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第二单元第9课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王宏甲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繁星闪烁,每一颗星星都有着独特的故事。近年来,有一颗特别的星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它就是 “南仁东星”。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会有一颗星星以 “南仁东” 来命名呢?南仁东究竟是怎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又有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天上有颗 “南仁东星”》,去探寻答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梳理南仁东的人生经历,了解南仁东的伟大贡献,把握人物传记“真实性”的特点。2、学实的叙述中穿插大量语言、环境、场景描写的写法。聚焦典型细节感受南仁东的形象。3、透视文本学习南仁东的品格与精神,领悟南仁东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01第一课时作者简介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王宏甲,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福建建阳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04年首批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全军新作品一等奖等。所著《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对中国新世纪教育转型产生重要影响。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中担任电视总撰稿。写作背景2016年,“中国天眼”在贵州落成启用。王宏甲接受中宣部给他的创作任务,通过深入采访,写出《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该书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南仁东“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一生,尤为全面地呈现了他勇于为祖国的科学创新担当重任,乃至奋斗到生命尽头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优秀品格。本文系作者根据其中相关章节改写而成。了解背景知识链接南仁东(1945—2017),吉林辽源人,满族,天文学家。曾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2017年11月17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南仁东先进事迹,追授他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了解人物知识链接了解人物知识链接了解中国天眼FAST人物传记概念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分类 按作者分 自传 记叙作者自己的生平事迹,如鲁迅的《鲁迅自传》。他传 记叙他人(普通人或名人)的生平事迹,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按体裁分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文学性传记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想象性的文艺加工,但不可虚构特点 知识链接文体常识1.真实性:必须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依据,准确地记录人物的生平经历、成就贡献等。2.文学性: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预习检查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然后大声朗读,积累这些字词。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浩瀚( ) 口径( ) 口头禅( ) 瞠目结舌( )剔刺( ) 潜质( ) 大窝凼( ) 人迹罕至( )目睹( ) 筛选( ) 炫丽( ) 朝气蓬勃( )篝火( ) 肺癌( ) 尴尬( ) 咆哮( )天穹( ) 璀璨( ) 湍急( ) 热泪盈眶( )浸染( ) 广袤( ) 砥砺( ) 矢志不渝( )kuàngcuǐ cànhànjìngchánchēnɡtīqiándànghǎndǔshāixuànzhāoɡōuáiɡān ɡàpáo xiàoqióngtuānjìnmàodǐ lìshǐ yú预习检查多音字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蒙古、蒙医;仅作名词(民族或地域)( )蒙骗、蒙头转向;多作动词(欺骗、昏迷)蒙( )蒙蔽、启蒙;可作动词、形容词(覆盖、遭受)mēngméngměng( )严丝合缝( )缝纫缝fènɡfénɡ( )口头禅( )禅让禅chánshàn预习检查形近字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蓬( )朝气蓬勃篷( )船篷pénɡpénɡ瞠( )瞠目结舌螳( )螳臂当车chēnɡtánɡ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预习检查请解释课文中相应词语的意思。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潜质】【尴尬】【筛选】【篝火】【目睹】【凼】潜在的素质。1.行为、态度不正常。2.处境困难或事情棘手,难以应付。泛指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用竹笼罩着的火。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亲眼看到。方言用字,指水坑。预习检查请解释课文中相应词语的意思。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严丝合缝】【瞠目结舌】【热泪盈眶】闭合得很好,没有丝毫缝隙。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泪水充满了眼眶。形容非常激动。盈:充满。