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2024】七上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1·衢州)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①相信这种说法②建立新的假设③查找资料研究④亲自动手实验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2.(2025七上·上城期末)某校学习小组想研究“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对整个探究过程理解正确的是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20.5 2.030.5 3.036.0 2.539.2 1.2A.“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属于提出假设B.根据结果可得出“当温度为39.2℃时,细菌繁殖速度最快”的结论C.该实验用不同种类细菌多做几组,目的是数据取平均减小实验误差D.实验需要修改结果中的数据,才能使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3.(2025七下·乌市月考)在观察到燕子、麻雀、喜鹊、啄木鸟等鸟类的筑巢行为后,某科学小组得出了“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这一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 )A.分析 B.类比 C.归纳 D.比较4.(2025七上·滨江期末)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低龄、高发态势,危及人民体质健康和国家安全。滨江区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免费视力筛查项目,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保驾护航。“视力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5.(2025七上·慈溪期末)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探究过程中,有同学提出: “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 C.搜集证据 D.交流评价6.(2025·浙江模拟)“为3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可以获得学生的脊柱曲度、体质指标等信息。“正脊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7.(2025七上·拱墅期末)在购买蜜柚时,我们习惯用手掂一掂蜜柚,感受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由此判断蜜柚品质的好坏。就“感受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分析证据 D.得出结论8.(2025七上·鄞州期末)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工程产品。某同学在使用某款插座时,发现无法同时插入两个插头,如图所示。因此他打算设计一款新插座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属于工程实践的A.明确问题 B.设计方案 C.实施计划 D.检验作品9.(2025七上·金华期末)小明发现手持小电风扇不会转动了,于是对其进行了更换电池的操作,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10.(2025七上·余杭期末)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是一个工程实践的过程,其流程有:①制作一个模型, 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③发布成果, 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下列符合工程实践的过程是A.②⑤①③④ B.②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①④③11.(2025七上·余杭期末)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食盐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合作与交流12.(2025七上·椒江期末) 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7月26日在巴黎开幕。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C.建立假设 D.获取事实与证据13.(2024七上·义乌期中) 国庆节小雷在家中阅读,发现书本配图中打开了瓶塞的暖水瓶口有大量白气冒出。马上起身试验,发现家中的暖水瓶打开瓶盖后不冒“白气”,非常疑惑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冷库,看到很多“白气”。划线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14.(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同学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叙述,他们的叙述与探究环节不匹配的是甲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乙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丙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LED红蓝光持续照射丁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A.甲为提出问题 B.乙为作出猜想或假设C.丙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丁为表达与交流15.(2025七上·椒江期末)为探究香烟烟雾的危害,某兴趣小组观察和记录了红肚玻璃鱼在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液中的心跳次数,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 加入溶液 平均心跳次数(每分钟)第一组 200 毫升清水 66第二组 200毫升含 1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82第三组 200毫升含 2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95第四组 200毫升含 3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71根据上述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组实验起对照作用B.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D.此实验可获得启示:适量吸烟能提高心跳次数,有利于身体健康16.(浙教版科学七下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综合训练基础强化)为了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表中的组别( )组别 温度 水分 萌发情况1 25℃ 没水 不萌发2 0℃ 水半淹种子 不萌发3 25℃ 水半淹种子 萌发4 25℃ 水淹没种子 不萌发A.1和2 B.2和3 C.3和4 D.1和3二、填空题17.(2024七上·宁波期中)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⑥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 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 号表示)。三、实验探究题18. 为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一的变量是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 (3)若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请你预测上述两个实验的结果: 。19.(2025八上·上城期末)为测量人的反应快慢,A、B两位同学按图甲所示做好准备,直尺保持竖直状态,0刻度端朝下且位于被测试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A同学突然松开直尺,B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B 同学捏住尺的那个位置刻度。重复上述实验,求出平均值。再让B同学在听音乐时,进行上述实验。接着A、B同学交换角色,再重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被测试者 A同学 B同学不听音乐 听音乐 不听音乐 听音乐刻度距离(厘米) 23 25 19 21(1)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操作时应尽可能控制相同的量有 。 (写出一点)(2)本实验通过观察刻度距离来反映人的反应快慢,这与以下____用到了相同的科学方法。A.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B.让芝麻钻入黄豆的缝隙模拟分子间存在间隙C.音叉插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其正在振动(3)听音乐对A、B同学反应快慢都有影响。若尺子在下落时通过的路程s与时间t存在如图乙所示的关系,则两同学与各自“不听音乐”时相比受“听音乐”影响更小的是 。