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宝典】浙教版八上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知识大串讲(知识点)(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关宝典】浙教版八上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知识大串讲(知识点)(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 版)八年级上册·第 1 章 对环境的察觉
1.1 感觉世界
01 人的感觉
1、感觉的产生
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人有感受光刺激的眼、
感受声音刺激的耳、感受气味刺激的鼻、感受食物刺激的舌、感受冷热刺激的皮肤……这些感
觉器官内都有能接受某种刺激并产生信息的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会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到大脑,
大脑对接收的信息做出分析、就产生 、 、 、 、 等相应
的感觉。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影响感觉的因素有酒精和药物
会影响人的感觉和反应快慢;有些药物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 。
02 皮肤的感觉
1、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1)皮肤感觉的类型
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具有 觉、 觉和 觉等感觉功能。
(2)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①触摸一般用 ,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②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 ,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③ 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疼痛是身体的一种自卫反应,当身体某个部位受到外部刺
激后,就会通过神经传输到大脑,大脑就会发出指令,让局部远离危险,具有保护作用。
(3)皮肤的其他功能
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水分散失、
、 免受细菌入侵等。
03 鼻和嗅觉
1、嗅觉:嗅觉是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
2、苹果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
3、嗅觉的特点
(1)“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说明嗅觉具有 ;
(2)儿童的嗅觉通常比成年人更灵敏;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会逐渐 ;
(3)同一个体对不同气味敏感程度不同,猫对老鼠、鱼味敏感,对青草味不敏感,为 。
04 舌和味觉
1、味觉:味觉是由溶解性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
2、味觉的类型
味觉可以分为 等,麻、辣、涩是多种刺激 产生的感觉。
3、味蕾
舌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小凸点里有许多 ,味蕾里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
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 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形成味觉的过程
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受各种食物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
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 ,通过神经将 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
味道了,这就是形成 的过程。
5、味觉和嗅觉的联系
(1)人在感冒时,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的灵敏度有时也会减弱,这说明味觉和嗅觉

(2)同学在嗅橙子的同时吃苹果,会产生 的味道。
1.2 声和听觉
0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②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 。
(2) :正在发声的物体。
(3)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
讲话时 扬声器发声 敲鼓时 音叉发声 音叉发声
实验
声带在振动 泡沫粒跳动 纸屑跳动 溅起水花 乒乓球弹起
图示
<名师指点>:音叉—乒乓球实验(重点)
实验 图示 拓展
目的 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现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
注意:在月球实验,
乒乓球 _______________ ①说明 能传播声音;
乒乓球 弹起。
作用 (科学方法: ) ②在月球实验,乒乓球 弹起。
2、声音的传播
(1)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 传声。
(2)介质:能够 声音的物质。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名师指点>:研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
图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可以传播声音 可以传播声音
②___________________
3、声波
(1)声波
振动面的不断振动,介质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
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 是传播声音的形式。
(2)研究声音传播形式的实验
①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我们把它叫作 ;
②声音具有 。
(3)声波的应用
①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通过内脏反射的超声波分析体内病变(B 超);
②科学家用声呐探测海水深度。
4、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在不同的 和 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有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在 中传播的速度次之,在 中传播的速度最小(简写:V 固>V 液>V 气);
②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 有关
在 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 米,气温每升高 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米。
(温度越高,声音传播得越 )。
(3)回声【补充】
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回来就形成了回声;
②回声测距:如图所示,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
1 1
路程的 ,即 s= vt。
2 2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2 耳与听觉
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耳分为 、 、 三个部分。
结构 功能
耳郭 收集声音
外耳
外耳道 传导声音
鼓膜 _______________
鼓室 /
中耳
听小骨 _______________
咽鼓管 _______________
耳蜗 有 感受器(能将振动转化为刺激)
内耳
______和________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2)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将振动扩大并传导)
→ (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 (产生听觉)。
(3)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 和 。
①空气传声:声源→空气振动→骨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
②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
【特别提醒】①遇到巨大声响应该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 。
②咽喉炎容易引发中耳炎是因为哪个结构? 。
(4)失聪【拓展】
① 、 损伤或发生障碍,引起听力下降,称为传导性耳聋;
②由于 、 和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称为神经性耳聋。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01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声音的 。
(2)频率(单位:赫兹,符号 Hz):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 ,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 所决定的。
①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音调越 ;
②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 ,音调越 。
<名师指点>:研究音调的实验
实验 塑料尺划过木梳 钢尺的振动 水瓶乐器


①敲击时 振动,水越多,音调越 。
钢尺伸出越长,
现 划动越快, ②吹奏时 振动,水越多,音调越 。
振动越 ,
象 音调越 。 【类似情景】
音调越 。
往开水瓶里倒水,音调越来越 。
(4)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Hz。
(5)超声波和次声波
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叫 ,低于 20Hz 的声音叫 。
2、响度
(1)定义: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的 。
