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1.1947年底,解放区各级党政机关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A.开展农村土地革命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C.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转变,是以人民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孟良崮战役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D.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此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A.战略方针正确B.得到人民支持C.获得国际支援D.装备先进武器4.下面新闻报道中的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使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5.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并强调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D.抗日战争胜利前夕6.时空观念 下面的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部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C.建立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D.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7.1948年9月,毛泽东在给林彪等人的电报中写道:“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材料描述的战役( )A.解放了东北全境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8. 跨学科·数学 根据下图所示信息判断,该图的名称应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A.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B.地主与农民数量统计图C.国共两党党员数量统计图D.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数量统计图9. 跨学科·语文 下列毛泽东所写的诗词中能印证南京解放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D.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0.史料实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7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华北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韩丁,在观察了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社会后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对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材料二 美国学者易劳逸在分析了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后说:“国民党在农村的失败——当局无能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极大地削弱了农民对政府的尊敬。这就意味着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频繁征收的苛捐杂税、腐败、绝大部分官员所显示出来的倾向地主阶级反对佃农的偏见,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和主张合法行动的传统的社会价值。结果,农民们不是非难,就是躲避征税和征兵官员。”材料三 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抗战胜利以后流行于国统区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2)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对于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同学则认为材料一更有价值,有同学认为材料三更有价值。你认为哪一则材料更有价值?请简要说明理由。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C 2.B 3.B 4.B 5.C素养提升6.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都很重视农民的利益,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D项符合题意。7.A 8.A9.D 【解析】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秋收起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歌颂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指的是红军长征;“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指的是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故选D项。10.(1)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成功实行了土地改革;国民党失败的农村政策引起了人民的反对;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决策与英明指挥;等等。(符合题意即可)(2)(示例一)认为材料一更有价值。韩丁在当时当地亲自观察了解放区土地改革后说的话是接近历史真实的,他是历史的亲历者。(示例二)认为材料三更有价值。当时流行的民谣道出了广大老百姓对国民党统治不满的心声,是历史真实的反映。(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