眶:眼眶。【一览无余】一眼望去,所有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遗漏。形容视野开阔,毫无阻碍。览:看。【朝气蓬勃】形容富有青春活力、生气勃勃的样子。朝气:指早晨新鲜的空气。蓬勃:旺盛的样子。整体感知任务二:梳理内容·感知形象课文自然空行,分为五个部分,请分别概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第1~4段)南仁东少年求学的往事。第二部分(第5~7段)南仁东青年工作学习的经历。第三部分(第8~20段)南仁东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第四部分(第21~39段)南仁东主持开展的“中国天眼”落成并启用。第五部分(第40~42段)南仁东逝世,但“南仁东星”永远闪耀。整体感知任务二:梳理内容·感知形象大家要利用自读课文的旁批学会自己阅读课文。结合旁批提示,圈画文中年份或传主年龄的词句,完善展厅人物档案表。人物档案表 南仁东 生卒年月 籍贯个人简历年份 经历 少年时期 1963年(18岁) 1968年 1978年(33岁) 1993年9月 1945年2月-2017年9月吉林辽源对天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南仁东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南仁东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做“小金工”南仁东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南仁东向中国科学院提出报告,争取把大望远镜建到中国来整体感知任务二:梳理内容·感知形象人物档案表 年份 经历个人简历1994年春夏之交2007年7月10日(62岁)2011年3月25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9月25日(71岁)2017 年(72岁)2018 年南仁东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正式立项,南仁东勉励团队向宇宙的深处进工程正式开工,南仁东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南仁东目睹最核心部件馈源舱成功地在大窝凼的上空升起“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南仁东逝世国际永久编号第 79694 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 “南仁东星”大家要利用自读课文的旁批学会自己阅读课文。结合旁批提示,圈画文中年份或传主年龄的词句,完善展厅人物档案表。整体感知任务二:梳理内容·感知形象从上表可知,文中多处提到了年份和传主的年龄,分析其作用。以时间为线索,清晰串联南仁东的人生历程,尤其是主持FAST工程的关键节点,展现工程从构想到建成的漫长艰辛;01通过年龄变化,凸显他在少年立志、盛年立项、晚年攻坚的奉献:从50多岁开启规划到72岁病逝,用生命最后2 年铸就“天眼”,强化其为科学事业燃尽一生的精神,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02整体感知任务二:梳理内容·感知形象从“看星星”的往事写起,并多处与些呼应,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⑴1945年2月,南仁东出生在辽河上游的吉林辽源。少年时,他常常到离家不远的龙首山上看星星。在地理课上,他曾这样问老师:“南半球看到的星星,跟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他总是对不知道的事物发出追问。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与星星产生那么深刻的联系,更想不到将来天上会有一颗星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⑵儿时仰望星空的记忆又回到了南仁东的脑海。在从事了一系列尖端天文学研究之后,南仁东被一项科研计划推向了“看星星”的国际前台。⑶南仁东,那个曾经爱看星星的少年,变成了让无数少年仰望的星星。整体感知任务二:梳理内容·感知形象从“看星星”的往事写起,并多处与些呼应,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⑴开篇以对星空的感悟引入,营造出神秘而充满想象的氛围,为后文南仁东与星空的不解之缘埋下伏笔,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⑵介绍南仁东的出生及少年经历,通过看星星、提问等细节,展现其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与标题相呼应,暗示其一生与星空的紧密关联。⑶儿时记忆的重现,暗示其对星空的热爱从未改变,为下文投身大射电望远镜事业做铺垫。⑷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再次点题,将南仁东的个人经历与精神品质升华为一种象征,他如同星辰,照亮无数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后来者不断探索未知。“看星星”贯串了南仁东的一生,是贯串全文的另一线索。整体感知任务二:梳理内容·感知形象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南仁东的人物形象。南仁东是一个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为了射电望远镜的选址,他不顾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与团队一起在深山中寻找。之后,自力更生开展大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01南仁东是一个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的人。无论是青年学习的艰辛还是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都能迎难而上,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奋斗。02南仁东是一个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他不仅是“中国天眼”项目的发起者,还亲自参与了项目的选址、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0302第二课时合作探究任务三:学习写法·品读语言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其性格特点,概括各个时间段的典型事件和从中表现出的人物品格,填写下面表格。