2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项目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A组 河水 500mL 22℃ 30 个 28 只B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 个 9 只(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2)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及改进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实验研究也称为实验性研究,是收集直接数据的一种方法。【解答】 ①相信这种说法,对结论的认可,不是获取证据;故 ① 错误;②建立新的假设, 不是获取证据,而是建立假设;故 ②错误;③查找资料研究,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 ③正确;④亲自动手实验,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 ④正确;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 ⑤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通常是对自然现象或未知事物产生的疑问,例如 “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问题。作出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的一种猜测或假定,如本题中 “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它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提供了方向。制定计划: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等,要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准确地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得出关于研究问题的结论。表达和交流: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接受他人的质疑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解答】A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是在进行实验前对温度与细菌繁殖速度关系的一种推测和假定,属于提出假设,该选项理解正确。B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给出的几个温度中,30.5℃时细菌每小时增加倍数是 3.0,是这几个温度中最高的,所以应该得出 “当温度为 30.5℃时,细菌繁殖速度最快” 的结论,而不是 39.2℃,该选项理解错误。C、该实验用不同种类细菌多做几组,目的是排除不同种类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和科学性,而不是单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如果是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是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种细菌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该选项理解错误。D、在科学探究中,必须尊重实验事实,不能修改实验结果的数据来符合预期。实验结果是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客观记录,即使结果与预期不符,也应该分析原因,重新设计实验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不是篡改数据,该选项理解错误。故答案为:A。3.【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归纳指的是经过观察、总结后得出结论。【解答】小组成员在观察了不同鸟类的筑巢行为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方法为:归纳法。故答案为:C。4.【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提出问题: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情境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呈低龄、高发态势?” 。(2)建立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是为验证假设而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方法等,包括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等。(4)收集事实与证据:是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等方式获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视力筛查就是通过专业手段获取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的数据,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解答】科学探究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其中,“视力筛查”项目的进行是为了获得学生的视力情况,这属于在科学探究环节中对现象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所以该活动被归类为“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是一个具体的实验操作的过程,属于搜集证据的环节。故答案为:C。6.【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正脊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故答案为:D。7.【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购买蜜柚,“用手来掂量一下”,然后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用手来掂量一下”这个环节,根据重量判断蜜柚品质的好坏,类似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证据,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前期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相关的信息,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制作成文本或图表;设计方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方案筛选,分析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筛选出最佳方案;设计制作,根据筛选出的最佳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改进,对设计制作出的模型或原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反思并改进模型或原型;展示交流,对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交流。【解答】该同学在日常使用用电器的过程中发现了插销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因此打算设计更新型的插头,属于发现和明确问题的过程。故答案为:A。9.【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 A.提出问题是指发现某种现象后提出疑问,小明的行为并非提出问题,A错误。B.作出猜想是对问题的原因等进行猜测,小明更换电池不属于作出猜想,B错误。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是针对问题设计方案并实施,小明发现小电风扇不转,通过更换电池这一具体操作来尝试解决问题,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正确。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小明更换电池时还未到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这一步,D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前期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相关的信息,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制作成文本或图表;设计方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方案筛选,分析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筛选出最佳方案;设计制作,根据筛选出的最佳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改进,对设计制作出的模型或原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反思并改进模型或原型;展示交流,对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交流。