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2024】七上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2024】七上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浙教版2024】七上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鄞州期中)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学说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对于细胞的研究已经完善,不需要深入研究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023·舟山)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时会膨胀发软
B.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会产生抗体
C.蜗牛受到触碰时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在光照的影响下会转动
4.(2025·江北模拟)2025年5月,宁波北仑连续数晚出现罕见的“蓝眼泪”,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观赏。经研究,这种现象主要由海洋浮游生物夜光藻聚集引起。当受到外界扰动等刺激时,夜光藻会发出蓝色荧光。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繁殖 B.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C.生物能遗传和变异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2025·浙江模拟)支原体肺炎是由单细胞生物———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疾病,初期可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会黏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以获取养料。下列关于肺炎支原体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有细胞结构 B.能进行新陈代谢
C.有反射活动 D.可以生长繁殖
6.如图所示为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7.(2025七上·浙江期末)智能微型机器人可以借助“电子大脑”实现自主行走、折叠,按指令完成加速、转弯等。下列特征能判断它属于非生物的是
A.能自主行走 B.不能生长发育
C.能按照指令完成动作 D.能折叠改变形状
8.(2025七上·慈溪期末)下列不能作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  )
A.雌性水滴鱼能产卵 B.可自主生长
C.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D.能从海底浮起
9.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想将视野从甲调节成乙,则他首先需要调节图丙中的(  )
A.①粗准焦螺旋 B.②细准焦螺旋
C.③转换器 D.④载玻片
10.(2025·浙江会考)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如图所示,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11.(2025·文成模拟)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的①是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内的物像,以便快速找到图乙
B.向下移动载玻片,可以使图乙中的A点移动到图乙视野最中间
C.图甲的②是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可以使图丙中的视野更明亮
D.图甲的③是粗准焦螺旋,调节粗准焦螺旋可使图丙中的视野更清晰
12.(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机器狗”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搬运铁饼
B.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
C.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13.(2022七上·长兴期中)如图,可以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  )
A. B.
C. D.
14.杉叶藻是一种多年水生开花植物。某同学用镊子取一片幼嫩的杉叶藻小叶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杉叶藻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B.在视野丙中有黑色圆圈,是因为取材太厚细胞发生了重叠
C.图中若转动⑤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③
D.显微镜观察到叶绿体的流动方向如图戊,那么实际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15.(2025九下·衢州模拟)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使染色效果最明显,应将碘液滴加在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6.(2025九下·义乌月考)小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
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斑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口腔上皮细胞
二、填空题
17.(2024七上·萧山月考)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 “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两种生物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模式图,据图回答:
(1) 甲、乙两图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图,依据是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液泡、     。
(2)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些生命活动需要在     (填序号)的控制下进行。
(3) 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丙图反映了细胞结构[②]具有     的功能。
18.(2024七上·浙江期中)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某同学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⑤代表的结构名称是   。
(2)为进一步模拟细胞结构的功能,选择   (选填“保鲜膜”或“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   。
19.(2024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模型。
(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填“甲”或“乙”)。
(2)图中②③④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其中   (填序号,下同)具有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功能,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20.(2024七上·平湖期中)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若光线过强,需要调节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   。
(2)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就图2看到的视野推测合理的操作顺序依次是   。
(3)C图中的像没有在视野的正中央,需要将装片向   (填“左”或“右”)移动。
(4)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的染液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
21.(2025七上·南浔期末)某同学在实验室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相应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问题:
(1)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为了能使光线透过材料,观察到清晰的物象,对观察材料的要求是:    。
(2)该同学按图一所示步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步骤③时,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   。
(3)他在显微镜低倍镜视野中看到图二中甲所示物像,想使用高倍镜更详细地观察细胞结构,他先将装片往   方向移,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观察到如图二中乙所示物像,此时应调节   ,使物像更加清晰。
22.(2025七上·鄞州期末)实验课上,某同学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
(1)图甲是老师准备的部分实验器材。他在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   (填字母)。
(2)图乙为该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其中图①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的作用是   。
(3)放上装片,该同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丙所示,其目的是为了   。
(4)如图丁是该同学换用高倍镜观察前后的两个视野,视野中始终存在污物,且位置不变。由此可以推测污物在   上。
四、综合题
23.(2024七上·杭州月考)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用橡皮泥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如图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图,如下表是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请回答: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1)图甲是小科制作的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
(2)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理由是   。
(3)图乙是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 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换上高倍物镜前后视野中图像变化,请写出小科的准确操作主要步骤:   。