时间 典型事件 人物品格少年时中学时毕业后1993年1994年2006年2011年2015年2016年到龙首山上看星星,问老师关于星星的问题求知欲强老师和他畅谈未来和理想,考入清华大学胸怀大志,勤奋努力在无线电厂参与新产品研发,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一丝不苟,永不服输参加国际大会,提出“把大望远镜建到中国来”的建议并得到支持充满激情,自信昂扬开始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历经十余年时间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决定中国独立建造一台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独立自主,奋发图强南仁东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带领众人努力工作勇于担当,鞠躬尽瘁南仁东目睹馈源舱升空的全过程,再次病倒永不言弃,持之以恒“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一天,南仁东前往观看热爱科学,坚守理想合作探究任务三:学习写法·品读语言文中穿插了大量具体的语言、环境、场景描写,展现出众多生动的画面,让传主在读者心目中“立”起来、“活”起来。请找出几例加以体会。怎么不可能!半导体收音机,我们不是也干下来了吗?通过语言描写,展现出南仁东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勇于挑战的精神。01正因为落后,才要奋起。面对质疑声,南仁东朴素的话语表现了他的不甘落后和自信坚定。02我们只是刚刚出发,但是,我们正向宇宙的深处进军。寥寥数语,简洁有力,表现了南仁东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自信,充满力量,鼓舞人心。03合作探究任务三:学习写法·品读语言文中穿插了大量具体的语言、环境、场景描写,展现出众多生动的画面,让传主在读者心目中“立”起来、“活”起来。请找出几例加以体会。那些日子,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都是竖着的。特写镜头,肖像描写,通过学生之口,侧面表现南仁东在科研工作中的高度专注和忘我状态,表达对南仁东敬业精神的崇敬之情。04当他举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仿佛是在向银光闪闪的馈源舱敬礼。阳光照在他仰起的脸上,他那从青年时就蓄起的胡子已经花白了,而耗费了他无数心血的观天巨眼也终于快要“开眼”了。特写镜头,定格描写南仁东看馈源舱升空过程的场景,表现了他对“天眼”即将建成的期待,充满抒情意味。胡子颜色变化这一细节,写出了南仁东对“天眼”倾注的时间之长、心血之多。05合作探究任务三:学习写法·品读语言文中穿插了大量具体的语言、环境、场景描写,展现出众多生动的画面,让传主在读者心目中“立”起来、“活”起来。请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他的同事和学生看到他双手扶在 “天眼” 圈梁的栏杆上,俯身朝下…… 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 应该有电影镜头来追踪那下落的泪珠,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 它们飞翔着,穿越了 70 年,最后雨点般敲打在那伟大的镜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金属般的绝响,人们看见了吗?听见了吗?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见了!高远的天穹看见了!广袤的宇宙听见了!描绘南仁东登上圈梁喜极而泣的场景,眼泪的细节描写强调南仁东为“中国天眼”建成付出的巨大努力,作者基于事实,展开想象,营造出一幅恢弘而充满诗意的画卷,浪漫而悲壮,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06合作探究任务三:学习写法·品读语言文中穿插了大量具体的语言、环境、场景描写,展现出众多生动的画面,让传主在读者心目中“立”起来、“活”起来。请找出几例加以体会。到处都是高差巨大的山体,典型的熔岩地貌,弯弯曲曲的石阶。河谷幽深,湍急的河水在两山之间的绳索桥下咆哮。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贵州大山深处艰险的环境,烘托了南仁东不畏艰辛、坚毅执着的精神,表达敬重之情。07这个黄昏,高原的夕阳又大又圆。戴着安全帽的南仁东一步一步向 “中国天眼” 走去,身后只有一只名叫凼凼的狗紧紧跟着他,夕阳映出他们长长的影子。环境描写营造出庄严肃穆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南仁东孤独而坚定的身影,令人感受到他为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08合作探究任务三:学习写法·品读语言除了正面描写,文章还从侧面烘托了南仁东的形象。请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从省长到不少村长都认识他这个“穿短裤的天文学家”侧面烘托了南仁东对待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和不辞辛劳的精神。01有人说:“南仁东疯了!”“你们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怎么能造大射电望远镜?”有外国专家这样质疑。他人的质疑反衬了南仁东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02工程的推进速度,令很多心存疑虑者瞠目结舌。“瞠目结舌” 侧面烘托出工程推进的高效。03合作探究任务三:学习写法·品读语言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有着浓厚的抒情意味,更能激发读者对南仁东的崇敬之情。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品读并作赏析。【示例1】这个黄昏,高原的夕阳又大又圆。戴着安全帽的南仁东一步一步向“中国天眼”走去,身后只有一只名叫凼凼的狗紧紧跟着他,夕阳映出他们长长的影子。赏析:环境描写营造出庄严肃穆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南仁东孤独而坚定的身影,令人感受到他为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南仁东的无限敬仰与赞美之情。合作探究任务三:学习写法·品读语言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有着浓厚的抒情意味,更能激发读者对南仁东的崇敬之情。