(2)响度的影响因素—— 和
①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
②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 。
实验 图示 现象
①用力敲鼓,小纸屑的振动幅度越 ,
鼓声与振动 响度越 。
②在离鼓较远处听鼓声,响度较 。
(3)响度的单位——分贝(符号:dB)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dB 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 会干扰
人们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时间处于大于 100dB 的环境中对听力会造成损伤,大于 120dB
的声音则会导致耳朵疼痛,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而听不到任何声音。
(4)实验(如右图)
①敲鼓是鼓面的纸屑振动的情况;
②钢尺振动(用力)。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音色
(1)音色:我们能分辨出相同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声音,依靠的就是音色。
(2)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决定的。
<名师指点>:波形图
音调
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响度
振动幅度大,响度大 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音色
波形图的形状不同,则音色不同
4、声音的三要素: 、 和 。
02 声的利用
1、回声定位
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
回声定位 检查人体器官 探测海底深度 超声波清洗器 ①大象用次声交流
应用
[动物捕猎] [B 超] [声呐] [清洗眼镜] ②监测自然灾害
图示
体现 声音___________ 声音________ 声音___________
03 噪声及其控制
1、噪声:影响人们休息和工作的声音。
(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可分为两类 和 。
① 是使人轻松愉快的声音; ② 是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
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措施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举例 禁止鸣笛 安装隔音屏 佩戴防护耳罩
图示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01 光的反射
1、定义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作 。
2、光的反射现象: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光污染等。
3、反射光路图
(1)一点:光的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
(2)两角
①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α;
②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β。
(3)三线
① :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如图中的 AO;
② :经过入射点 O 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它是一条辅助线,通常用虚线表示,
如图中的 ON;
③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 OB。
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②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④将 F 板绕 ON 前后转动,在 F 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 ;
⑤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表中数据说明 。
(2)实验解读
①硬纸板的作用:a、 ;b、 。
②在 E、F 共面的情况下,F 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原因可能是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③实验时为了显示光路,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了 。
④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
⑤若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具体的操作是:

⑥将 F 板绕 ON 前后转动,在 F 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是为了证明

⑦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的目的是 。
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 。
⑨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 沿 BO 射向 O 点,光将沿图中 的方向射出,说明光路
具有 。
5、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法线 ;反射角等于 。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名师指点>: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①注意定律中的因果关系:先有入射光线,后有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线是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把“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例如,一般说儿子长的像父亲);
③当光线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 0°,反射角也为 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
直线上,光的传播方向相反,并不是没有发生反射。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即“光沿着什么线路入射,也能沿着什么线路返回”。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定义
① :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②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区别
类型 图示 举例
镜面
反射
漫反射
【特别提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02 平面镜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
前面;
③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点燃蜡烛的
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⑤将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⑥分析与论证:
A、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
B、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
(2)实验解读
①本实验最好在较 的环境中进行,目的是 。
②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
③本实验应该选择较 的玻璃板,因为 。
④透过玻璃板观察到的像比较模糊,原因可能是 。
⑤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
⑥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或蜡烛B无法与像重合,原因是 。
⑦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该位置放一光屏(白纸),光屏上 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
平面镜成的是 。
⑧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⑨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目的是 。
⑩该实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等大”:像、物大小 (S 与 S’大小相等);
(2)“等距”: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即:s1=s2;
(3)“垂直”:像、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如:AB⊥镜面;
(4)“虚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立的 像;
(5)“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左右是 的。21 教育周承秉版权
【口诀】大小相等,距离相等,线面垂直,左右相反,像为虚像。
3、虚像的特点
(1)虚像是 的;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 会聚而成的;
(3)虚像 用光屏承接;
(4)虚像同样能够被人观察到或用照相机拍摄到。
4、平面镜成像原理: 定律。
附:平面镜成像作图思路
①随意作出 2 条光线;
②分别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
③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记为 S’点。
5、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
面镜 概念 作用 图示 举例 共同点
反射面是 面
凸面 凸面镜对光线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的叫凸面镜
镜 有 作用 汽车的后视镜
(有虚焦点)
太阳灶 所有光线
反射面是 面
凹面 凹面镜对光线 反射式望远镜 都遵循
的叫凹面镜
镜 有 作用 医用头灯 定律
(有实焦点)
探照灯
平面 反射面是平面 平面镜对光线既
/ 穿衣镜、潜望镜
镜 的叫平面镜 不会聚也不发散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3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