【解答】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任何工程实践中,首先得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像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要先明确比如是要展示三球的何种运动关系,是地球、月球、太阳的公转自转关系,还是其他特定的三球运动情况等。只有明确了问题,后续的设计和制作才有方向,所以这是工程实践的起始点。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明确问题后,就要考虑各种限制条件来进行设计。例如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可能会受到材料成本、制作工艺难度、展示场地大小等条件限制。在这些限制下,设计出模型的结构、运动方式等具体方案,所以这一步紧跟在明确问题之后。①制作一个模型。有了设计方案,接下来就是按照设计把模型制作出来。将设计从图纸或设想转化为实际的模型,这是将前面的规划付诸实践的关键步骤。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模型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测试,看看是否能达成最初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是否能准确展示预定的运动关系。通过测试发现模型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评估并加以改进,使模型更加完善。③发布成果。当模型经过测试、评估和改进,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后,就可以将成果发布出来,向他人展示这个三球运动演示模型的成果和意义等。综合以上分析,符合工程实践过程的是⑤②①④③。故答案为:D。11.【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故答案为:B。12.【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故选:D。13.【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故答案为:C。14.【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提出问题:是对研究对象或现象产生疑问,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或推测。制定计划:是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等,以验证假设。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解答】A、甲同学提出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相关因素的疑问,属于提出问题环节,A 选项匹配。B 、乙同学说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影响因素的一种推测,属于作出猜想或假设环节,B 选项匹配。C、丙同学描述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 LED 红蓝光持续照射”,这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变量(是否进行 LED 红蓝光照射)和对照组(不进行光照的一组),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 选项匹配。D 、丁同学说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这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而不是表达与交流环节,表达与交流环节应该是将实验的过程、结果等与他人分享交流,D 选项不匹配。故答案为: D。15.【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在探究实验中,通常不添加自变量的组为对照组,即应是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为 0% 的组起对照作用,而不是第二组,A 错误。B、题干未给出具体实验数据,但一般来说,探究香烟烟雾危害的实验,若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越高,红肚玻璃鱼心跳次数越少,才能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仅根据现有表述无法得出该结论,B 错误。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这样可以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C 正确。D、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的,无论是否适量,吸烟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不会有利于身体健康,D 错误。故答案为:C。16.【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A、1和2不能形成对照,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水分,错误.B、2和3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错误.C、3和4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正确.D、1和3能形成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错误.故选:C17.【答案】④③②⑥⑤①;③;⑥【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据此作答。(2)”估计“是一种猜测;同学测量体温,可以获得数据。【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③建立猜测和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⑥获取事实与证据。18.【答案】(1)光照(2)水分(或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3)两个实验中的蚯蚓大多数(或全部)均爬向左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实验的问题、假设、结论最好一致。【解答】(1)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据图可见实验1的变量是光,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2)实验2的变量是水,如干纸巾和湿纸巾,如果蚯蚓多次在湿纸巾上,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3)若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两个实验的结果:两个实验中的蚯蚓大多数(或全部)均爬向左侧。19.【答案】(1)控制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2)C(3)A同学【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2)通过比较“被测试者接到的地方到尺下端的距离”来说明反应快慢。是利用了转换法;(3)根据表格数据和图象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知: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时应尽可能控制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或拇指对准零刻度线)相同;(2)通过比较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来说明反应快慢,这是利用了转换法;A、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是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蜗牛触角的形态等细节,采用的是放大法,不是转换法,该选项错误。B、让芝麻钻入黄豆的缝隙模拟分子间存在间隙,是用宏观的现象来模拟微观的分子情况,属于类比法,不是转换法,该选项错误。C、音叉插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其正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这种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转换为容易观察的水花溅起的现象,运用的是转换法,与题目中实验所用方法相同,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 C。(3)由图乙知尺子在下落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表格数据知,AB两同学听音乐和不听音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之差都是2cm,但越往下尺子落得越快,下落的时间越短,受“听音乐”影响小,由表格知B同学尺子下落的距离小,速度慢,同样下落2cm,B同学的反应时间长,所以受“听音乐”影响更大的是B同学。20.【答案】(1)孵出的蝌蚪数(2)水温不同;B组水温改为22℃【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孵出的蝌蚪数来比较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A组河水孵出的蝌蚪数28只;B蒸馏水孵出的蝌蚪数9只,说明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有影响。(2)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及改进方法:除水质这个变量不同外,温度也不相同,应该将B组的水温改为22℃。