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5·温州模拟)一人站在镜子前试衣服,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清晰影像。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左推动镜子时,镜子中的像将 ( )A.保持静止 B.向左运动 C.变大 D.变小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镜面越大,像就越大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C.物体越大,像也越大D.将平面镜略微倾斜放置,像变大3.(2025八下·慈溪期末)小科采用如图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板应选用厚度较大的B.所成的像可在光屏上承接C.实验环境的亮暗对实验没有影响D.可将白纸替换为带有刻度的纸张,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4.(2025·龙港模拟)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该选择的蜡烛组合是( )A. B. C. D.5.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对于镜中看到的像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镜中的像逐渐变得比自己大B.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背后的范围变大C.看到镜中的像将远离自己D.镜中的像与自己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6.(2025八下·宁波期中)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 B.2m,像变小C.3.6m,像不变 D.4.4m, 像不变7.如图所示,一块镜子挂在小明对面的墙上,镜子的最下端高于小明的头顶。下列有关小明在镜子中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镜子中不能成像B.小明自己看不到镜子中自己的像C.小明在镜子中的像成在镜子背后的右上方D.镜子后面的墙不透明,所以小明在镜中的像看不到8.(2025·浙江模拟)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所示)。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仅移动玻璃板,要使像移到烧杯中,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A.① B.② C.③ D.④9.平面镜前飞过一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它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 )A.①→② B.①→③ C.④→② D.④→③10.(2025·义乌模拟)为提升驾驶安全性,手机导航软件有抬头显示模式,此模式下手机显示画面与正常模式并不相同。如图甲所示,把此模式下的手机平放在挡风玻璃前,手机中导航信息成像在司机视野前方,不需要低头看手机屏幕。若司机观察到视野前方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观察到的手机上的导航界面图像为( )A. B. C. D.11.(2025八下·海曙期中)如图为可以旋转的镜子。正常使用时镜子正对脸庞,如图甲。为了观察额头,在脸庞不动的情况下逆时针旋转镜子如图乙,前后两次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A.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D.大小不同,位置相同12.(2025八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一女孩面向墙壁站立,她的眼睛与地面相距1.5米。现有一面小镜子,应把小镜子挂在墙上哪个位置,女孩才可看到天花板上灯的像 ()A.地面上方1.50m的位置 B.地面上方1.63m的位置C.地面上方1.75m的位置 D.地面上方1.83m的位置二、填空题13.(2025八下·奉化期中)如图甲所示,医生在为患有近视眼的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 m,同时小红看到她的电子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为乙图,它的实际时间是 .当小红检查完视力后慢慢面镜,她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悤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 (选填"随"或"不随")P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门从关闭状态向外打开到,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窗中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 。A、折线;B、圆心角为圆弧线;C、圆心角为圆弧线;D、圆心角为圆弧线、A.折线;C.圆心角为圆弧线;B.圆心角为圆弧线;D.圆心角为圆弧线。三、作图题1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图甲是夜间驾驶小轿车的情景,司机需要通过两侧的车窗观察后视镜,若此时副驾驶乘客使用手机,会影响司机的观察。图乙是上述情景的简化图,图中司机的眼睛、副驾驶的手机均用黑点代表。请在图乙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司机眼睛通过右侧车窗观察到副驾驶手机的像的光路图。16.(2024七下·柯桥月考)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17.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四、实验与探究题18.(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2)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_。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3)步骤A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19.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2)小王将纸板F 绕垂直于镜面的ON 轴向后转动,在纸板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请分析原因: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20.(2025·嘉兴模拟)甲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乙图是用蜡烛和烧瓶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填字母)。A.从玻璃板后观察蜡烛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C.A与B都需要(2)实验乙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 实像(填像的性质)。(3)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烧瓶分别都竖直向上移,则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变化?答: 。21.(2025·浙江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小金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小金同学按照如图甲所示测出来蜡烛和像的位置以及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后,让蜡烛以的速度在桌面上沿着平面镜向右水平直线移动,像相对于蜡烛的速度是 ;(3)实验中,若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如图乙所示,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 (选填“亮”或“暗”);(4)丙图为猫咪照镜子的情境,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截成两半,将右边一半沿原来位置直线向右移一段距离,则左、右两半面镜子 。A.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B.左半边镜子成完整像,右半边不成像C.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像与物等大,关于镜对称。【解答】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向左推动镜子,人和镜子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可知像的位置也不会发生改变。故答案为:A。2.【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进行判断。【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像的大小与平面镜自身大小无关,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与物体和平面镜之间的角度无关。故答案为:C。3.【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解答】A、玻璃板应选用厚度较小的,否则两个面都成像,会干扰实验,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B错误;C、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更大,应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C错误;D、有刻度的纸张便于读出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用于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故D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应用了转换法,用不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进行对比,两者能够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解答】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所以应选择等大的蜡烛,一支点燃一支不点燃。故答案为:B。5.【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等大、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可知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从物体两端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心处形成的夹角为视角,物体的尺寸越大、离观察者越近,视角越大,观察范围越大,故B正确;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人面镜,可知像也面镜,即像将靠近自己,故C错误;D、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镜中的像与自己的连线始终与镜面相垂直,故D错误。故答案为:B。6.