2、光的折射现象:筷子“折断”、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等。
3、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基本概念
(1)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AO);
(2) :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OB);
(3)法线: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NN’);
(4)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即∠θ1);
(5)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OB,即∠θ2)。
4、折射光路图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 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
图示
折射光线 法线; 折射光线 法线;
特点 折射角 入射角; 折射角 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联系 光的 性
<名师指点>:光的折射图拓展与口诀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速(光速)大角大。(光路可逆)
★ 空气中对应角度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同增同减,ρ 小角大)
【特别提醒】平行光斜射入玻璃砖,发生二次折射后的折射光线仍与原来的入射光线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5、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海市蜃楼的形成
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的海面
上。由于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上层的低,所以上层的空气比底层
的空气稀疏。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由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疏密不同
而发生弯曲,逐渐弯向地面,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2)利用折射理解人在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
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 一些,
这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特别提醒】人在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其实是物体的 像。
04 光的折射
1、单色光和复色光
(1) 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2) 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色散
(1)色散现象
让一束白光照射到 上,通过三棱镜偏折后照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
带,颜色依次是 。
(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①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 色光;
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 ,紫光的偏折
程度最 。
05 看不见的光
1、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只透过红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红色的,只
透过绿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绿色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物体 射到它表面的色光,所以感觉是“白色的”;黑色物体能 所有
射到它表面的色光,眼睛接收不到来自它的反射光,所以感觉是“黑色”的。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叫作

3、可见光谱
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可见光谱。
4、不可见光
不可见光 位置 特征 应用
①红外线会使温度计示数上升;
②遥控器、测温枪、响尾蛇捕食;
③红外线烘烤、取暖;医疗上红外线诊断。
红外线 红光外侧 __________
①紫外线会使荧光物质发光;
②验钞机、消毒柜;
③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 D。
紫外线 紫光外侧 __________
1.5 透镜和视觉
01 透镜
1、透镜的类型
种类 定义 对光的作用 图示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作用
凹透镜 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作用
2、主光轴
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 ,简称“主轴”,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光心
每个透镜主光轴上都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
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表示,可以认
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 。
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
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
“F”表示;
(2)焦距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FO)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
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它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用字母“F”表示。
(2)焦距
虚焦点 F 到凹透镜光心 O 的距离(FO)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6、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的光线经凸透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

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 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 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
向不变。 行于主光轴射出。 焦点。

透 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如果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
镜 其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则该
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 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
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
不变。 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口诀】过光心不变,过焦点平行,平行过焦点。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2 透镜成像规律
1、基本概念
(1)实像
实像由 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能使胶片感光,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分布
在凸透镜两侧。实像都是 立的。
(2)虚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折射光线的 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位于凸透镜 侧。虚像都是 立的。
(3)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4)像距(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方法 平行光折射后过焦点 成等大的像时,u=v=2f
图示
白纸上出现一个_____________ 光屏上成 的像
焦距 ______ ______
【特别题型】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在光屏中央。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 v 和焦
和焦距 f 正立/ 缩小/ 实像/ 应用举例
与物同侧或异侧 距 f 的关系
的关系 倒立 放大 虚像
u>2f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u=2f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f<u<2f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u=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平行光源
u<f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重要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焦点之处不成像,点光可变平行光;
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虚像正立实像倒,这一规律要记牢。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名师指点1>:实验易考点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聚焦或用平行光是为了: 。
2、多次重复实验验是为了: 。
3、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几种原因:
