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含答案)-2026年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阶段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含答案)-2026年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阶段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2025·兴化合格考模拟)柳树本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树木,但在离人眼里却代表了惜别挽留之意。“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诗所表达的不忍分别的情愫,感人肺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柳树是一种文化现象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借柳抒情是一种文化活动
D.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2.(2025·徐州合格考模拟)“做一回小镇青年,来一把精神还乡。”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极具民俗特色的精致小店、原汁原味的地道美食……让人们感受到小镇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说明特色小镇文化(  )
①反映了小镇人们的生活实践 ②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决定特色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2025·南京合格考模拟)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桐城专门考察了六尺巷,重温了张吴礼让典故。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旨在(  )
A.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固守传统文化
B.延续六尺巷的历史文脉,增强理论自信
C.发挥优秀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
D.保护文化多样性,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
4.(2025·徐州合格考模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批判继承、洋为中用
C.自觉传承、积极弘扬
D.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5.(2025·兴化合格考模拟)中国航天人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高峰。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国家繁荣振兴的物质保障 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 ③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 ④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泰州合格考模拟)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下列关于民族精神匹配正确的是(  )
A.伟大团结精神——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B.伟大梦想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伟大创造精神——祖冲之精确推算圆周率的成果比欧洲早近1000年
D.伟大奋斗精神——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2025·广东合格考模拟)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爱国主义
8.(2025·南京合格考模拟)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应(  )
A.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坚持平等、相互借鉴
D.尊重并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9.(2025·邳州合格考模拟)我国重大航天工程的名称生动形象,极具中国气派,如导航卫星叫“北斗”,月球探测器叫“嫦娥”,火星探测器叫“天问”……每一个响亮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一命名(  )
①体现了科技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③提高了我国在尖端技术方面的国际地位 ④转变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5·盐城合格考模拟)2024年10月,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开幕,邀请211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面展现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非遗保护成果。举办中国非遗博览会可以(  )
①固守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坚定文化自信
③展现非遗项目历史价值,认同民族文化
④借鉴外来文化的成果,为世界文化增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5·连云港合格考模拟)《巴黎2024年奥运会徽宝》融合了中国玉玺文化元素与法国凯旋门等标志性元素,其独特的设计使它成为文化交流的独特见证,在文化艺术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这主要说明(  )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
B.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走向趋同
C.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2.(2025·海门合格考模拟)在浙江嘉兴南湖重走“一大路”,去贵州遵义追寻“长征魂”,去橘子洲头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塑……近年来,红色旅游越来越火。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
A.确保当地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B.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文化权益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传承红色基因,从理想信念中汲取力量
13.“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人类文明进步绝不在于某一种文明的一家独大,而在于不同文明百花争妍。人类文明多彩多姿、多元并存,都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创造的。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交流借鉴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面对人类文明多样性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④文化发展要立足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5·邳州合格考模拟)我国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发布。女娲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得以传承;神农尝百草,心怀苍生的大爱,延续在“当代神农”对中医草药孜孜不倦的研究之中……《中国神话》微短剧(  )
A.坚持以我为主,是探索中华文明与科技交融的生动实践
B.既克服又保留,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C.弘扬了主旋律,展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跨时空和鸣
D.吸收外来文化,用现代科技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15.(2024·辽宁合格考)在湖南省岳阳县,只需一元钱,就能畅享一场文化盛宴,“一元剧场”已坚持了11年。“政府买单、剧团服务、百姓受惠”的运行机制,开启了花鼓戏复兴之路。这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要(  )
A.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B.坚定文化自信,弘扬革命文化
C.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D.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16.(2025·徐州合格考模拟)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  )
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②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③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④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2025·盐城合格考模拟)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全国各地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构建各具特色的“博物思政”。比如,盐城市中小学与新四军纪念馆和市内各区域革命馆场共建打造“铁军魂 盐城红”大思政;河南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南博物院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倾力打造“博物院里的思政课”,并借助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生动呈现革命文物,为学生带来更新的体验和更多的互动;北京某高校创新打造“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立足文博场馆实践资源与首都深厚的文化资源,融通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创新思政课育人新生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要分析开展馆校合作、构建“博物思政”的重要意义。
18.(2025·南京合格考模拟)作为一方红色热土,江苏是新四军东进北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
宿迁泗洪县半城镇大王村很长时间以来是远近闻名的薄弱村。近年来,这座苏北小村搭上“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发展快车,绘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画卷。大王村充分利用“红色遗产”,把特色民俗活动和红色革命历史有机结合起来,编创、演绎红色故事剧本,让红色品牌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1∶1还原了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通过精心打造,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来这里重温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红色品牌的打造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阶段检测(十) 文化传承
与文化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C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柳树不能称为文化,A不选。材料不涉及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B不选。D强调了文化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与材料无关,不选。
2.B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③错误。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④错误。
3.C 应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固守传统文化”说法错误,A排除。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旨在延续六尺巷的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而不是增强理论自信,B错误。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旨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而不是保护文化多样性,且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说法错误,D排除。
4.C 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继承,其中没有糟粕,A错误。B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B不符合题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没有涉及多种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符合要求,D不符合题意。
5.D 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而不是物质保障,①错误。材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了丰富和发展,而不是在这一时期形成,②排除。
6.C A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不选。B体现的是伟大团结精神,不选。D体现的是爱好和平,不涉及奋斗精神,不选。
7.D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D正确。
8.C 推陈出新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对本民族文化应该认同,A、D错误。材料未涉及不同文化的融合,B不符合题意。
9.A 我国重大航天工程的名称生动形象,极具中国气派,体现了科技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①②符合题意。
10.C 应当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固守”说法错误,①不选。材料未涉及外来文化,且文化交流中应借鉴的是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④排除。
11.C 包容性侧重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A不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中保持各自的特色,而不是走向趋同,B错误。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2.D “确保”说法绝对,A排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发展红色旅游属于发展文化产业,B不符合题意。应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错误。
13.B 材料中“人类文明进步绝不在于某一种文明的一家独大,而在于不同文明百花争妍”,强调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人类文明多彩多姿、多元并存,都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创造的,强调要尊重文化差异,理解个性,③正确。材料强调文化多样性,没有涉及文化交流、立足国情等,②④排除。
14.C 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没有强调坚持以我为主,也未涉及既克服又保留,A、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涉及吸收外来文化,D不符合
题意。
15.A “政府买单、剧团服务、百姓受惠”的运行机制,开启了花鼓戏复兴之路。这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A符合题意。
16.C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①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开展馆校合作、构建“博物思政”,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建“博物思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3)利用现代科技新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博物馆作为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时代新人。
18.(1)通过打造红色品牌,吸引游客重温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启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2)充分利用“红色遗产”创作出满足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作品,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