【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m,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2m×2=4m;由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0.1m/s×2s=0.2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0.2m+2m=2.2m,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2m;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2.2m+2.2m=4.4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答案为:D。7.【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等大,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A、有反射光线经过反射面,可知小明在镜中可以成像,故A错误;B、反射光线没有经过小明的眼睛,可知小明不能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故B正确;C、小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小明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像在平面镜的右下方,故C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镜子后面的墙不会导致观察不到像,故D错误。故答案为:B。8.【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要使像移到烧杯中,需要增大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故③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解答】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根据图片可知,只有轨迹①→②与小球的运动轨迹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小球的像在镜中的轨迹为①→②。故选A。【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对称”分析判断。10.【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挡风玻璃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分析可知,手机上的导航界面的图像与图A中所示的图像相同。故答案为:A。11.【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上述过程中,前后两次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同,位置不相同。故答案为:C。12.【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根据平面镜对称的特点,找到平面镜中灯的虚像,然后连接眼睛和虚像,交平面镜上的点为入射点,就是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镜子的位置应在O点,并且 OAB和 OCD相似,则有== OB=0.33m则Od点距地面的距离为1.5m+0.33m=1.83m故答案为:D13.【答案】4.6;12:05;不变【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平面镜所成的像为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解答】(1)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的距离为2.5m+2.5m=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4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0.4m=4.6m,即小红离视力表的像距离为4.6m;当小红检查完视力后慢慢面镜,她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不变;(2)小红在平面镜中看到电子表成的像如图所示,它的实际时间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时间为12:05。14.【答案】不随;变大;C【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悤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不随P窗平移,因为平面镜仍然为水平方向,像和物垂直,位置不变,P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门从关闭状态向外打开到,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窗中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将变大,同时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C,因为平面镜的运动角度为180°,所以像的运动轨迹也时180°。故答案为:不随;变大,C15.【答案】【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先找出手机S的像S',连接S'与司机眼睛交于右侧车窗一点O,即O点为入射点,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16.【答案】【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画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解答】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17.【答案】【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进而找到平面镜的位置,然后补充光路即可。【解答】①连接SS',然后作它的垂直平分线,这就是平面镜的位置;②延长SA,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O;③连接S'O,并将其延长为对应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18.【答案】(1)2mm;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CDBA(3)寻找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1)实验时,光线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从而形成两个像,玻璃板越薄,则两个像的距离越小,越有利于准确测量像的距离;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3)在科学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两个:①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②寻找普遍规律。【解答】 (1)实验时,应该选用薄玻璃板,故应该选较薄的2mm厚的玻璃板。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则正确顺序为CDBA。(3) 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步骤A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19.【答案】(1)40°(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120°【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反射角的角度。(2)在F面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不表示光线不存在。(3)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称为入射角。【解答】(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40°,可知反射角也为40°。(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向右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可知在F面不可能再看到反射光线。(3)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可知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20.【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2)放大(3)甲成像位置不变,乙成像位置向上移【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3)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凸透镜竖直向上移成像会上移。【解答】(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过关系,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2)由图乙图知道,u<v,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知道,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实验中竖直向上移动玻璃板,则像的位置不改变;根据过光心的位置光的传播方向不变知道,凸透镜竖直向上移光屏上的像会上移。(1)[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过关系,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2)由图乙图知道,u<v,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知道,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实验中竖直向上移动玻璃板,则像的位置不改变;根据过光心的位置光的传播方向不变知道,凸透镜竖直向上移光屏上的像会上移。21.【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0;亮;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于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向右移,没有改变蜡烛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所以像的位置不变。(3)前面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线较多,所以较亮,后面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折射光线较少,所以像较暗。(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两块平面镜分别成完整的像,猫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可知像的位置相同。【解答】(1)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相同,当B与A的像重合时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这样便于验证像和物的大小关系。(2)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始终关于平面镜对称,当以蜡烛为参照物时,像与蜡烛的位置未变,则为静止,因此速度为0cm/s。(3)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玻璃有两个表面,前表面直接反射,较亮,所以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亮。