①三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将成在光屏的偏上方或偏下方,甚至不在光屏上;
②当 u=f 时,不成像;当 u③当 f座长度和光屏的大小有限,光屏不能很好地承接到像。
<名师指点2>:实验拓展
①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
②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 。
③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 。
03 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
1、放大镜
(1)原理
将放大镜镜片放在物体上方,使物体在凸透镜的 1 倍焦距以内,透过放大
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 、 的 像。
(2)成像特点
①被观察的物体的像是 的;
②物体和通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 。
2、投影仪
(1)原理
投影仪上有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屏幕相当于光屏。把物体(投影片)放在 1 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并距投影仪镜头比较近的位置时,来自物体(投影片)
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成像特点
f3、照相机
(1)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就是利用景物在 2 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2)成像特点
成 、 的 像。拍照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近,
像离镜头的距离越 ,所成的像越 (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远,像离镜头的距离越 ,所成的像越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4 眼睛、视力缺陷与矫正
1、眼球的结构及基本功能
结构 图示 考点
①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1 _______ ②矫正近视: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使其相当于一
个 。
对光线起主要的折射作用,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一
2 _______
个 。
3 玻璃体 /
4 _______ 物体在 上成像,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一个 。
<名师指点1>:虹膜与瞳孔的区别作用
①虹膜:眼睛中那一圈有颜色的环形物;
虹膜作用是:根据光线的强弱,控制瞳孔的大小。
②瞳孔:虹膜中的小孔,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睛。
注意: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放大;
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减少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名师指点2>:眼睛与照相机对比
眼睛 照相机
成像的原理
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
透镜类型 凸透镜
于一个凸透镜
承接屏 视网膜 胶片
控制光的强度 瞳孔 光圈
2、视觉的形成过程
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 、 和 ,最后到达 。视网膜上的 受
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 而形成视觉。
(1) 和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形成 、 的 像。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眼睛的视物原理
(1)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
能力变小,远处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2)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
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4、近视与矫正
(1)通光量的调节
眼球中心的黑洞叫 ,它周围有一圈有颜色的 ,其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
控制进入眼球光线的量。
环境变化 瞳孔变化 图示
黑暗到明亮 _______
明亮到黑暗 _______
(2)远近的调节
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 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远近情况 睫状肌 晶状体曲度(厚薄) 晶状体焦距 图示
看远处的物体 收缩 _______ _______
看近处的物体 舒张 _______ _______
5、视力缺陷与矫正
情况 光路 形成原因 矫正方法
光聚焦在视网膜 方 佩戴 透镜
①眼球前后径过___
近视
②晶状体曲度过___
光聚焦在视网膜 方 佩戴 透镜
①眼球前后径过___
远视
②晶状体曲度过___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 版)八年级上册·第 1 章 对环境的察觉
1.1 感觉世界
01 人的感觉
1、感觉的产生
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人有感受光刺激的眼、
感受声音刺激的耳、感受气味刺激的鼻、感受食物刺激的舌、感受冷热刺激的皮肤……这些感
觉器官内都有能接受某种刺激并产生信息的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会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到大脑,
大脑对接收的信息做出分析、就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产生
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影响感觉的因素有酒精和药物
酒精会影响人的感觉和反应快慢;有些药物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
02 皮肤的感觉
1、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1)皮肤感觉的类型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①触摸一般用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②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③痛觉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疼痛是身体的一种自卫反应,当身体某个部位受到外部刺激
后,就会通过神经传输到大脑,大脑就会发出指令,让局部远离危险,具有保护作用。
(3)皮肤的其他功能
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水分散失、
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等。
03 鼻和嗅觉
1、嗅觉:嗅觉是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
2、苹果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
3、嗅觉的特点
(1)“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说明嗅觉具有适应性;
(2)儿童的嗅觉通常比成年人更灵敏;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会逐渐减弱;
(3)同一个体对不同气味敏感程度不同,猫对老鼠、鱼味敏感,对青草味不敏感,为选择性。
04 舌和味觉
1、味觉:味觉是由溶解性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
2、味觉的类型
味觉可以分为酸味、甜味、苦味、咸味等,麻、辣、涩是多种刺激综合产生的感觉。
3、味蕾
舌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小凸点里有许多味蕾,味蕾里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
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形成味觉的过程
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受各种食物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
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
这就是形成味觉的过程。
5、味觉和嗅觉的联系
(1)人在感冒时,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的灵敏度有时也会减弱,这说明味觉和嗅觉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
(2)同学在嗅橙子的同时吃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橙子混合的味道。
1.2 声和听觉
0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3)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
讲话时 扬声器发声 敲鼓时 音叉发声 音叉发声
实验
声带在振动 泡沫粒跳动 纸屑跳动 溅起水花 乒乓球弹起
图示
<名师指点>:音叉—乒乓球实验(重点)
实验 图示 拓展
目的 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现象 乒乓球被弹起
声音是由物体
结论
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在月球实验,
乒乓球 放大音叉的振动 ①说明固体和气体能传播声音;
乒乓球会弹起。
作用 (科学方法:转换法) ②在月球实验,乒乓球不会弹起。
2、声音的传播
(1)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2)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名师指点>:研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