24.(2025七上·滨江期末)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细胞模型制作”的学习活动,并对制作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和改进。
(1)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应选择哪种材料,并说明理由.   ;
【评价模型作品】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结构完整性 结构正确且完整 结构不完整 结构有错误
指标二:材料适配度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两个结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一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指标三:    …… …… ……
(2)请在指标三处增加一项评价指标   ;
(3)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模型,根据评价指标一,他的作品被评定为待改进,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1)细胞的发现罗伯特 胡克: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许多类似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 “细胞”。但实际上,他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并非完整的细胞。这一发现开启了人们对细胞微观世界的探索之门。
列文虎克: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如细菌、红细胞等,进一步扩大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2)细胞学说的建立
主要创立者: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解答】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实为细胞壁),他并没有发现完整的细胞,故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B错误。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对植物和动物细胞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们提出了著名的细胞学说。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细胞学相关知识造福于人类,故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指:1.细胞都是由细胞产生的;
2.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ABC符合细胞学说的概念,而C选项中有些细胞的结构中是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
3.【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是由于吸水造成的,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故A符合题意;
BCD.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都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能繁殖、能生长、能进行新陈代谢、能遗传和变异等。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夜光藻在受到外界扰动等刺激时,会发出蓝色荧光,可知夜光藻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细胞结构: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细胞结构组成。
(2)新陈代谢:作为生物,肺炎支原体能够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能进行新陈代谢 。
(3)反射活动: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进行反射活动。
(4)生长繁殖:肺炎支原体作为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能力,能够繁殖后代增加个体数量。
【解答】A、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结构 ,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肺炎支原体能进行新陈代谢,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肺炎支原体无神经系统,不能进行反射活动,该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肺炎支原体可以生长繁殖 ,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解答】 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图中①为安放标本;②为镜筒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③为对光,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④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 C。
7.【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智能微型机器人虽然可以借助“电子大脑”实现自主行走、折叠,按指令完成加速、转弯等,但是智能微型机器人属于非生物,生物能呼吸,机器人不能生长发育,所以“不能生长发育”可以判断智能微型机器人不属于生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有遗传和变异对的特性。
【解答】A、雌性水滴鱼能够产卵说明它能够繁殖,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
B、可自主生长属于生物的特征,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B不符合题意;
C、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C不符合题意;
D、能从海底浮起不能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
【解答】 由图可知,由图1到图2的过程是细胞放到的过程,而目标不是处于视野中央,所以在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即移动④载玻片。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相关知识点。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当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放大倍数为5×10=50倍;当目镜改为15×,物镜不变时,放大倍数变为15×10=150倍。
(2)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且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相乘得到的。初始状态下,目镜为5×,物镜为10×,总放大倍数为5×10=50×。当目镜改为15×时,总放大倍数变为15×10=150×。
放大倍数增加,视野范围会减小,因此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会减少。具体来说,放大倍数增加了3倍(150× / 50×),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会减少到原来的1/3。即横、纵各3个,中间一个共有,实为5个。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甲中:①目镜、②反光镜、③粗准焦螺旋,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方法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图甲的①是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故A错误;
B.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向上移动载玻片,可以使图乙中的A点移动到图乙视野最中间,故B错误;
C.凹面镜能聚光,反射的光线更强。故图甲的②是反光镜,使用凹面镜,可以使图丙中的视野更明亮,故C正确;
D.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图甲的③是粗准焦螺旋,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图丙中的视野更清晰,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不一定是生物。
【解答】机器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繁殖和成长,不符合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知识点】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解答】A、是神经细胞,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故A错误;
B、是植物细胞,故B错误 ;
C、是保卫细胞,半月形的细胞,故C错误;
D、是口腔上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图甲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 A.由题干“杉叶藻是一种多 年水生开花植物,叶片薄,叶绿体大而清晰’的描述可以看出,杉叶藻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不符合题意;
B、视野丁中有许多色圆圈,这些黑色圆圈是气泡,造成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盖玻片盖的不当。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不符合题意;
C、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根据图示显微镜的侧面观察,需要逆时针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③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观察的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不变,所以光学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一个细胞,细胞质中叶绿体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该细胞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就是顺时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判断。
【解答】 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故染色时将碘液滴加在字母c处,即吸水纸的对侧,便于染色充分。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步骤1~6为装片制作)
7.观察:参照《显微镜使用》;
8.绘图:先用铅笔,根据观察到的图象(不能抄书,看到什么画什么),轻轻画出轮廓.经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用阴影、涂黑表示暗处).字尽量注在图右侧,用尺引出水平指示线,然后注字;在图下方写上所画图形名称.
