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元素化学观念: 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形成物质的元素观;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科学思维: 初步形成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从“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化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化学史)的介绍,感悟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艰难历程。经历从微观结构的视角认识不同微粒统称为元素的过程,发展对物质组成的认识。科学态度与责任: 认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感悟元素在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素养目标情境导入中国古代五行元素说与西方四元素说中国古代五行元素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先秦时期,广泛应用于中医、风水、占卜、天文、历法等领域。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彼此之间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维持自然界的平衡。情境导入中国古代五行元素说与西方四元素说西方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宇宙构成的理论,认为世界由四种基本元素组成:土(Earth)、水(Water)、火(Fire)、空气(Air)。这一理论在西方哲学、科学和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持续了数千年,直到近代科学的发展才逐渐被更精确的化学元素理论取代。西方四元素说气火水土新知探究任务一 什么是元素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富硒大米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元素,元素是什么?新知探究任务一 什么是元素分析图片中三种分子的相同点。氧气分子(O2)二氧化碳分子(CO2)水分子(H2O)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新知探究任务一 什么是元素分析表格中氕、氘、氚的原子结构,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原子名称 质子数 核电 荷数 中子数 元素名称氢1(氕) 1 1 0 氢氢2(氘) 1 1 1 氢氢3(氚) 1 1 2 氢三种氢原子的中子数各不相同,但它们的质子数都相同。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都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氢元素。新知探究任务一 什么是元素总结物质 相同原子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O2H2OCO2888OOO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 8 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理可知: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 6 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新知探究任务一 什么是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包括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l-(离子)都属于氯元素1.元素的定义元素的定义决定元素的种类新知探究任务一 什么是元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水分子(H2O)氨分子(NH3)质子数=1×2+8=10质子数=1×3+7=10能改成粒子吗?新知探究注意①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质子数 1 1 1中子数 0 1 2任务一 什么是元素氕氘氚②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新知探究任务二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2.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Al新知探究任务二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同学们还记得空气的成分吗?空气中含有哪些元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推测空气中含有氮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等。新知探究任务二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3.元素分类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汉字特点:带“钅”旁,“金”和“汞”例外稀有气体元素: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氦、氖、氩、氪、氙等新知探究任务二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元素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某些商家宣传该品牌化妆品为纯天然物质,不含任何化学元素,这种说法对吗?不对,任何物质都由元素组成。新知探究任务三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关系4.元素和原子的比较元素 原子定义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同点 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是宏观的概念 ③只能组成物质,不能构成物质 ①既讲种类,又讲个数②是微观的概念③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相互 关系 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新知探究任务三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关系4.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关系构成构成构成组成氧气( O2 )、氢气(H2)、氨气(NH3)、水( H2O )等铁( Fe )、汞(Hg)、金刚石( C )、硫(S)、磷( P )等硫酸铜(CuSO4)、氯化钠(NaCl)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新知探究任务三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关系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描述下列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氧气分子(O2)二氧化碳分子(CO2)水分子(H2O)(1)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氧分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2)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3)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新知探究任务三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关系硫+氧气 二氧化硫(S) (O2) (SO2)点燃过氧化氢 水+氧气(H2O2) (H2O) (O2)二氧化锰思考与讨论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新知探究任务三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关系微观示意图 原子种类 元素种类 分子种类 前 后 前 后 前 后S、OH2O2S、OS、OS、OSO2H、OH、OH、OH、OH2O、O2 S、O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课堂小结定义分类元素分布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关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当堂反馈1.长期饮用奶制品,体内就不会缺钙。这里的“钙”是 指 ( )A.钙这种金属 B.钙原子 C.钙元素 D.钙分子C2.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A当堂反馈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1个水分子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2)氨气(NH3)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4)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所以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元素化学观念: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形成物质的元素观;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科学思维:初步形成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从“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化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化学史)的介绍,感悟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艰难历程。经历从微观结构的视角认识不同微观粒子统称为元素的过程,发展对物质组成的认识。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感悟元素在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作用。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构建。教学难点:元素符号识记,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资料介绍]中国古代五行元素说与西方四元素说。[问题驱动]两种学说都提到了“元素”,什么是元素 元素在自然界分布情况如何 元素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任务一 什么是元素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展示图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富硒大米。 [讲解]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什么吗 其实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元素,什么是元素 [提问]请分析氕、氘、氚的原子结构(见PPT表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看图片,思考] [分析总结]三种氢原子的中子数各不相同,但它们的质子数都相同[讲解]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都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展示图片]分析图示中3种分子的相同点。 [讲解]这三种分子中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它们统称为氧元素,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理可知,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提问]元素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 你能归纳得出元素的定义吗 [补充讲解] 1.元素概念中的“原子”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l-(离子)都属于氯元素。 2.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3.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讨论交流]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归纳总结]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元素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认真听讲,记笔记]任务二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过渡]自然界中的物质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种类仅有一百多种,请阅读教材P73,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课件展示]地壳中元素的分布饼状图,从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拓展]同学们还记得空气的成分吗 空气中含有哪些元素 [讲解]根据元素的性质我们通常把元素分成三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提问]元素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某些商家宣传该品牌化妆品为纯天然物质,不含任何化学元素,这种说法对吗 [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1.地壳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思考回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推测空气中含有氮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等。 [讨论交流]不对,任何物质都由元素组成任务三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关系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过渡]前面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元素,那么元素、物质和粒子之间有何关系呢 [展示]教材图3-20。 [讲解] 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从宏观角度看,元素组成物质;从微观角度看,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 [练习]请仿照示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描述下列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示例: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氧分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引导]完成教材P73“思考与讨论” [听讲、思考并记笔记] [练习] 1.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讨论交流]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堂总结]课堂知识回顾。 [布置任务]列表比较元素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交流]完成元素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表格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元素元素第1课时 元素成功之处 本堂课主要帮助学生构建元素这一概念。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对概念的理解为核心,注重夯实基础。吃透概念,分析概念,以定义作为起点进行发散,让学生学会抓住元素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学会分析,以师生互动形式展开不足之处 对于元素的进一步理解应在应用中逐渐加深,最终达到熟练的程度。整堂课的教学,在元素的学习上花了较多的时间,但学生对知识及概念的掌握上还不是很到位,还需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第1课时 元素教案.docx 3.3.1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元素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