图示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结论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②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
(1)声波
振动面的不断振动,介质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
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声波是传播声音的形式。
(2)研究声音传播形式的实验
①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我们把它叫作声波;
②声音具有能量。
(3)声波的应用
①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通过内脏反射的超声波分析体内病变(B 超);
②科学家用声呐探测海水深度。
4、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液体
中传播的速度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简写:V 固>V 液>V 气);
②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在 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 340 米,气温每升高 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0.6 米。
(温度越高,声音传播得越快)。21 教育周承秉版权
(3)回声【补充】
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
②回声测距:如图所示,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
1 1
路程的 ,即 s= vt。
2 2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2 耳与听觉
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结构 功能
耳郭 收集声音
外耳
外耳道 传导声音
鼓膜 产生振动
鼓室 /
中耳
听小骨 振动并放大声波
咽鼓管 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能将振动转化为刺激)
内耳
前庭和半规管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2)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振动扩大并传导)
→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3)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①空气传声:声源→空气振动→骨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
②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
【特别提醒】①遇到巨大声响应该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从而保护。
②咽喉炎容易引发中耳炎是因为哪个结构?咽鼓管。
(4)失聪【拓展】
①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引起听力下降,称为传导性耳聋;
②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称为神经性耳聋。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01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
(2)频率(单位:赫兹,符号 Hz):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
①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名师指点>:研究音调的实验
实验 塑料尺划过木梳 钢尺的振动 水瓶乐器


①敲击时水和瓶壁振动,水越多,音调越低。
钢尺伸出越长,
现 划动越快, ②吹奏时空气柱振动,水越多,音调越高。
振动越慢,
象 音调越高。 【类似情景】
音调越低。
往开水瓶里倒水,音调越来越高。
(4)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 Hz。
(5)超声波和次声波
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
(1)定义: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2)响度的影响因素——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
①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②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实验 图示 现象
①用力敲鼓,小纸屑的振动幅度越大,
鼓声与振动 响度越大。
②在离鼓较远处听鼓声,响度较小。
(3)响度的单位——分贝(符号:dB)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0dB 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 会干扰人们
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时间处于大于 100dB 的环境中对听力会造成损伤,大于 120dB 的声
音则会导致耳朵疼痛,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而听不到任何声音。
(4)实验(如右图)
①敲鼓是鼓面的纸屑振动的情况;
②钢尺振动(用力)。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音色
(1)音色:我们能分辨出相同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声音,依靠的就是音色。
(2)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名师指点>:波形图
音调
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响度
振动幅度大,响度大 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音色
波形图的形状不同,则音色不同
4、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02 声的利用
1、回声定位
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
回声定位 检查人体器官 探测海底深度 超声波清洗器 ①大象用次声交流
应用
[动物捕猎] [B 超] [声呐] [清洗眼镜] ②监测自然灾害
图示
体现 声音能传递信息 声音具有能量 声音能传递信息
03 噪声及其控制
1、噪声:影响人们休息和工作的声音。
(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可分为两类乐音和噪声。
①乐音是使人轻松愉快的声音; ②噪声是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
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措施 控制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声入耳
举例 禁止鸣笛 安装隔音屏 佩戴防护耳罩
图示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01 光的反射
1、定义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现象: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光污染等。
3、反射光路图
(1)一点:光的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
(2)两角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α;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β。
(3)三线
①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如图中的 AO;
②法线:经过入射点 O 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它是一条辅助线,通常用虚线表示,如图
中的 ON;
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 OB。
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②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④将 F 板绕 ON 前后转动,在 F 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⑤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表中数据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实验解读
①硬纸板的作用:a、显示光路;b、证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②在 E、F 共面的情况下,F 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原因可能是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
③实验时为了显示光路,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了漫反射。
④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⑤若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具体的操作是:将 F 板绕 ON 前后
转动,观察是否能在 F 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⑥将 F 板绕 ON 前后转动,在 F 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是为了证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⑦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改变入射角度,多次实验。
⑨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 沿 BO 射向 O 点,光将沿图中 OA 的方向射出,说明光路具有
可逆性。