(4)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将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右移一段距离,没有改变猫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所以像的位置相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 / 1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5·温州模拟)一人站在镜子前试衣服,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清晰影像。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左推动镜子时,镜子中的像将 ( )A.保持静止 B.向左运动 C.变大 D.变小【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像与物等大,关于镜对称。【解答】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向左推动镜子,人和镜子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可知像的位置也不会发生改变。故答案为:A。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镜面越大,像就越大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C.物体越大,像也越大D.将平面镜略微倾斜放置,像变大【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进行判断。【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像的大小与平面镜自身大小无关,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与物体和平面镜之间的角度无关。故答案为:C。3.(2025八下·慈溪期末)小科采用如图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板应选用厚度较大的B.所成的像可在光屏上承接C.实验环境的亮暗对实验没有影响D.可将白纸替换为带有刻度的纸张,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解答】A、玻璃板应选用厚度较小的,否则两个面都成像,会干扰实验,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B错误;C、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更大,应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C错误;D、有刻度的纸张便于读出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用于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故D正确。故答案为:D。4.(2025·龙港模拟)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该选择的蜡烛组合是( )A. B. C. D.【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应用了转换法,用不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进行对比,两者能够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解答】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所以应选择等大的蜡烛,一支点燃一支不点燃。故答案为:B。5.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对于镜中看到的像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镜中的像逐渐变得比自己大B.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背后的范围变大C.看到镜中的像将远离自己D.镜中的像与自己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等大、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可知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从物体两端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心处形成的夹角为视角,物体的尺寸越大、离观察者越近,视角越大,观察范围越大,故B正确;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人面镜,可知像也面镜,即像将靠近自己,故C错误;D、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镜中的像与自己的连线始终与镜面相垂直,故D错误。故答案为:B。6.(2025八下·宁波期中)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 B.2m,像变小C.3.6m,像不变 D.4.4m, 像不变【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m,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2m×2=4m;由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0.1m/s×2s=0.2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0.2m+2m=2.2m,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2m;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2.2m+2.2m=4.4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答案为:D。7.如图所示,一块镜子挂在小明对面的墙上,镜子的最下端高于小明的头顶。下列有关小明在镜子中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镜子中不能成像B.小明自己看不到镜子中自己的像C.小明在镜子中的像成在镜子背后的右上方D.镜子后面的墙不透明,所以小明在镜中的像看不到【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等大,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A、有反射光线经过反射面,可知小明在镜中可以成像,故A错误;B、反射光线没有经过小明的眼睛,可知小明不能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故B正确;C、小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小明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像在平面镜的右下方,故C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镜子后面的墙不会导致观察不到像,故D错误。故答案为:B。8.(2025·浙江模拟)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所示)。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仅移动玻璃板,要使像移到烧杯中,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要使像移到烧杯中,需要增大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故③符合题意。故选C。9.平面镜前飞过一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它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 )A.①→② B.①→③ C.④→② D.④→③【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解答】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根据图片可知,只有轨迹①→②与小球的运动轨迹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小球的像在镜中的轨迹为①→②。故选A。【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对称”分析判断。10.(2025·义乌模拟)为提升驾驶安全性,手机导航软件有抬头显示模式,此模式下手机显示画面与正常模式并不相同。如图甲所示,把此模式下的手机平放在挡风玻璃前,手机中导航信息成像在司机视野前方,不需要低头看手机屏幕。若司机观察到视野前方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观察到的手机上的导航界面图像为( )A. B. C. D.【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挡风玻璃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分析可知,手机上的导航界面的图像与图A中所示的图像相同。故答案为:A。11.(2025八下·海曙期中)如图为可以旋转的镜子。正常使用时镜子正对脸庞,如图甲。为了观察额头,在脸庞不动的情况下逆时针旋转镜子如图乙,前后两次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A.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D.大小不同,位置相同【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上述过程中,前后两次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同,位置不相同。故答案为:C。12.(2025八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一女孩面向墙壁站立,她的眼睛与地面相距1.5米。现有一面小镜子,应把小镜子挂在墙上哪个位置,女孩才可看到天花板上灯的像 ()A.地面上方1.50m的位置 B.地面上方1.63m的位置C.地面上方1.75m的位置 D.地面上方1.83m的位置【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根据平面镜对称的特点,找到平面镜中灯的虚像,然后连接眼睛和虚像,交平面镜上的点为入射点,就是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镜子的位置应在O点,并且 OAB和 OCD相似,则有== OB=0.33m则Od点距地面的距离为1.5m+0.33m=1.83m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13.(2025八下·奉化期中)如图甲所示,医生在为患有近视眼的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 m,同时小红看到她的电子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为乙图,它的实际时间是 .当小红检查完视力后慢慢面镜,她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4.6;12:05;不变【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平面镜所成的像为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解答】(1)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的距离为2.5m+2.5m=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4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0.4m=4.6m,即小红离视力表的像距离为4.6m;当小红检查完视力后慢慢面镜,她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不变;(2)小红在平面镜中看到电子表成的像如图所示,它的实际时间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时间为12:05。