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美版《缤纷的世界美术流派》教学设计(第2课)课题 缤纷的世界美术流派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识别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现实主义的视觉特征(构图/色彩/主题) 创意实践:为不同功能空间(客厅/书房)匹配美术流派作品并说明理由 文化理解:理解文艺复兴对中世纪艺术的突破,以及中西绘画“写意”与“写实”的哲学根基差异 艺术表现:用美术术语描述《雅典学院》《花篮图》等作品的技法差异(线条 vs 光影)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中西对话”为线索,通过经典作品(《蒙娜丽莎》《花篮图》《鲁昂大教堂》等)呈现文艺复兴、巴洛克、现实主义、印象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六大流派特征,为学生提供“看—思—辨—创”的学习阶梯。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能进行简单图像分析,但对“流派”概念模糊,缺乏系统方法;乐于表达自我,愿将艺术与生活链接。教学重点 1.清晰区分各美术流派的独特艺术风格,如佛罗伦萨画派的理想美、巴洛克艺术的动感与戏剧性、印象派的光影瞬间捕捉等。 2.理解各流派兴起的历史背景对其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影响。教学难点 1.深入挖掘美术流派风格差异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社会、思想根源,实现深度的文化理解。2.引导学生突破固有认知,形成对各美术流派独特且准确的审美判断,并能用专业美术语言清晰表达。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各美术流派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流派作品的异同,促进思维碰撞,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比较分析法:对比展示不同流派相似题材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风格差异,提升审美判断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艺术展览情境、艺术家创作情境等,增强学生代入感,加深对知识的体验与理解。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直观呈现艺术作品魅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导入 播放一段混剪视频,涵盖佛罗伦萨画派《最后的晚餐》、印象派《日出 印象》等不同流派经典作品画面,同时搭配风格各异的音乐,如古典音乐对应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激昂节奏对应巴洛克作品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在这段视频里,大家看到的这些画作风格一样吗?它们给你们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过渡语:大家的感受很敏锐!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来自不同美术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独特艺术追求和时代印记,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缤纷的世界美术流派》的奥秘。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问题,自由发言分享对不同作品风格的直观感受,如有的作品庄重、有的很活泼、有的色彩很朦胧等。 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美术流派的风格差异,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环节二: 新知讲授——探究文艺复兴 1.认识“文艺复兴三杰”,详细讲解复兴三杰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引导分析: - 达·芬奇《蒙娜丽莎》“渐隐法”的神秘感 -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的戏剧性动态 - 拉斐尔《雅典学院》的人文主义符号 师提出问题认识“文艺复兴三杰”,说说什么是文艺复兴? 师小结: 14世纪至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在美术领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拉斐尔的《大公爵圣母》等,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实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 展示对比表:说说中世纪时期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 中世纪:宗教符号/平面化 文艺复兴:科学透视/人性光辉 布置任务一:通过画作,区分不同的世界美术流派及艺术风格。 4.佛罗伦萨画派: 用 PPT 展示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最后的审判》等高清图片,结合教材讲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背景下,该画派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追求理想美,注重人体结构精准描绘及和谐色彩、严谨构图营造的庄重理性氛围。 过渡语:“佛罗伦萨画派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与美的融合,时代发展推动艺术风格演变,接下来看看巴洛克艺术的独特魅力。” 5.威尼斯画派 展示《暴风雨》《戴手套的青年》《迦拿的婚礼》等作品,分析强烈光影对比、动感构图、丰富夸张色彩,讲解其画面开始追求世俗的烟火气息,爱表现世俗的享受,整体画面颜色变化多,艺术家们开始追求表现生活中不同的色彩,主张用光与色彩歌颂现实生活。 过渡语:“威尼斯画派的作品画面爱表现世俗的享受,现实主义呈现生活本真,19 世纪后半叶科技发展催生印象派,它彻底改变人们对绘画的认知。” 6.现实主义 展示库尔贝《筛麦妇》、米勒《晚钟》等作品,讲解其 19 世纪中叶兴起,反对浪漫主义理想化,主张真实描绘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情况,分析质朴画面、写实手法展现的生活真实与社会问题。 7.其他美术流派讲解 认真听老师讲解复兴三杰人物,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聆听讲解,思考积极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聆听讲解,思考积极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聆听讲解,思考作品中人文主义的体现,如《最后的晚餐》中人物生动的表情与动作。 仔细观察图片,聆听讲解,思考作品中人文主义的体现,如《迦拿的婚礼》中人物生动的表情与动作。 观察作品,体会对现实生活的细致刻画,思考反映的社会现象。 聆听讲解,思考不同流派的主要特点,及代表画家。 深化对画家的了解和作品的理解。 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总结能力。 让学生系统认识佛罗伦萨画派,理解其地位与风格特色,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让学生系统认识威尼斯画派,理解其地位与风格特色,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让学生认识现实主义的社会价值与艺术特色,提升对艺术反映现实功能的理解。 使学生理解不同派不同之处,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对现代艺术发展的认知。环节三: 中西对话 过渡语:“东方画生命律动,西方绘物质永恒。当宋人花篮遇上意大利果篮,你听到文明对话了吗?” 布置任务二:对比李嵩的《花篮图》和卡拉瓦乔的《水果篮》,说一说画作的风格以及审美理想。 对比展示:李嵩《花篮图》vs 卡拉瓦乔《水果篮》 说一说两幅画作的风格以及审美理想有哪些? 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观察作品,对比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观察作品,跟随老师一起分析作品。 通过多感官体验理解材料与文化的关联,落实文化理解素养。 通过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材料与技法讲解 小结: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用笔墨传情达意,可一丝不苟、工整细致,也可借由寥 寥数笔而形神兼备。西方油画自 13 世纪始出现了众多美术流派,一以贯之的是热衷于表现体积、光影和质感。 聆听老师讲解,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材料与技法。 通过多感官体验理解材料与文化的关联,落实文化理解素养。环节四: 联想迁移 过渡语:“艺术不该沉睡在博物馆!请用你的审美,为生活空间注入流派灵魂。” 呈现图片,让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的复制品在空间装饰中的应用。 欣赏经典美术作品的复制品在空间装饰中的应用。 将艺术鉴赏转化为生活决策,培养创意实践能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佛罗伦萨画派、巴洛克艺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主要美术流派,强调各流派风格特点、兴起背景及美术史意义。总结艺术与社会、文化、科技等因素相互影响,艺术风格不断演变创新,鼓励学生今后继续关注艺术,提升艺术素养。 认真聆听总结,梳理知识框架,加深对各美术流派的整体认知。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强化重点内容记忆,引导树立正确艺术史观。课外探索实践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一个美术流派,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美术流派(佛罗伦萨画派、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印象派等 )作为该流派 “代言人”,从流派特点、代表作品、艺术理念、时代故事等方面,用第一人称创作介绍稿,制作 PPT 或道具辅助展示。 要求:用生动语言(如 “我是佛罗伦萨画派的拉斐尔,我笔下的《雅典学院》要展现……” )介绍流派,展示作品理解。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多样活动,使学生对世界美术流派有了全面深入认识,积极参与讨论、游戏和创作,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方面得到锻炼提升。但部分学生对流派风格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理解不够深入,创作中对流派风格把握不够精准。后续教学可增加文化背景故事分享环节,引导深入文化探究;创作指导提供更多优秀范例参考,加强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流派风格特点,提升教学效果,促进美术核心素养全面发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