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作出改革开 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 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 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 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新课导入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人们欢庆“文革”结束(1)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巨大损失, 文革结束,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 “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仍然束缚着人们头脑。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反映了教条主义、个人崇拜。“两个凡是”反映了什么问题?其实质是什么?1977年4月10 日,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 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 两个凡是 ”的错误观点提出 批评。 信中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 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 胜利地推向前进。 ”邓小平对“ 两个凡是 ”的批评, 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河。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 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 中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 论。影响: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 的唯 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拓展】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一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一起”: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二落”: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邓小平失去一切职务,并被下放江西。“二起”: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恢复副总理职务,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工作。“三落”: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三起”: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图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十一届三中全会概况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十一届三中全会概况(1)时间:1978年12月(2)地点:北京(3)具体内容:①针对“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困难”——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口号;③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 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 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 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十一届三中全会概况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合作探究】分析对比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区别?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邓小平遵义会议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合作探究】分析对比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区别?相同之处:(1)两次会议都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2)两次会议都纠正了“左”倾错误;(3)两次会议都形成了党中央新的领导核心。不同之处:(1)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纠 正了左倾思想错误;(2)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 心的领导集体;(3)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 55万名右派被改正,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 子,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440万人 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 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 被解救。1.平反冤假错案二、拨乱反正(1)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 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 复了名誉。1.平反冤假错案二、拨乱反正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接过刘少奇骨灰为刘少奇平反(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平反冤假错案二、拨乱反正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 然在“文化大革命 ”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 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预 示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1.平反冤假错案二、拨乱反正“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 复,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 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2.恢复高考制度二、拨乱反正“【知识图片】1977年恢复高考 ”二、拨乱反正二、拨乱反正【想一想】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对国家发展有什么意义?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经济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人民 生活显著改善,政治上安定团结生动活泼,教育科学文化 工作呈现初步的繁荣景象,国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二、拨乱反正【合作探究】从这几十年发展进程来看,我们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拨乱反正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要坚持民主法制,坚持改革,不断与时俱进。课堂小结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普通的理论工作者。这40年我见证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新胜利,中国富起来了,中国马上要强起来了。可以用 一句话概括,中华民族真的走向了伟大的复兴。——胡福明(1978年《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课堂小结一个人的勇气变成了一群人的执着;一群人的执着引发了一场真理的讨论;一场真理的讨论推动了一次会议的召开;一次会议的召开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进程。不忘来时路,致敬改革人!课堂小结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