【解答】A、盖盖玻片时,应一侧先接触小液滴,再缓慢放下,A的盖玻片未接触液滴,故A错误。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乙图中①的物镜比②的短,放大倍数更小,所以①中观察的细胞数目比②多,故B正确。
C、对光时,眼睛注视目镜,而不是物镜;故C错误。
D、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乙;细胞壁
(2)④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可通过观察是否有液泡、细胞壁等判断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2)细胞中对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的是细胞核。
(3)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
【解答】(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所以图乙是动物细胞。
(2)4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整个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②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保护细胞。
18.【答案】(1)液泡
(2)细纱网;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纱网能够模拟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知识点】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液泡中的细胞液溶有多种物质,例如柠檬汁很酸,这些酸性物质就来自与液泡。
(2)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应选择透过性较好的材料来制作。
【解答】(1)⑤代表的结构是液泡,内部的液体是细胞液,细胞液中溶有糖类等物质。
(2)应使用细沙网来代表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若使用保鲜膜,物质不能进出细胞。
19.【答案】(1)甲
(2)②;③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注意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2)④是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
【解答】(1)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液泡等,动物细胞中没有,所以甲是植物细胞。
(2)②是细胞膜,有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③是细胞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场所。
20.【答案】(1)反光镜
(2)CABD
(3)左
(4)碘液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中,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共同调节光线的强弱。当光线过强时,可通过调小光圈和使用平面镜来减少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在观察时,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同时,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3)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需要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
【解答】(1)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光线过强,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来调节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强度,从而获得适合观察的亮度。光圈可以控制进入光路的光量,而反光镜用于调整光源方向和光线量。
(2)根据图2中视野的变化情况推测:首先在视野C中发现物像,但不在视野中央,需调整装片位置,将物像移至中央,形成视野A;然后发现细胞过下,于是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形成视野B;接着发现物像不清晰,所以需要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得到视野D。故合理的操作顺序为CABD。
(3)显微镜下的视野移动与实际样品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图中C像的位置在视野偏左,要将其移到中央,实际上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使用碘液对细胞结构进行染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1)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光线过强,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来调节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强度,从而获得适合观察的亮度。光圈可以控制进入光路的光量,而反光镜用于调整光源方向和光线量。
(2)根据图2中视野的变化情况推测:首先在视野C中发现物像,但不在视野中央,需调整装片位置,将物像移至中央,形成视野A;然后发现细胞过下,于是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形成视野B;接着发现物像不清晰,所以需要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得到视野D。故合理的操作顺序为CABD。
(3)显微镜下的视野移动与实际样品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图中C像的位置在视野偏左,要将其移到中央,实际上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使用碘液对细胞结构进行染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1.【答案】(1)薄而透明
(2)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3)左上方;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为:擦→滴→刮→涂→盖→染→吸。图一中,①均匀涂抹在液滴中,②刮取细胞,③滴生理盐水,④盖盖玻片,⑤染色。
【解答】(1)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使光线能透过材料。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取材前,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即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二中甲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往左上方移动,这样物像才能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
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时,物像可能会变得模糊,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因为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从而使物像更加清晰。而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较大,在高倍镜下一般不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22.【答案】(1)CG
(2)①②③⑤④;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防止物镜碰到载玻片
(4)目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解答】(1)(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①“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来形态。②“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③“抹”,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⑤“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产生。④“染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他在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C刀片。图乙为该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③⑤④,其中图①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
(3)放上装片,该同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丙所示,其目的是为了压破玻片或损伤镜头。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如图丁是该同学换用高倍镜观察前后的两个视野,视野中始终存在污物,且位置不变。由此可以推测污物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
