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1.时空观念 下面年代尺列举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部分大事,其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大事是( )A.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陷落B.军事全盛、定都天京、天京陷落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天京陷落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京陷落2.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国家设立的唯一一个太平天国史专题博物馆。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洪秀全于1853年创立拜上帝会B.洪秀全在南京分封诸王,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C.太平天国起义首先在南京爆发D.太平军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3. 教材改编P16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文献,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个“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 D.《四洲志》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材料中的“新苗”最有可能是( )A.颁布《资政新篇》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反对封建统治D.抵御外来侵略5.历史解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列强认为保护清朝的统治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开始彻底倒向清军。英法不仅出售先进的来福枪给清军,派人帮助训练清军,甚至还直接派兵参战,让太平军吃了不少苦头。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爆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B.沉重打击了英法列强嚣张气焰C.拥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决心D.遭受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6.唯物史观 “推动了这次大爆发(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7.历史解释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巩固了封建统治的根基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C.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革8.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A.维护了国家权益 B.创新了斗争方式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9.原创精编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对清朝统治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的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是“照旧交粮纳税”。这一政策以土地所有者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它不仅保护自耕农的利益,而且也保护地主的土地权和收租权。——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纲领性文献反映了“农民革命的纲领”?这一纲领性文献的颁布有何意义?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文件”成为“一纸空文”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位学者对该纲领性文献的评价侧重点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材料二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矿业等项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3)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说《资政新篇》的颁布“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①处为定都天京;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由盛转衰,②处为天京事变;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③处为天京陷落。D项正确。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排除A项;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后初步建立政权组织,排除B、C两项。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D项符合题意。3.A 4.A 5.D素养提升6.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太平天国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的,故答案选A项。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是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种改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8.A9.(1)《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具有空想性;受当时阶级斗争残酷程度的限制。(2)罗尔纲侧重于评价其革命性、进步性;陈旭麓侧重于评价其空想性、落后性。依托的史料不同;观念和立场不同。(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3)《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化事业。战争环境下局势紧张;缺乏可实施的社会条件;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等等。(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