦崩,叹三户亡秦一、问秦起,看小国蓄能 1、原因客观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思考】根据材料,简述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战国策》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吕氏春秋》梁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曰:“定于一。”——《孟子》客观2: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分裂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思考】根据材料,简述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荀子·强国篇》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一、问秦起,看小国蓄能【思考】根据材料,简述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贾谊《过秦论》秦穆公春秋五霸称雄西戎秦孝公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秦惠文王连横破合纵取巴蜀秦昭襄王攻韩魏伐荆楚秦庄襄王吞食三晋攻城略地秦孝王攻取宜阳数代秦王励精图治,秦国吏治清明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强国篇》一、问秦起,看小国蓄能【思考】根据材料,简述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战国策》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先后灭六国远交: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防止树敌过多。近攻:攻打邻近国家,防止腹背受敌。远交近攻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还破坏了六国的“合纵联盟”,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一、问秦起,看小国蓄能【思考】根据材料,简述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客观形势 民心所向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经济需要 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自身条件 地理位置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领导因素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策略因素 采用远交近攻的战争策略长城一带东海陇西南海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一、问秦起,看小国蓄能(1)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结束战乱,建立了秦王朝。先灭弱韩:前230年离间灭赵:前228年水灌灭魏:前225年王翦灭楚:前223年北灭燕国:前222年完胜灭齐:前221年远交近攻一、问秦起,看小国蓄能2、过程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免官吏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南方: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四海一(1)东灭六国,建秦朝(2)北击匈奴,收河套,修长城,筑直道(3)南征岭南、凿灵渠、置三郡(4)在“西南夷”辟“五尺道”2、过程一、问秦起,看小国蓄能1、车同轨 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思考:经济一统措施有什么意义?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交融二、知秦政,创集权体制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二、知秦政,创集权体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 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郡尉郡守郡丞县尉县令县丞皇权至上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虚设二、知秦政,创集权体制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异同比 较 项 分封制 郡县制不同点 建立基础 血缘 按地域划分(地缘)传承制度 王位世袭 皇帝任免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爵位、土地管理权 只有俸禄,无封地、无土地管理权与中央之间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地方分权)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历史影响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相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二、知秦政,创集权体制3.编制户籍和迁徙贵族秦火韩国后,将韩之王室贵族迁徙至下邑国;灭赵后,赵国贵族被迁到葭萌同;“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则为作山木之讴,闻者莫不陨涕”甩;楚国灭亡后,秦将楚之大姓迁到陇西,“迁严王之族于严道”园;“五国已亡,秦兵卒入临淄,王建遂降,迁于共(河南辉县)”——田静,《历史教学》1994年第3期东成 户人 士五 夫妻 大 女子 沙子 小 女子 泽若子 小 女子 伤里耶秦简户籍薄思考:迁徙贵族的目的和效果如何?目的:稳定社会秩序效果:前期:巩固统治后期:旧贵族不满,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导致秦朝迅速灭亡二、知秦政,创集权体制探究:统一多民族国家建创的意义材料一: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钱穆 《国史大纲》材料二:两千年前,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中华帝国与罗马帝国同时存在,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交相辉应,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胡孝文,徐波《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缩影》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版图;开启了近两千年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文明发展奠定基础。二、知秦政,创集权体制(一)秦朝的暴政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兴土木求仙问药外出巡游封禅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②求仙访药,动众巡游③开疆拓土,修筑长城④徭役沉重,刑罚严苛修建秦长城秦朝肉刑修建陵墓1.秦朝暴政的表现三、析秦崩,叹三户亡秦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 30 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 460 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历代学者对其褒贬不一。2.焚书坑儒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秦代焚书,最主要者为六国史记(即当代官书),其次为诗、书古文(即古代官书之流传民间者)。而百家言(即后起民间书)非其所重。汉兴,学统未尝中断”。——钱穆《国史大纲》(一)秦朝的暴政三、析秦崩,叹三户亡秦(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1.秦速亡的原因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他密织刑网,加重人民负担。②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③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④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三、析秦崩,叹三户亡秦2.陈胜吴广起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起义领导者——陈胜、吴广起义经过——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但不久兵败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析秦崩,叹三户亡秦3.刘邦项羽反秦势力发展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BC206年—BC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①秦朝的灭亡②楚汉战争(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析秦崩,叹三户亡秦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1)主要:严刑酷法,实施暴政,失民心,激化了阶级矛盾。(2)秦朝统一后,不思变通,制度僵化,缺乏弹性。(3)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和功力,疏于对地方的有效管理。(4)对东方六国旧势力、传统观念缺乏有效的融合、疏导和控制。(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析秦崩,叹三户亡秦3.刘邦项羽反秦势力发展材料一:刘邦进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荀悦《汉纪》材料二:(项羽引兵入咸阳后)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得出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析秦崩,叹三户亡秦课堂小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秦利用自身有利条件,顺应历史道势,完成了统一,并在统一后采取系列措施构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虽然二世而亡,但秦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历代疆域基本版图,所创立的制度为后世所继承,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年之久,其历史意义不可谓不深远。知识体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郡县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君权至上三公九卿权力高度集中各司其职,互相牵制有效管辖,巩固统一特点构成制度君 主 专 制中 央 集 权特点:1.官僚政治 2.皇权独尊 3.高度集权 4.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秦实现统一的原因及其过程,巩固统一的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