23.【答案】(1)植物细胞;细胞中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
(2)良好;没有标注液泡和细胞质
(3)向右移动装片,使物像处于视野中央;再调节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解答】(1)由图可知,甲细胞中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属于植物细胞。
(2)图中液泡和细胞质没有进行标注,所以存在名称标注有遗漏的温度,故评价为:良好。
(3)要观察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侧,物体实际在左侧,所以应先向右移动装片,使物像出现在视野中央,再调整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若视野较暗,则使用凹面镜使视野变亮,最终调整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
24.【答案】(1)细纱网;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美观与成本、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
(3)模型中多了叶绿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1)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应选择细纱网,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增加美观度作为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评估模型的制作质量;因此在指标三处应加上美观与成本、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等。
(3)模型结构有错误,无法准确反映细胞的真实结构。例如: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模型中多画了叶绿体。
(1)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应选择细纱网,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增加美观度作为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评估模型的制作质量;因此在指标三处应加上美观与成本、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等。
(3)模型结构有错误,无法准确反映细胞的真实结构。例如: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模型中多画了叶绿体。
1 / 1【浙教版2024】七上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鄞州期中)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学说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对于细胞的研究已经完善,不需要深入研究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1)细胞的发现罗伯特 胡克: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许多类似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 “细胞”。但实际上,他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并非完整的细胞。这一发现开启了人们对细胞微观世界的探索之门。
列文虎克: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如细菌、红细胞等,进一步扩大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2)细胞学说的建立
主要创立者: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解答】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实为细胞壁),他并没有发现完整的细胞,故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B错误。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对植物和动物细胞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们提出了著名的细胞学说。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细胞学相关知识造福于人类,故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3·舟山)细胞学说的提出在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指:1.细胞都是由细胞产生的;
2.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ABC符合细胞学说的概念,而C选项中有些细胞的结构中是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
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时会膨胀发软
B.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会产生抗体
C.蜗牛受到触碰时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在光照的影响下会转动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是由于吸水造成的,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故A符合题意;
BCD.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都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4.(2025·江北模拟)2025年5月,宁波北仑连续数晚出现罕见的“蓝眼泪”,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观赏。经研究,这种现象主要由海洋浮游生物夜光藻聚集引起。当受到外界扰动等刺激时,夜光藻会发出蓝色荧光。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繁殖 B.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C.生物能遗传和变异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能繁殖、能生长、能进行新陈代谢、能遗传和变异等。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夜光藻在受到外界扰动等刺激时,会发出蓝色荧光,可知夜光藻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答案为:D。
5.(2025·浙江模拟)支原体肺炎是由单细胞生物———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疾病,初期可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会黏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以获取养料。下列关于肺炎支原体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有细胞结构 B.能进行新陈代谢
C.有反射活动 D.可以生长繁殖
【答案】C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细胞结构: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细胞结构组成。
(2)新陈代谢:作为生物,肺炎支原体能够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能进行新陈代谢 。
(3)反射活动: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进行反射活动。
(4)生长繁殖:肺炎支原体作为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能力,能够繁殖后代增加个体数量。
【解答】A、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结构 ,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肺炎支原体能进行新陈代谢,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肺炎支原体无神经系统,不能进行反射活动,该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肺炎支原体可以生长繁殖 ,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如图所示为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解答】 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图中①为安放标本;②为镜筒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③为对光,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④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 C。
7.(2025七上·浙江期末)智能微型机器人可以借助“电子大脑”实现自主行走、折叠,按指令完成加速、转弯等。下列特征能判断它属于非生物的是
