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龙凤中学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龙凤中学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朱亭镇中学多校期末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案对应的字母代号填涂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无效,不予记分。
3.作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如图为小岗村“红手印”,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号为GB545663。它可以用来研究(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农村乡镇企业的探索
C.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制、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真正扬眉吐气。中国从这场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与这段话陈述的史实相符的是(  )
A.开国大典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抗美援朝 D.一五计划
3.农村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作为剥削阶级的地主被彻底打倒,农民成为土地和基层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庄严承诺。“承诺”的实现(  )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促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使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发展
4.“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与1952年相比,增长了128.5%。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以上成就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实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拨乱反正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涌现出了“铁人”精神的石油工人英雄。其代表人物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钱学森
7.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分田包干到户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下图为《1980-201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图》,这组数据见证了(  )
A.过渡时期的经济恢复 B.建设时期的艰难探索
C.经济特区的伟大成就 D.大国外交的蓬勃发展
9.“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年来人们在每题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中不包括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对外开放 D.全面依法治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12.观察下面时间轴,该时间轴体现的主题是(  )
A.国共合作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国防建设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14.下列三幅图片所展现的历史事件共同体现了中国在外交领域(  )
A.坚持和平共处 B.发展睦邻友好
C.遵循求同存异 D.践行大国外交
15.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航天工业的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国防和科技成就 D.社会和文化变迁
16.历史活动课上,一位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粮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这是人们当时购买粮食所用的票证
B.该票证的发行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C.它体现了我国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特征
D.发行这种票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17小题12分,第18小题12分,第19小题15分,第20小题13分,共52分)
17.(12分)红色是中国的代表色,中国现代以来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红色国旗迎风飘】
材料一:1949 年 9 月 27 日,毛泽东把经过征集遴选出的《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正式提交给参会代表审议。经过会议表决,由上海职员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随后的典礼中,五星红旗第一次正式升起,中国历史走入一个新的时代。
——据周文姬、霞飞《天安门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背后的故事》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五星红旗”作为国旗第一次被正式升起的时间?(具体到日期)(如何理解“中国历史走入一个新的时代”?(3分)
(2)【红色手印促改革】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红手印”相关的历史事件。该事件有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3)【科技腾飞“东方红”】
材料三: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成功发射,亿万国人熟悉的旋律——《东方红》响彻寰宇,正式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从“东方红一号”到空间站建设,从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持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加速远航。
——据贾璇《从“东方红一号”到登上自己的空间站》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加速远航”的原因。(3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红色”记忆的认识。(3分)
18.(12分)毛泽东指出: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 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如图:
图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二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三:2012年台湾"总统"选举昨天举行 …… 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领先对手近80万票赢 得选举。 ……而岛内媒体评论认为,马英九胜选连任是"九二共识"的胜利,并对未来两岸关系表示乐观。
——2012/1/15 6:43:24
材料四: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巩固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 向……
(1)材料一中体现的是我国的哪项基本国策 (3分)
(2)材料二中图1、图2的区花分别是什么 他们顺利回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3分)
19.(15分)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材料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材料一中的原则指什么?(5分)
(2) 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例这一时间段的外交成就。(5分)
(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的布局。这种布局有何作用?(5分)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 年 11 月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1978 年 12 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 年 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
1984 年 5 月 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 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乡出现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85 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 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 年 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之后,逐渐向内陆全面开放
1978-2017年
中国年均保持 9.5%经济增长速度,远超同期世界经济 2.9%左右的年均增速;
2010 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什么?(6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100-150 字)(7分)
答案解析部分
1.A
2.C
3.D
4.B
5.D
6.A
7.C
8.C
9.D
10.C
11.B
12.C
13.D
14.A
15.C
16.C
17.(1)时间:1949年10月1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或“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或“人民当家作主”)。
(2)事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原因: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家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等。
(4)认识: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凸显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逐步提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弘扬,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18.(1)国策:民族区域自治。
(2)区花:香港、澳门;因素:一国两制的方针;两个基本法的保障;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19.(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等。
20.(1)十一届三中全会;
(2)观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1984年以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分配上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在对外开放方面,我国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是强国之路,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