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内基础过关(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1.周恩来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最能印证这一史实的是( )A.任职黄埔军校 B.参与北伐战争C.领导南昌起义 D.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2.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并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这次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C.中共二大 D.中共三大3.毛泽东作了这样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 D.井冈山会师4.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他率领起义军南下,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自此,中国共产党(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正式创建了人民军队C.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D.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5.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古田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6.史料实证 纪念章是历史的见证。下面的纪念章见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南昌 B.武汉C.井冈山 D.瑞金7.1927年7月26日,江西涂家埠100多名铁路工人连夜抢修好被人炸毁的大铁桥,让叶挺和贺龙率领的部队顺利乘坐专列抵达南昌。叶挺和贺龙率领部队到南昌的目的是( )A.反对袁世凯称帝 B.打击北洋军阀C.抵抗日本的侵略 D.准备武装起义8.毛泽东在总结1927—1930年各地农民武装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要想了解这一重要思想,可以查阅(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文学改良刍议》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9.制作于1933年4月5日的川陕苏区《土地使用证》,是川陕苏区土地革命的珍贵物证。该时期的土地政策应该是( )A.打土豪、分田地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实行耕者有其田D.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10.素养综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由“沉沦”到“奋起”的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候成立并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这时候起,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摘编自张海鹏《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三 毛泽东在湖南和江西农村开展武装斗争,莫斯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没有真正赞成。1931年1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指责毛泽东是“狭隘的经验论”。1934年7月,毛泽东被软禁在于都,直到是年10月长征开始时才被释放。……多年后,毛泽东回忆早年遭受的挫折,乐观地认为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近代中国由“沉沦”转向“奋起”的是哪一政党?它为什么能使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道路创新的史实,并说明其创新点。综上所述,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具备哪些精神品质。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C 2.B3.B 【解析】 根据材料“毛泽东”“秋收时节”“暴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词赞颂的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故答案选B项。4.C 5.C 6.D素养提升7.D8.A 【解析】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著作,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A项正确。9.A10.(1)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3)应具备创新精神,敢于突破传统;要有坚定的信念,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要关心国家命运,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历史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