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社会发展规律)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民族复兴之路)
从世界 到中国
从确立 到发展
从发展 到强大
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奴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伟大的改革开放——走向富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向强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看走过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坚持自己的路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习近平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026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1个进程:改革开放的进程
1个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个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2个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4大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高考试题主要结合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结合改革开放成就取得的原因,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坚持和发展,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考情分析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伟大的 改革开放 2024 选择题:湖南卷 主观题:湖北卷 本讲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
结合改革开放的热点材料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点;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023 选择题:湖北卷、浙江卷 2022 选择题:辽宁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024 选择题:山东卷、浙江卷 2023 选择题:浙江卷、湖南卷
1、改革开放的进程关键节点★
2、改革开放的意义★★
3、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
背诵清单
考点透析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目
改革开放的进程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二目
改革开放的意义
第一目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第二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变面貌
重要地位
辉煌成就
促进飞跃
开启
新阶段
决策
意义
历程
依据
标志
过程
实践主题
全部理论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四个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
取得辉煌的成就的
根本原因
所 以
富起来
思维导图
伟大的改革开放
核心考点一
活动一:
请同学们写出改革开放进程的时间轴及相关事件
温故知新
3.改革开放的进程
①起步阶段
③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②深化阶段
1992
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2012
党的十八
197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至今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3.改革开放的进程
起步阶段
党的十二届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78年
1984年
1990年
1980年
1988年
1992年
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
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
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3.改革开放的进程
深化阶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
2001年
1993年
2003年
201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四个改变 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三次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一个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一个必由之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两个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考点精讲】
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未来改革开放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
③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核心考点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启示
【考点精讲】
核心考点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进程 内容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从实践来看 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③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从改革性质来看 ①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考点精讲】
改革开放的结论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2.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3.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4.1992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之后,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5.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6.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的目标。
7.2017年十九大: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小结:改革开放的进程——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常考)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1、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动力
核心考点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核心考点二
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主题 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考点精讲】
核心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和发展★
时间 理论成果 代表人物 回答问题 意义(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阐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考点精讲】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01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信
02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自信
03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04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核心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核心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内容 意义/作用
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科学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
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拓展延伸】
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⑤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⑥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⑦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答题术语关于“必由之路”的相关表述
【考点精讲】
核心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点拨:(X)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的实践本身不能成为我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原因。
易错点拨
【考点精讲】
核心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
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4.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5.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7.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9.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10.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11.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12.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13.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归纳提升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共享发展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径。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践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诺言,彰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大国担当。
我们坚信,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阐释“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时间 事件
2023年1月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正式施行,新增条目239条,达历年新高。
2023年6月 出台措施率先在一些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2023年8月 新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出台,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
2023年10月 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
答案 (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践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诺言,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开启: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起步阶段:1978-1992
逐步深化阶段:1992-2013
全面深化阶段:2013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历史意义:四个面貌、三大飞跃
现实意义:一个法宝、一个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定四个自信
伟大的改革
开放
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意义
意义
启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主题: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