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品读并作赏析。【示例2】他的同事和学生看到他双手扶在“天眼”圈梁的栏杆上,俯身朝下…… 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应该有电影镜头来追踪那下落的泪珠,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它们飞翔着,穿越了70年,最后雨点般敲打在那伟大的镜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金属般的绝响,人们看见了吗?听见了吗?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见了!高远的天穹看见了!广袤的宇宙听见了!赏析: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手法,描绘南仁东喜极而泣的场景,眼泪的细节描写强调南仁东为“中国天眼”建成付出的巨大努力,诗意的语言和充满想象力的描写,表达了南仁东的激动和作者对他的赞美与崇敬。拓展延伸2017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拓展延伸下面是为南仁东写的一段纪念词,请你根据南仁东的事迹和精神将纪念词补写完整。当天眼项目遭到质疑时,是他,咬牙坚持,克服重重困难。当 时,是他, , 。我从“南仁东星”学到了:坚持理想,永不服输, , , ……月亮中有你的身影,苍穹里有你的深情。热血写忠诚,情系中华梦。他是我们心中最崇高的星!妙笔生花,赞“明星”之行天眼项目进行选址进行实地考察翻山越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天上哪些以人来命名的星星?钱学森(1911年—2009年),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小行星3763命名为“钱学森星”。以表彰这位两弹一星的功臣对我国科技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天上哪些以人来命名的星星?周光召(1929年—),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1958年周光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 。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天上哪些以人来命名的星星?陈芳允(1916年—2000年),九三学社社员,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陈芳允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2010年6月4日,一颗由中国科学家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10929号的小行星1998CF1,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43191号通知国际社会,正式命名为“陈芳允星”。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关于南仁东的人物传记。以年龄为叙事线索,介绍了南仁东从小的“星空”梦,少年时立下报国之志,青年时勇于挑战、奋勇争先,中年与老年阶段全力投入到建造“中国天眼”的事业中的故事。文章内容丰富,详略有序,描绘了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坚韧顽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科学家”形象。课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色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执着(zhuó) 奠基(diàn) 殚精竭虑(dān) 筚路蓝缕(lǚ)B.轮廓(kuò) 镌刻(juàn) 矢志不渝(shǐ) 呕心沥血(ǒu)C.萦绕(yíng) 蛰伏(zhé) 孜孜不倦(zī) 恪尽职守(gè)D.璀璨(cuǐ) 讴歌(ōu) 锲而不舍(qì) 鞠躬尽瘁(cuì)【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B.镌刻(juàn)——juān;C.恪尽职守(gè)——kè;D.锲而不舍(qì)——qiè;故选A。A课堂检测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工人师傅们安装零件时非常仔细,确保每个部件都严丝合缝,运转流畅。B.他在舞台上表演时,那滑稽的动作让观众们瞠目结舌,笑声不断。C.看到久别的亲人,她强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地和大家打招呼。D.站在山顶上,远处的城市建筑和田野一览无余,景色美不胜收,她却愁眉苦脸。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严丝合缝:形容缝隙严密闭合,在该句中用于形容工人师傅安装零件时部件之间结合紧密,使用正确;B.瞠目结舌:意思是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而句中表达的是观众被滑稽动作逗笑,并非惊呆,此处使用“捧腹大笑”等词语更合适;C.热泪盈眶:意思是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与句中“强忍住内心的激动”矛盾,既然强忍住激动,就不会“热泪盈眶”,使用错误;D.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通常用于形容看到美好景色时的状态,与“愁眉苦脸”所表达的情绪不相符。课堂检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与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主题相关的一项是( )A.南仁东先生为了“中国天眼”的建设,几乎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他的事迹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B.通过学习《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使我们了解到南仁东先生为FAST项目奉献的点点滴滴,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C.南仁东先生在建造“中国天眼”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最终让“中国天眼”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D.