5、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名师指点>: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①注意定律中的因果关系:先有入射光线,后有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线是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把“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例如,一般说儿子长的像父亲);
③当光线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 0°,反射角也为 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
直线上,光的传播方向相反,并不是没有发生反射。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光沿着什么线路入射,也能沿着什么线路返回”。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定义
①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②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区别
类型 图示 举例
镜面
反射
漫反射
【特别提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02 平面镜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
前面;
③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点燃蜡烛的
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⑤将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⑥分析与论证:
A、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实验解读
①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目的是为了使像更清晰。
②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寻找并确定像的位置。
③本实验应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因为厚玻璃板可能形成两个像。
④透过玻璃板观察到的像比较模糊,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
⑤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⑥观察不到蜡烛 A 的像或蜡烛 B 无法与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⑦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该位置放一光屏(白纸),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⑧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⑨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⑩该实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S 与 S’大小相等);
(2)“等距”: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s1=s2;
(3)“垂直”:像、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如:AB⊥镜面;
(4)“虚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5)“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左右是相反的。
【口诀】大小相等,距离相等,线面垂直,左右相反,像为虚像。
3、虚像的特点
(1)虚像是正立的;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3)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虚像同样能够被人观察到或用照相机拍摄到。
4、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附:平面镜成像作图思路
①随意作出 2 条光线;
②分别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
③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记为 S’点。
5、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
面镜 概念 作用 图示 举例 共同点
反射面是凸面
凸面 凸面镜对光线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的叫凸面镜
镜 有发散作用 汽车的后视镜
(有虚焦点)
太阳灶 所有光线
反射面是凹面
凹面 凹面镜对光线 反射式望远镜 都遵循光
的叫凹面镜
镜 有会聚作用 医用头灯 的反射定律
(有实焦点)
探照灯
平面 反射面是平面 平面镜对光线既
/ 穿衣镜、潜望镜
镜 的叫平面镜 不会聚也不发散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3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筷子“折断”、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等。
3、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基本概念
(1)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AO);
(2)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OB);
(3)法线: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NN’);
(4)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即∠θ1);
(5)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OB,即∠θ2)。
4、折射光路图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 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
图示
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特点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联系 光的可逆性
<名师指点>:光的折射图拓展与口诀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速(光速)大角大。(光路可逆)
★ 空气中对应角度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同增同减,ρ 小角大)
【特别提醒】平行光斜射入玻璃砖,发生二次折射后的折射光线仍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5、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海市蜃楼的形成
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的海面
上。由于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上层的低,所以上层的空气比底层
的空气稀疏。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由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疏密不同
而发生弯曲,逐渐弯向地面,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2)利用折射理解人在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
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高一些,这
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特别提醒】人在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其实是物体的虚像。
04 光的折射
1、单色光和复色光
(1)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2)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色散
(1)色散现象
让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折后照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
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diàn)、紫。
(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①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复色光;
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
度最大。
05 看不见的光
1、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只透过红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红色的,只
透过绿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绿色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射到它表面的色光,所以感觉是“白色的”;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射到
它表面的色光,眼睛接收不到来自它的反射光,所以感觉是“黑色”的。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光
的三原色。
3、可见光谱
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可见光谱。
4、不可见光
不可见光 位置 特征 应用
①红外线会使温度计示数上升;
②遥控器、测温枪、响尾蛇捕食;
③红外线烘烤、取暖;医疗上红外线诊断。
红外线 红光外侧 热效应
①紫外线会使荧光物质发光;
②验钞机、消毒柜;
③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 D。
紫外线 紫光外侧 荧光效应
1.5 透镜和视觉
01 透镜
1、透镜的类型
种类 定义 对光的作用 图示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会聚作用
凹透镜 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发散作用
2、主光轴
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光心