1 / 1【浙教版2024】七上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1·衢州)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①相信这种说法②建立新的假设③查找资料研究④亲自动手实验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实验研究也称为实验性研究,是收集直接数据的一种方法。【解答】 ①相信这种说法,对结论的认可,不是获取证据;故 ① 错误;②建立新的假设, 不是获取证据,而是建立假设;故 ②错误;③查找资料研究,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 ③正确;④亲自动手实验,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 ④正确;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 ⑤正确;故答案为:D。2.(2025七上·上城期末)某校学习小组想研究“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对整个探究过程理解正确的是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20.5 2.030.5 3.036.0 2.539.2 1.2A.“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属于提出假设B.根据结果可得出“当温度为39.2℃时,细菌繁殖速度最快”的结论C.该实验用不同种类细菌多做几组,目的是数据取平均减小实验误差D.实验需要修改结果中的数据,才能使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通常是对自然现象或未知事物产生的疑问,例如 “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问题。作出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的一种猜测或假定,如本题中 “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它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提供了方向。制定计划: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等,要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准确地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得出关于研究问题的结论。表达和交流: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接受他人的质疑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解答】A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是在进行实验前对温度与细菌繁殖速度关系的一种推测和假定,属于提出假设,该选项理解正确。B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给出的几个温度中,30.5℃时细菌每小时增加倍数是 3.0,是这几个温度中最高的,所以应该得出 “当温度为 30.5℃时,细菌繁殖速度最快” 的结论,而不是 39.2℃,该选项理解错误。C、该实验用不同种类细菌多做几组,目的是排除不同种类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和科学性,而不是单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如果是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是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种细菌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该选项理解错误。D、在科学探究中,必须尊重实验事实,不能修改实验结果的数据来符合预期。实验结果是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客观记录,即使结果与预期不符,也应该分析原因,重新设计实验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不是篡改数据,该选项理解错误。故答案为:A。3.(2025七下·乌市月考)在观察到燕子、麻雀、喜鹊、啄木鸟等鸟类的筑巢行为后,某科学小组得出了“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这一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 )A.分析 B.类比 C.归纳 D.比较【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归纳指的是经过观察、总结后得出结论。【解答】小组成员在观察了不同鸟类的筑巢行为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方法为:归纳法。故答案为:C。4.(2025七上·滨江期末)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低龄、高发态势,危及人民体质健康和国家安全。滨江区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免费视力筛查项目,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保驾护航。“视力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提出问题: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情境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呈低龄、高发态势?” 。(2)建立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比如 “儿童青少年近视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是为验证假设而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方法等,包括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等。(4)收集事实与证据:是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等方式获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视力筛查就是通过专业手段获取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的数据,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解答】科学探究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其中,“视力筛查”项目的进行是为了获得学生的视力情况,这属于在科学探究环节中对现象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所以该活动被归类为“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2025七上·慈溪期末)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探究过程中,有同学提出: “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 C.搜集证据 D.交流评价【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是一个具体的实验操作的过程,属于搜集证据的环节。故答案为:C。6.(2025·浙江模拟)“为3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可以获得学生的脊柱曲度、体质指标等信息。“正脊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正脊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故答案为:D。7.(2025七上·拱墅期末)在购买蜜柚时,我们习惯用手掂一掂蜜柚,感受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由此判断蜜柚品质的好坏。就“感受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分析证据 D.得出结论【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购买蜜柚,“用手来掂量一下”,然后根据蜜柚是否有沉甸甸的感觉来判断蜜柚的品质好坏;“用手来掂量一下”这个环节,根据重量判断蜜柚品质的好坏,类似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证据,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2025七上·鄞州期末)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工程产品。某同学在使用某款插座时,发现无法同时插入两个插头,如图所示。因此他打算设计一款新插座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属于工程实践的A.明确问题 B.设计方案 C.实施计划 D.