南仁东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不仅为我国的天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C【解析】本题考查病句和文章主旨把握。A.没有语病,但与文章主题关联较少,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写南仁东先生的事迹,展现南仁东先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选项中的“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与主题关系不大;B.有语病,缺少主语,去掉“使”;D.有语病,“不仅”“而且”的主语不一致,去掉“不仅”“而且”;课堂检测4.在《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中,对南仁东形象和事迹的描述,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仁东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中国天眼”建设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他从未放弃,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B.南仁东是一个注重细节、严谨认真的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都严格把关,不容许有丝毫差错。C.南仁东只关注自己的科研事业,对团队成员的生活和成长漠不关心,只要求他们完成工作任务。D.南仁东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他希望通过“中国天眼”的建设,让我国在天文学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为国家争光。C【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C.南仁东是重视团队、关心成员的杰出科学家,并非对团队成员生活和成长漠不关心;故选C。课堂检测5.下列关于《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南仁东最初提出建造“中国天眼”的设想时,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与认可,大家纷纷为这个伟大的构想贡献力量。B.在“中国天眼”选址过程中,南仁东不顾身体状况,亲自翻山越岭,跑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只为找到最合适的建设地点。C.“中国天眼”建成后,南仁东便不再参与后续工作,开始享受自己的科研成果,将精力投入到其他休闲活动中。D.南仁东一生追求名利,建造“中国天眼”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在科学界声名远扬,获得更多的荣誉和财富。【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原文第 段“不过,在深山选址的同时,南仁东越来越感到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中国争取这个国际项目”,第 段“有人说:‘南仁东疯了!’”,第 段“‘你们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怎么能造大射电望远镜?’有外国专家这样质疑”可知,南仁东最初提出建造“中国天眼”的设想时,并非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与认可,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所以该项错误;C.根据原文第 段“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天文学史、中国科技史都要郑重记录的日子。这一天,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第 段“同事和学生们在综合楼前迎接他,一见面就请他赶紧休息。可是他执意要先去看‘天眼’完全建成的模样”,第 段“没有人能阻止他”可知,“中国天眼”建成后,南仁东依然关心相关工作,并非不再参与后续工作去享受成果、投入休闲活动,他为科研奉献到生命最后,该项错误;D.根据原文第 段“如果把这个国际项目的台址争取到中国来,对提高我国天文学乃至整个基础科学的研究水平意义重大”,第 段“在给青少年讲课时,南仁东回忆过自己学生时代经常朗读的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说这段话时,南仁东12岁。如今,胡须花白的南仁东在夕阳下泪流满面”可知,南仁东一生致力于科研,建造“中国天眼”是为了推动中国天文事业发展,并非追求名利,该项错误。B课堂检测6.校门口附近有条文化长廊,廊上高挂着歌颂时代楷模的楹联,请根据本文内容补充下联。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今朝,南仁东心无旁骛“天眼”问苍穹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这篇课文,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 南仁东。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科学的热爱,什么是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人物传记这种文体的特点,在今后的阅读中,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物传记作品。板书设计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人物:南仁东主持“天眼”选址工作事迹考入清华大学担任“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物传记真实性生动性启发性分配做“小金工”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启发:坚持理想、永不服输、艰苦奋斗谢谢聆听谢谢观赏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1.mp4 media2.mp4 media3.mp3 media3.mp4 media4.mp4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