A.能自主行走 B.不能生长发育
C.能按照指令完成动作 D.能折叠改变形状
【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智能微型机器人虽然可以借助“电子大脑”实现自主行走、折叠,按指令完成加速、转弯等,但是智能微型机器人属于非生物,生物能呼吸,机器人不能生长发育,所以“不能生长发育”可以判断智能微型机器人不属于生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5七上·慈溪期末)下列不能作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  )
A.雌性水滴鱼能产卵 B.可自主生长
C.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D.能从海底浮起
【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有遗传和变异对的特性。
【解答】A、雌性水滴鱼能够产卵说明它能够繁殖,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
B、可自主生长属于生物的特征,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B不符合题意;
C、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能够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C不符合题意;
D、能从海底浮起不能做为水滴鱼属于生物的依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想将视野从甲调节成乙,则他首先需要调节图丙中的(  )
A.①粗准焦螺旋 B.②细准焦螺旋
C.③转换器 D.④载玻片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
【解答】 由图可知,由图1到图2的过程是细胞放到的过程,而目标不是处于视野中央,所以在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即移动④载玻片。
故选D。
10.(2025·浙江会考)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如图所示,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相关知识点。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当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放大倍数为5×10=50倍;当目镜改为15×,物镜不变时,放大倍数变为15×10=150倍。
(2)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且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相乘得到的。初始状态下,目镜为5×,物镜为10×,总放大倍数为5×10=50×。当目镜改为15×时,总放大倍数变为15×10=150×。
放大倍数增加,视野范围会减小,因此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会减少。具体来说,放大倍数增加了3倍(150× / 50×),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会减少到原来的1/3。即横、纵各3个,中间一个共有,实为5个。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5·文成模拟)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的①是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内的物像,以便快速找到图乙
B.向下移动载玻片,可以使图乙中的A点移动到图乙视野最中间
C.图甲的②是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可以使图丙中的视野更明亮
D.图甲的③是粗准焦螺旋,调节粗准焦螺旋可使图丙中的视野更清晰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甲中:①目镜、②反光镜、③粗准焦螺旋,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方法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图甲的①是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故A错误;
B.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向上移动载玻片,可以使图乙中的A点移动到图乙视野最中间,故B错误;
C.凹面镜能聚光,反射的光线更强。故图甲的②是反光镜,使用凹面镜,可以使图丙中的视野更明亮,故C正确;
D.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图甲的③是粗准焦螺旋,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图丙中的视野更清晰,故D错误。
故选C。
12.(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机器狗”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搬运铁饼
B.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
C.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不一定是生物。
【解答】机器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繁殖和成长,不符合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D。
13.(2022七上·长兴期中)如图,可以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解答】A、是神经细胞,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故A错误;
B、是植物细胞,故B错误 ;
C、是保卫细胞,半月形的细胞,故C错误;
D、是口腔上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杉叶藻是一种多年水生开花植物。某同学用镊子取一片幼嫩的杉叶藻小叶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杉叶藻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B.在视野丙中有黑色圆圈,是因为取材太厚细胞发生了重叠
C.图中若转动⑤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③
D.显微镜观察到叶绿体的流动方向如图戊,那么实际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图甲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 A.由题干“杉叶藻是一种多 年水生开花植物,叶片薄,叶绿体大而清晰’的描述可以看出,杉叶藻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不符合题意;
B、视野丁中有许多色圆圈,这些黑色圆圈是气泡,造成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盖玻片盖的不当。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不符合题意;
C、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根据图示显微镜的侧面观察,需要逆时针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③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观察的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不变,所以光学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一个细胞,细胞质中叶绿体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该细胞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就是顺时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5九下·衢州模拟)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使染色效果最明显,应将碘液滴加在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判断。
【解答】 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故染色时将碘液滴加在字母c处,即吸水纸的对侧,便于染色充分。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2025九下·义乌月考)小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如图),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利用图甲的方式盖盖玻片,可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一般①比②多
C.利用图丙的方式对光,直至视野中出现明亮的光斑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步骤1~6为装片制作)
7.观察:参照《显微镜使用》;
8.绘图:先用铅笔,根据观察到的图象(不能抄书,看到什么画什么),轻轻画出轮廓.经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用阴影、涂黑表示暗处).字尽量注在图右侧,用尺引出水平指示线,然后注字;在图下方写上所画图形名称.
