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时间的车轮又轧出了同样的辙痕,这个朝代与秦朝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一样的气吞万里如虎……一样的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2.对于魏征的建议(见图),唐太宗采取的态度是( )A.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B. 重视农桑,轻徭薄赋C.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D. 整顿吏治,注重文教3.绘画和雕塑作品不仅能展示艺术之美,也能真实细致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面作品共同反映了( )A. 唐代女子的地位提高B. 市民阶层已开始兴起C. 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D. 体育竞技受西域影响4.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A. 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 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功绩C. 否定了重大人物的历史影响 D. 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5.如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的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国家 日本 新罗 印度 波斯姓名 晁衡 崔致远 瞿昙罗 骆元光官职 秘书监 翰林学士 太史 节度使A. 发达的商业贸易 B. 开放的对外政策 C. 和睦的民族关系 D. 森严的社会等级6.如图是小历同学参加中国古代史漫画大赛的获奖作品《称重》。图中,赵匡胤正在衡量“文”与“武”的重量。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隋朝科举制度创立 B. 唐朝社会政治稳定C. 宋初崇文抑武政策 D. 明清商品贸易兴盛7.“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段材料评价的应是( )A. 分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三省六部制度 D. 行省制度8.从下面两首诗中,可以看出汉唐时期和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最大不同是(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凉州词》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处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 ——[宋]谢履《泉南歌》A. 对外贸易的路线 B. 对外贸易的政策 C. 出口货物的种类 D. 科技发展的水平9.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 市舶司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广州十三行10.“《回回药方》载方剂六千余,多用没药、乳香、龙涎等西域药材。”这说明元代医学( )A. 完全依赖中医理论 B. 排斥本土草药应用C. 吸收阿拉伯医药知识 D. 仅为蒙古统治者服务11.《三字经》有“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的记载,其描述的史实是( )A. 阿骨打建立大金 B. 赵匡胤建立宋朝 C. 朱元璋建立明朝 D. 阿保机建立契丹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公元1368年可以表述为( )A. 公元13世纪60年代 B. 公元13世纪70年代 C. 公元14世纪60年代 D. 公元14世纪70年代13.如表是《秦朝到明朝中央机构丞相(宰相)一职发展演化表》,表中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本质是( )史实一 秦朝设立丞相,辅佐皇帝掌管行政事务。史实二 隋朝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史实三 宋朝宰相若干,并设立多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行政大权。史实四 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统领六部。A.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地方行政机构调整 D. 选官制度持续发展14.明清时期,广东许多有技艺之人难以入仕。地方学子多苦读八股,轻视实学与技艺,科技人才屡遭埋没。从材料看,明清时期广东科举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A. 提倡格物致知 B. 促成实学风气 C. 压制技术创新 D. 完善教育体系15.明初,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多次修筑长城。隆庆年间,明朝册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这说明隆庆和议( )A. 加强中央集权 B. 促进南北沟通 C. 具有屈辱性质 D. 推动民族交往16.以下是郑和下西洋的部分记录,该记录最恰当的标题是( )出使次数 下西洋记录第一次 永乐五年,郑和剿灭南海海盗陈祖义等。第三次 郑和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第五次 郑和船队抵达非洲东海岸,并向当地传播中医医术。第六次 永乐二十年,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A. 《最早踏上西洋的中国人》 B. 《海上丝绸之路的创立者》C. 《缔造和平的航海家》 D. 《明朝疆土的开拓者》17.“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证实民族英雄戚继光事迹的是( )A.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B.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C.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D.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18.“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时,太仓积粟可支十年,国库银两增至400万两。”这最能说明改革的何种直接成效( )A. 恢复了汉唐时期的疆域版图 B. 短期内缓解了明朝财政危机C. 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 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19.如图是某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画的时间轴,它反映的事件是( )A. 明朝统一全国 B. 皇帝沉迷享乐 C. 明清两朝易代 D. 清朝巩固统一20.顺治帝苦读汉族典籍,明确宣布“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康熙帝进一步将“崇儒重道”国策具体化,提出了“化民成俗,文教为先”的十六条《圣谕》。这说明清朝统治者( )A. 积极提倡学术自由 B. 推崇儒家思想文化 C. 借鉴中原政治制度 D. 维护政治上大一统21.军机处设立之后,每日折奏多者至五六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日为最末之一日,折奏为多至百余件,或明发上谕,或廷寄,皆于当天办完,未有压搁至一日者。这表明军机处( )A. 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B. 行政办事效率较高 C. 行政程序非常繁琐 D. 保密意识极具强烈22.对以下两图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亩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亩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亩A. 清朝前期人口过度增长使人地矛盾突出 B. 反映了人口增长大大推动了土地的开垦C. 是明清时封建盛世的发展繁荣成就之一 D. 人口增长原因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有关23.“荷兰侵占台湾”“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这些事件反映出明清时期( )A. 中国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B. 中国面临严重社会危机C. 西方国家开始主导世界 D. 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24.如表中内容是某学生在历史课上所做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颁布《大明律》建立八旗制度修建承德避暑山庄颁布“禁海令”编修《四库全书》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C.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5.“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棒起中流。”是南宋黄公绍反映中国端午节南方赛龙舟习俗的诗句,但在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却有着端午节赛马的习俗。造成以上景象的原因是( )A. 地理环境差异 B. 中外交流加强 C. 文化生活丰富 D. 社会风气开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26.某市档案馆拟举办“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唐朝曲辕犁②唐朝唐三彩③明朝洪武丈量鱼鳞图④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⑤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⑥清朝织布图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明、清初年都曾采取过一些鼓励垦荒的措施。当时朝廷重视水利事业,注重各地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运河河道的疏浚……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广泛种植……从而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摘编自赵晓玲、张占军《论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1) 以下是经济发展研究主题清单,请根据材料一为每个主题任选一则史料(填序号即可)。研究主题 推荐史料农业 ______手工业 ______商业 ______(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3) 结合这次专题和所学知识,请说明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2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材料二:辽宋夏金元时期,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摘自周茶仙《中国民族史话》材料三(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交往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影响。(2) 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出现的新气象。(3) 根据材料三,写出清朝管辖的地区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治理西北和东南边疆的措施。(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认识。参考答案1.A2.C3.C4.D5.B6.C7.D8.A9.A10.C11.C12.C13.A14.C15.D16.C17.C18.B19.C20.B21.B22.A23.B24.D25.A26.【小题1】农业:①③。手工业:②⑥。商业:④⑤【小题2】特点:继承并发展前代的基础;政府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支持;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引进并广泛种植外来农作物品种,粮食产量增加【小题3】影响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政府政策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社会环境的稳定;交通的发展等27.【小题1】交往方式:优待、册封、和亲、以夷治夷、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实行“监管制”。影响: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同时也巩固了唐朝的统治,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开发,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小题2】新气象: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出现全国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原传播;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加强【小题3】地区名称:西藏地区。治理西北边疆措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治理东南边疆措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小题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各民族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等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