检验作品【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前期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相关的信息,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制作成文本或图表;设计方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方案筛选,分析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筛选出最佳方案;设计制作,根据筛选出的最佳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改进,对设计制作出的模型或原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反思并改进模型或原型;展示交流,对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交流。【解答】该同学在日常使用用电器的过程中发现了插销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因此打算设计更新型的插头,属于发现和明确问题的过程。故答案为:A。9.(2025七上·金华期末)小明发现手持小电风扇不会转动了,于是对其进行了更换电池的操作,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 A.提出问题是指发现某种现象后提出疑问,小明的行为并非提出问题,A错误。B.作出猜想是对问题的原因等进行猜测,小明更换电池不属于作出猜想,B错误。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是针对问题设计方案并实施,小明发现小电风扇不转,通过更换电池这一具体操作来尝试解决问题,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正确。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小明更换电池时还未到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这一步,D错误。故答案为:C。10.(2025七上·余杭期末)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是一个工程实践的过程,其流程有:①制作一个模型, 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③发布成果, 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下列符合工程实践的过程是A.②⑤①③④ B.②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①④③【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前期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相关的信息,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制作成文本或图表;设计方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方案筛选,分析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筛选出最佳方案;设计制作,根据筛选出的最佳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改进,对设计制作出的模型或原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反思并改进模型或原型;展示交流,对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交流。【解答】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任何工程实践中,首先得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像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要先明确比如是要展示三球的何种运动关系,是地球、月球、太阳的公转自转关系,还是其他特定的三球运动情况等。只有明确了问题,后续的设计和制作才有方向,所以这是工程实践的起始点。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明确问题后,就要考虑各种限制条件来进行设计。例如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可能会受到材料成本、制作工艺难度、展示场地大小等条件限制。在这些限制下,设计出模型的结构、运动方式等具体方案,所以这一步紧跟在明确问题之后。①制作一个模型。有了设计方案,接下来就是按照设计把模型制作出来。将设计从图纸或设想转化为实际的模型,这是将前面的规划付诸实践的关键步骤。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模型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测试,看看是否能达成最初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是否能准确展示预定的运动关系。通过测试发现模型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评估并加以改进,使模型更加完善。③发布成果。当模型经过测试、评估和改进,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后,就可以将成果发布出来,向他人展示这个三球运动演示模型的成果和意义等。综合以上分析,符合工程实践过程的是⑤②①④③。故答案为:D。11.(2025七上·余杭期末)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食盐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合作与交流【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故答案为:B。12.(2025七上·椒江期末) 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7月26日在巴黎开幕。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C.建立假设 D.获取事实与证据【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等方式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故选:D。13.(2024七上·义乌期中) 国庆节小雷在家中阅读,发现书本配图中打开了瓶塞的暖水瓶口有大量白气冒出。马上起身试验,发现家中的暖水瓶打开瓶盖后不冒“白气”,非常疑惑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冷库,看到很多“白气”。划线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故答案为:C。14.(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同学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叙述,他们的叙述与探究环节不匹配的是甲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乙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丙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LED红蓝光持续照射丁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A.甲为提出问题 B.乙为作出猜想或假设C.丙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丁为表达与交流【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提出问题:是对研究对象或现象产生疑问,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或推测。制定计划:是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等,以验证假设。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解答】A、甲同学提出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相关因素的疑问,属于提出问题环节,A 选项匹配。B 、乙同学说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影响因素的一种推测,属于作出猜想或假设环节,B 选项匹配。C、丙同学描述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 LED 红蓝光持续照射”,这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变量(是否进行 LED 红蓝光照射)和对照组(不进行光照的一组),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 选项匹配。D 、丁同学说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这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而不是表达与交流环节,表达与交流环节应该是将实验的过程、结果等与他人分享交流,D 选项不匹配。故答案为: D。15.(2025七上·椒江期末)为探究香烟烟雾的危害,某兴趣小组观察和记录了红肚玻璃鱼在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液中的心跳次数,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 加入溶液 平均心跳次数(每分钟)第一组 200 毫升清水 66第二组 200毫升含 1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82第三组 200毫升含 2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95第四组 200毫升含 3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71根据上述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组实验起对照作用B.