【解答】A、盖盖玻片时,应一侧先接触小液滴,再缓慢放下,A的盖玻片未接触液滴,故A错误。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乙图中①的物镜比②的短,放大倍数更小,所以①中观察的细胞数目比②多,故B正确。
C、对光时,眼睛注视目镜,而不是物镜;故C错误。
D、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7.(2024七上·萧山月考)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 “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两种生物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模式图,据图回答:
(1) 甲、乙两图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图,依据是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液泡、     。
(2)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些生命活动需要在     (填序号)的控制下进行。
(3) 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丙图反映了细胞结构[②]具有     的功能。
【答案】(1)乙;细胞壁
(2)④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可通过观察是否有液泡、细胞壁等判断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2)细胞中对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的是细胞核。
(3)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
【解答】(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所以图乙是动物细胞。
(2)4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整个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②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保护细胞。
18.(2024七上·浙江期中)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某同学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⑤代表的结构名称是   。
(2)为进一步模拟细胞结构的功能,选择   (选填“保鲜膜”或“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   。
【答案】(1)液泡
(2)细纱网;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纱网能够模拟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知识点】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液泡中的细胞液溶有多种物质,例如柠檬汁很酸,这些酸性物质就来自与液泡。
(2)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应选择透过性较好的材料来制作。
【解答】(1)⑤代表的结构是液泡,内部的液体是细胞液,细胞液中溶有糖类等物质。
(2)应使用细沙网来代表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若使用保鲜膜,物质不能进出细胞。
19.(2024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橡皮泥制作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模型。
(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填“甲”或“乙”)。
(2)图中②③④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其中   (填序号,下同)具有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功能,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答案】(1)甲
(2)②;③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注意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2)④是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
【解答】(1)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液泡等,动物细胞中没有,所以甲是植物细胞。
(2)②是细胞膜,有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③是细胞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场所。
20.(2024七上·平湖期中)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若光线过强,需要调节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   。
(2)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就图2看到的视野推测合理的操作顺序依次是   。
(3)C图中的像没有在视野的正中央,需要将装片向   (填“左”或“右”)移动。
(4)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的染液是   。
【答案】(1)反光镜
(2)CABD
(3)左
(4)碘液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中,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共同调节光线的强弱。当光线过强时,可通过调小光圈和使用平面镜来减少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在观察时,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同时,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3)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需要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
【解答】(1)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光线过强,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来调节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强度,从而获得适合观察的亮度。光圈可以控制进入光路的光量,而反光镜用于调整光源方向和光线量。
(2)根据图2中视野的变化情况推测:首先在视野C中发现物像,但不在视野中央,需调整装片位置,将物像移至中央,形成视野A;然后发现细胞过下,于是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形成视野B;接着发现物像不清晰,所以需要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得到视野D。故合理的操作顺序为CABD。
(3)显微镜下的视野移动与实际样品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图中C像的位置在视野偏左,要将其移到中央,实际上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使用碘液对细胞结构进行染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1)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光线过强,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来调节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强度,从而获得适合观察的亮度。光圈可以控制进入光路的光量,而反光镜用于调整光源方向和光线量。
(2)根据图2中视野的变化情况推测:首先在视野C中发现物像,但不在视野中央,需调整装片位置,将物像移至中央,形成视野A;然后发现细胞过下,于是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形成视野B;接着发现物像不清晰,所以需要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得到视野D。故合理的操作顺序为CABD。
(3)显微镜下的视野移动与实际样品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图中C像的位置在视野偏左,要将其移到中央,实际上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使用碘液对细胞结构进行染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实验与探究题
21.(2025七上·南浔期末)某同学在实验室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相应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问题:
(1)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为了能使光线透过材料,观察到清晰的物象,对观察材料的要求是:    。
(2)该同学按图一所示步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步骤③时,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   。
