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
1.毛泽东曾回忆道:“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提出的问题。”毛泽东如此青睐《新青年》,是因为其提倡(  )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2.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A.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B.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D.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3.历史解释 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9名女学生,其他学校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7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4.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据此判断,“某年”应是(  )
  外交失败,举日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恳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A.1917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4年
5.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由此可见(  )
A.北洋政府反思自身行为
B.五四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C.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实现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6.下表列举了五四运动爆发后社会各界的反应。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学生:用切实方法,挽救危亡 工人:自愿全体齐心,即行罢工 商人:吾辈牺牲光阴、金钱,纯自出良心救国之主张 ……
A.凝聚了民族力量 B.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C.改变了社会习俗 D.抨击了旧道德旧文化
7.以下时间轴呈现了1917—1920年部分史事。据此可推断(  )
A.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8.历史解释 1895年,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却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 B.列强对华态度的改变
C.斗争主导力量的差异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9.项目化学习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救国、强国的责任。李老师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图片——聆听时代呼声】
(1)观察下面两幅图,分别简述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困境。
图1 1914年11月,袁世凯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活动 
图2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
【任务二 研读史料——关注思想内涵】
(2)下面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简述他们掀起的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
陈独秀:“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
蔡元培:“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胡适:著有《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革命,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号召人民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任务三 聚焦热点——进行实践探究】
(3)同学们在图书馆搜集到相关材料(表2),并确立了研究主题(表1)。请你选择一个研究主题,找出能支撑该研究主题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研究主题 主题1:五四运动的真实场景 主题2:五四运动在全国的扩展 主题3:五四运动的影响
表1
①照片 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照片,照片中学生手持标语“还我青岛”
②报刊 《每周评论》:五四运动期间重要刊物,对五四学生游行、上海工人罢工等均有详细报道
③专著 《“五四”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从“欧化”到“以俄为师”,从“放足”到“服饰革命”等
表2
综上所述,谈谈五四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第11课 五四运动
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B
2.D 【解析】 根据材料“1918年”“白话文杂志”“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北京大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并提出三大原则,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D项正确。
3.A
4.B 【解析】 根据材料“外交失败”“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召开巴黎和会,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B项正确。
5.C 6.A
素养提升
7.C
8.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的“公车上书”仅仅是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影响有限;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社会阶层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主导力量强大,影响巨大,C项正确。
9.(1)图1反映了袁世凯独裁专制,妄图复辟帝制,说明维护民主共和任重道远;图2反映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陷入困境,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说明帝国主义列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2)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行文学革命,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等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示例)研究主题:五四运动在全国的扩展。对应材料②。理由: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发表宣言,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4)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当代青年应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五四精神,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