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复返溯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知道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知道炎帝和皇帝等古史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课程标准上下五千年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上下五千年||导入: 提到“中华上下五千年”你首先会想到?大禹治水炎帝黄帝传说炎黄子孙百家争鸣女娲补天东汉末年分三国唐诗宋词·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浪漫的想象。·传说:民间长期流传的对过去历史人物事迹的记述和评价。“传道(说),世世所传说往古之事也。”·历史事实——《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黄帝、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蚩尤战败,其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联盟。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 ——《中国历史》统编七上教科书p18良渚:实证五千年人口增长,活动范围扩大问题1: 炎黄传说中包含哪些历史信息?华夏先民存在战争碰撞首领与军事权威有关华夏先民逐渐交融人口增长,活动范围扩大华夏先民存在战争碰撞首领与军事权威有关华夏先民逐渐交融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传说时代的史料和历史时代的史料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点,为前者的可靠性比后者的可靠性差。……口耳相传的史实的容易失真。并且当时的神权极盛,大家离开神话的方式就不容易思想,所以这些传说里面掺杂的神话很多,想在这些掺杂神话的传说里面找出历史的核心,也颇不容易。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桂林出版社p22-24部落联盟时期阪泉之战逐鹿之战新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蚩尤几个较大的部落黄帝vs炎帝炎黄联盟 vs 蚩尤头有角,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神话成分黄帝vs炎帝良渚:实证五千年问题2: 我们能相信传说吗?|传说是否等于历史? 传说是否具有历史价值? 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当时实行禅(shàn)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他年老时,征求各部落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中国历史》统编七上教科书p18良渚:实证五千年问题3: 文字材料足以证明历史吗?我们还需要什么?生产发展秩序完善首领威望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我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 ——王国维《古史新证·总论》,1925除了研究文献,还需实地考古!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问题4.1:如何确认一个“早期国家”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大约在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高耸的城墙、宽阔的城壕、大型水利设施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便利。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国历史》统编七上教科书p15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剩余产品贫富分化统治秩序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问题4.2: 考古良渚,我们能找到哪些证据?——图片引用自上海智慧教育平台课程资源规模巨大:人口城墙防御:军事良渚古城具有什么功能?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中国历史》统编七上教科书p16宫殿区:政治水利设施:经济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农业经济发达军事和祭祀王权出现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yu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不同身份和等级的群体埋葬在不同的区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剩余产品贫富分化统治秩序私有随葬品阶级分化明显经过估算,修建城内高台、内城、外城和巨型水坝的工程量十分巨大……如果仅仅依靠良渚古城内及其附近的居民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良渚)古城并无从事农业生产的迹象,所以在城内发现的大规模粮食仓储和大量居民所需粮食消耗皆需外来供应,推算古城直接垄断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农业剩余和其他资源。——王巍,赵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中国史研究》,2022,(04):5-32.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神王之国玉器文明玉器反映统一精神信仰国王集王权和神权于一身象征权力的玉器在国王墓葬中有很多良渚文化的很多玉器上刻画有一种神人兽面纹,其主体由天空中飞翔的神兽和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化玉器上刻画的神人兽面纹的各类元素相当统一。因此,神人兽面纹也被称为良渚文化的“神徽”。这反映良渚人很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崇拜对象。—《中国历史》统编七上教科书p17上海福泉山遗址的玉琮杭州良渚古城的玉琮王江苏常州寺墩遗址的玉琮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问题5:根据课本,整理陶寺遗址的早期国家特征。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 城市、宫殿政治权力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私有制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城内在有的贵族墓地还发现用人殉葬的现象,说明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 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迹。(观象台:观察天文星象,进行某些神秘仪式的场所 ) 祭祀权力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这一阶段,各个区域的文明通过彼此的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同的文化基因。平阳的陶寺遗址,可以看到来自各地先进的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的汇聚,如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特点的陶、陶盉、陶觚等陶制酒器、最早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出土物相同的双翼形玉饰。 ——王巍,赵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出处同前)2024年江西历史高考·1陶寺遗址陶壶大汶口遗址陶壶文明起源:多元一体陶寺遗址玉面兽石家河遗址玉面兽后石家河文化谭家岭玉面兽良渚古城的玉琮王陶寺遗址玉琮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中华文明提出中国标准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课后作业:参考案例我是小小讲解员,炎黄故事我来说他的身份?他要做什么?人们怎么评价?学习什么精神?炎黄肇始:古史传说时代良渚:实证五千年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课程结构 |感 谢 聆 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