(3)他在显微镜低倍镜视野中看到图二中甲所示物像,想使用高倍镜更详细地观察细胞结构,他先将装片往   方向移,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观察到如图二中乙所示物像,此时应调节   ,使物像更加清晰。
【答案】(1)薄而透明
(2)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3)左上方;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为:擦→滴→刮→涂→盖→染→吸。图一中,①均匀涂抹在液滴中,②刮取细胞,③滴生理盐水,④盖盖玻片,⑤染色。
【解答】(1)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使光线能透过材料。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取材前,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即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二中甲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往左上方移动,这样物像才能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
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时,物像可能会变得模糊,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因为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从而使物像更加清晰。而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较大,在高倍镜下一般不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22.(2025七上·鄞州期末)实验课上,某同学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
(1)图甲是老师准备的部分实验器材。他在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   (填字母)。
(2)图乙为该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其中图①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的作用是   。
(3)放上装片,该同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丙所示,其目的是为了   。
(4)如图丁是该同学换用高倍镜观察前后的两个视野,视野中始终存在污物,且位置不变。由此可以推测污物在   上。
【答案】(1)CG
(2)①②③⑤④;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防止物镜碰到载玻片
(4)目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解答】(1)(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①“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来形态。②“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③“抹”,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⑤“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产生。④“染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他在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的材料用具有C刀片。图乙为该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③⑤④,其中图①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
(3)放上装片,该同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丙所示,其目的是为了压破玻片或损伤镜头。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如图丁是该同学换用高倍镜观察前后的两个视野,视野中始终存在污物,且位置不变。由此可以推测污物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
四、综合题
23.(2024七上·杭州月考)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用橡皮泥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如图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图,如下表是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请回答: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1)图甲是小科制作的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
(2)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理由是   。
(3)图乙是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 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换上高倍物镜前后视野中图像变化,请写出小科的准确操作主要步骤:   。
【答案】(1)植物细胞;细胞中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
(2)良好;没有标注液泡和细胞质
(3)向右移动装片,使物像处于视野中央;再调节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
【知识点】观察细胞;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解答】(1)由图可知,甲细胞中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属于植物细胞。
(2)图中液泡和细胞质没有进行标注,所以存在名称标注有遗漏的温度,故评价为:良好。
(3)要观察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侧,物体实际在左侧,所以应先向右移动装片,使物像出现在视野中央,再调整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若视野较暗,则使用凹面镜使视野变亮,最终调整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
24.(2025七上·滨江期末)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细胞模型制作”的学习活动,并对制作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和改进。
(1)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应选择哪种材料,并说明理由.   ;
【评价模型作品】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结构完整性 结构正确且完整 结构不完整 结构有错误
指标二:材料适配度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两个结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一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指标三:    …… …… ……
(2)请在指标三处增加一项评价指标   ;
(3)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模型,根据评价指标一,他的作品被评定为待改进,理由是   。
【答案】(1)细纱网;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美观与成本、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
(3)模型中多了叶绿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1)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应选择细纱网,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增加美观度作为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评估模型的制作质量;因此在指标三处应加上美观与成本、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等。
(3)模型结构有错误,无法准确反映细胞的真实结构。例如: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模型中多画了叶绿体。
(1)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应选择细纱网,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增加美观度作为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评估模型的制作质量;因此在指标三处应加上美观与成本、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等。
(3)模型结构有错误,无法准确反映细胞的真实结构。例如: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模型中多画了叶绿体。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