每个透镜主光轴上都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
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表示,可以认
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
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
“F”表示;
(2)焦距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FO)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
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它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用字母“F”表示。
(2)焦距
虚焦点 F 到凹透镜光心 O 的距离(FO)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6、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的光线经凸透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

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 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 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
向不变。 行于主光轴射出。 焦点。

透 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如果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
镜 其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则该
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 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
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
不变。 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口诀】过光心不变,过焦点平行,平行过焦点。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2 透镜成像规律
1、基本概念
(1)实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能使胶片感光,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分布
在凸透镜两侧。实像都是倒立的。
(2)虚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
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位于凸透镜同侧。虚像都是正立的。
(3)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4)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方法 平行光折射后过焦点 成等大的像时,u=v=2f
图示
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光屏上成等大的像
焦距 10cm 15cm
【特别题型】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在光屏中央。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 v 和焦
和焦距 f 正立/ 缩小/ 实像/ 应用举例
与物同侧或异侧 距 f 的关系
的关系 倒立 放大 虚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光经过凸透镜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获得平行光源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重要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焦点之处不成像,点光可变平行光;
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虚像正立实像倒,这一规律要记牢。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名师指点1>:实验易考点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聚焦或用平行光是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多次重复实验验是为了:排除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3、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几种原因:
①三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将成在光屏的偏上方或偏下方,甚至不在光屏上;
②当 u=f 时,不成像;当 u③当 f座长度和光屏的大小有限,光屏不能很好地承接到像。
<名师指点2>:实验拓展
①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减弱。
②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③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
03 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
1、放大镜
(1)原理
将放大镜镜片放在物体上方,使物体在凸透镜的 1 倍焦距以内,透过放大
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特点
①被观察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②物体和通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同侧。
2、投影仪
(1)原理
投影仪上有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屏幕相当于光屏。把物体(投影片)放在 1 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并距投影仪镜头比较近的位置时,来自物体(投影片)
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成像特点
f3、照相机
(1)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就是利用景物在 2 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2)成像特点
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拍照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近,像离
镜头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镜头
离物体的距离越远,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小。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04 眼睛、视力缺陷与矫正
1、眼球的结构及基本功能
结构 图示 考点
①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1 角膜 ②矫正近视: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使其相当于一个
凹透镜。
对光线起主要的折射作用,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一个
2 晶状体
凸透镜。
3 玻璃体 /
4 视网膜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一个光屏。
<名师指点1>:虹膜与瞳孔的区别作用
①虹膜:眼睛中那一圈有颜色的环形物;
虹膜作用是:根据光线的强弱,控制瞳孔的大小。
②瞳孔:虹膜中的小孔,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睛。
注意: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放大;
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减少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名师指点2>:眼睛与照相机对比
眼睛 照相机
成像的原理
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
透镜类型 凸透镜
于一个凸透镜
承接屏 视网膜 胶片
控制光的强度 瞳孔 光圈
2、视觉的形成过程
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
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眼睛的视物原理
(1)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
能力变小,远处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2)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
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4、近视与矫正
(1)通光量的调节
眼球中心的黑洞叫瞳孔,它周围有一圈有颜色的虹膜,其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
制进入眼球光线的量。
环境变化 瞳孔变化 图示
黑暗到明亮 变小
明亮到黑暗 变大
(2)远近的调节
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远近情况 睫状肌 晶状体曲度(厚薄) 晶状体焦距 图示
看远处的物体 收缩 变小(薄) 变大
看近处的物体 舒张 变大(厚) 变小
5、视力缺陷与矫正
情况 光路 形成原因 矫正方法
光聚焦在视网膜前方 佩戴凹透镜
①眼球前后径过长
近视
②晶状体曲度过大
光聚焦在视网膜后方 佩戴凸透镜
①眼球前后径过短
远视
②晶状体曲度过小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该作品已申请版权号:浙作登字-2025-L-00007458。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
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
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