1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悤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 (选填"随"或"不随")P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门从关闭状态向外打开到,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窗中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 。A、折线;B、圆心角为圆弧线;C、圆心角为圆弧线;D、圆心角为圆弧线、A.折线;C.圆心角为圆弧线;B.圆心角为圆弧线;D.圆心角为圆弧线。【答案】不随;变大;C【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悤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不随P窗平移,因为平面镜仍然为水平方向,像和物垂直,位置不变,P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门从关闭状态向外打开到,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窗中所成像之间的距离将变大,同时A点的像移动轨迹是C,因为平面镜的运动角度为180°,所以像的运动轨迹也时180°。故答案为:不随;变大,C三、作图题1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图甲是夜间驾驶小轿车的情景,司机需要通过两侧的车窗观察后视镜,若此时副驾驶乘客使用手机,会影响司机的观察。图乙是上述情景的简化图,图中司机的眼睛、副驾驶的手机均用黑点代表。请在图乙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司机眼睛通过右侧车窗观察到副驾驶手机的像的光路图。【答案】【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常简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先找出手机S的像S',连接S'与司机眼睛交于右侧车窗一点O,即O点为入射点,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16.(2024七下·柯桥月考)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画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解答】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17.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答案】【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进而找到平面镜的位置,然后补充光路即可。【解答】①连接SS',然后作它的垂直平分线,这就是平面镜的位置;②延长SA,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O;③连接S'O,并将其延长为对应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四、实验与探究题18.(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2)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_。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3)步骤A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答案】(1)2mm;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CDBA(3)寻找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1)实验时,光线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从而形成两个像,玻璃板越薄,则两个像的距离越小,越有利于准确测量像的距离;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3)在科学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两个:①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②寻找普遍规律。【解答】 (1)实验时,应该选用薄玻璃板,故应该选较薄的2mm厚的玻璃板。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则正确顺序为CDBA。(3) 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步骤A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19.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2)小王将纸板F 绕垂直于镜面的ON 轴向后转动,在纸板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请分析原因: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答案】(1)40°(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120°【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反射角的角度。(2)在F面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不表示光线不存在。(3)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称为入射角。【解答】(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40°,可知反射角也为40°。(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向右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可知在F面不可能再看到反射光线。(3)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可知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20.(2025·嘉兴模拟)甲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乙图是用蜡烛和烧瓶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填字母)。A.从玻璃板后观察蜡烛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C.A与B都需要(2)实验乙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 实像(填像的性质)。(3)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烧瓶分别都竖直向上移,则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变化?答: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2)放大(3)甲成像位置不变,乙成像位置向上移【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3)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凸透镜竖直向上移成像会上移。【解答】(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过关系,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2)由图乙图知道,u<v,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知道,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实验中竖直向上移动玻璃板,则像的位置不改变;根据过光心的位置光的传播方向不变知道,凸透镜竖直向上移光屏上的像会上移。(1)[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过关系,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2)由图乙图知道,u<v,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知道,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实验中竖直向上移动玻璃板,则像的位置不改变;根据过光心的位置光的传播方向不变知道,凸透镜竖直向上移光屏上的像会上移。21.(2025·浙江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小金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小金同学按照如图甲所示测出来蜡烛和像的位置以及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后,让蜡烛以的速度在桌面上沿着平面镜向右水平直线移动,像相对于蜡烛的速度是 ;(3)实验中,若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如图乙所示,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 (选填“亮”或“暗”);(4)丙图为猫咪照镜子的情境,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截成两半,将右边一半沿原来位置直线向右移一段距离,则左、右两半面镜子 。A.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B.左半边镜子成完整像,右半边不成像C.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0;亮;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于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向右移,没有改变蜡烛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所以像的位置不变。(3)前面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线较多,所以较亮,后面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折射光线较少,所以像较暗。(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两块平面镜分别成完整的像,猫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可知像的位置相同。【解答】(1)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相同,当B与A的像重合时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这样便于验证像和物的大小关系。(2)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始终关于平面镜对称,当以蜡烛为参照物时,像与蜡烛的位置未变,则为静止,因此速度为0cm/s。(3)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玻璃有两个表面,前表面直接反射,较亮,所以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亮。(4)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将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右移一段距离,没有改变猫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所以像的位置相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