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1.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关内,他们创作的一批描写东北遭到日军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人民解放战争爆发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与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A.张学良 B.蒋光鼐 C.蔡廷锴 D.杨靖宇3.“民国二十四年,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4. 原创·教材改编P100 “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材料中张学良“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是指( )A.宣布“东北易帜”B.赴西北“围剿”红军C.实行不抵抗政策D.发动西安事变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的抗日游行,民众要求停止内战,收复东北;事变发生十天后,全国各地的学生赴南京请愿,总数达到七万之多。这反映了( )A.国共实现联合抗日B.人民民族意识高涨C.中国局部抗战开始D.学生成为抗日先锋6.家国情怀 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国共产党认为应争取国民党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怀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D.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7.唯物史观 下面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表(部分)。影响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入党条件1921年 中共一大 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加入我们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1923年 中共三大 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党纲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1935年 瓦窑堡会议 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①国共两党之间关系发生变化 ②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③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发生变化 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史料实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1 日本政府于1931年9月24日发表声明:(1)若干中国士兵摧毁南满铁路位于沈阳附近的路轨,并于9月18日午夜袭击我们驻守铁路的卫兵。……(3)我们确实于9月21日派遣若干士兵到那地方,但并非为军事占领,只为消除对南满铁路的威胁史料2 一名日本关东军军官就某一事件的陈述:河本中尉履行他的职责巡守铁路,与几个下属出发前往柳条湖。……他在该地南面约一百米的一处地点引爆一种小型炸药。……当震耳欲聋的爆炸把路轨摧毁时刚好过了晚上十时。与此同时,大队指挥部收到报告,那里的主管随即命令士兵攻击中方军营(1)史料1的声明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日本政府发表该声明的意图何在?史料2中关于该事件的叙述与史料1有何不同?(2)结合史实可知,史料2基本揭示了这一事件的真相。请说明理由。材料二 下面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两份报纸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报道。图1 《中央日报》标题为“张学良率部叛变!国府下令褫职严办”图2 《西北文化日报》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3)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份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两份报纸对该事件持何态度?材料三 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经洛阳返回南京)都欢喜得几乎要发疯了。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至城关,自成人以至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摘自《大公报》(1936年12月26日)(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事件的最后结果。如何理解它“揭开了历史的新页”?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B 2.D 3.C 4.D素养提升5.B 6.B 7.D8.(1)九一八事变。日本政府意图诬告中国军队首先挑起事端,以掩盖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史料2表明是日本军队蓄意挑起九一八事变。(2)史料2为这一事件当事人的陈述,属于第一手资料。(3)西安事变。《中央日报》认为该事件是叛变行为,持否定态度;《西北文化日报》认为该事件是救国行为,持肯定、支持态度。(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