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D.此实验可获得启示:适量吸烟能提高心跳次数,有利于身体健康【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在探究实验中,通常不添加自变量的组为对照组,即应是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为 0% 的组起对照作用,而不是第二组,A 错误。B、题干未给出具体实验数据,但一般来说,探究香烟烟雾危害的实验,若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越高,红肚玻璃鱼心跳次数越少,才能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仅根据现有表述无法得出该结论,B 错误。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这样可以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C 正确。D、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的,无论是否适量,吸烟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不会有利于身体健康,D 错误。故答案为:C。16.(浙教版科学七下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综合训练基础强化)为了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表中的组别( )组别 温度 水分 萌发情况1 25℃ 没水 不萌发2 0℃ 水半淹种子 不萌发3 25℃ 水半淹种子 萌发4 25℃ 水淹没种子 不萌发A.1和2 B.2和3 C.3和4 D.1和3【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A、1和2不能形成对照,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水分,错误.B、2和3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错误.C、3和4能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正确.D、1和3能形成对照试验,能验证大豆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7.(2024七上·宁波期中)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⑥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 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 号表示)。【答案】④③②⑥⑤①;③;⑥【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据此作答。(2)”估计“是一种猜测;同学测量体温,可以获得数据。【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③建立猜测和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⑥获取事实与证据。三、实验探究题18. 为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一的变量是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 (3)若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请你预测上述两个实验的结果: 。【答案】(1)光照(2)水分(或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3)两个实验中的蚯蚓大多数(或全部)均爬向左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实验的问题、假设、结论最好一致。【解答】(1)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据图可见实验1的变量是光,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2)实验2的变量是水,如干纸巾和湿纸巾,如果蚯蚓多次在湿纸巾上,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3)若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两个实验的结果:两个实验中的蚯蚓大多数(或全部)均爬向左侧。19.(2025八上·上城期末)为测量人的反应快慢,A、B两位同学按图甲所示做好准备,直尺保持竖直状态,0刻度端朝下且位于被测试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A同学突然松开直尺,B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B 同学捏住尺的那个位置刻度。重复上述实验,求出平均值。再让B同学在听音乐时,进行上述实验。接着A、B同学交换角色,再重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被测试者 A同学 B同学不听音乐 听音乐 不听音乐 听音乐刻度距离(厘米) 23 25 19 21(1)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操作时应尽可能控制相同的量有 。 (写出一点)(2)本实验通过观察刻度距离来反映人的反应快慢,这与以下____用到了相同的科学方法。A.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B.让芝麻钻入黄豆的缝隙模拟分子间存在间隙C.音叉插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其正在振动(3)听音乐对A、B同学反应快慢都有影响。若尺子在下落时通过的路程s与时间t存在如图乙所示的关系,则两同学与各自“不听音乐”时相比受“听音乐”影响更小的是 。【答案】(1)控制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2)C(3)A同学【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2)通过比较“被测试者接到的地方到尺下端的距离”来说明反应快慢。是利用了转换法;(3)根据表格数据和图象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知: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时应尽可能控制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或拇指对准零刻度线)相同;(2)通过比较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来说明反应快慢,这是利用了转换法;A、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是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蜗牛触角的形态等细节,采用的是放大法,不是转换法,该选项错误。B、让芝麻钻入黄豆的缝隙模拟分子间存在间隙,是用宏观的现象来模拟微观的分子情况,属于类比法,不是转换法,该选项错误。C、音叉插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其正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这种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转换为容易观察的水花溅起的现象,运用的是转换法,与题目中实验所用方法相同,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 C。(3)由图乙知尺子在下落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表格数据知,AB两同学听音乐和不听音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之差都是2cm,但越往下尺子落得越快,下落的时间越短,受“听音乐”影响小,由表格知B同学尺子下落的距离小,速度慢,同样下落2cm,B同学的反应时间长,所以受“听音乐”影响更大的是B同学。2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项目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A组 河水 500mL 22℃ 30 个 28 只B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 个 9 只(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2)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及改进方法: 。【答案】(1)孵出的蝌蚪数(2)水温不同;B组水温改为22℃【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孵出的蝌蚪数来比较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A组河水孵出的蝌蚪数28只;B蒸馏水孵出的蝌蚪数9只,说明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有影响。(2)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及改进方法:除水质这个变量不同外,温度也不相同,应该将B组的水温改为22℃。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七上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浙教版2024】七上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