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第四十一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第四十一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四十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如图排列出了南北朝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顺序,其中与①处王朝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
A. 罢黜百家,兴办太学 B. 南下灭陈,统一全国
C. 政权频繁更迭,动荡不安 D. 前期繁盛,后期藩镇割据
2.隋朝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此可见,大运河的开凿(  )
A. 带来垦田面积的大幅增长 B. 导致政权分立局面的出现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发展 D. 成为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3.与此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朝确立的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以文化统一助成了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推动了教育发展 D. 扩大了选官范围
4.《尚书 五子之歌》中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唐太宗下列做法最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
A. 完善三省六部制,有效行政 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D. 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5.唐代,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女性日常服饰的等级性没有那么严格,倾向于流行什么就穿什么。这说明,唐朝时期(  )
A. 妇女得到解放 B. 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C. 文学艺术繁荣 D. 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6.读图,下列项中,与下示知识结构图最符合的主标题是(  )
A. 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 B. 宋朝繁华的都市生活
C. 明朝突出的科技成就 D. 清朝成熟的商业网络
7.如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
A. 宗教绘画的风格 B. 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C. 民族政策的践行 D. 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
8.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9.他曾多次拒绝高官厚禄,倡导医德,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撰医学著作特以“千金”命名。他是(  )
A. 张仲景 B. 贾思勰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10.初中历史课程强调“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1.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驻扎禁军743营。这种部署意在(  )
A. 强化中央集权 B. 削弱武将兵权 C. 节约军费开支 D. 应对边防压力
12.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武将跋扈、兵变篡权以及地方割据一方成为地方顽疾,危害社会安宁。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北宋采取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 重文轻武 C. 均田免赋 D. 闭关锁国
13.王安石变法期间,政府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与以上内容相符合的是(  )
A. 限制官僚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B. 官僚地主无法隐瞒土地、逃避赋税
C. 满足农民土地需求,促进农业发展 D. 增加赋税收入,解决了财政危机
14.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 民族隔阁完全消失
15.如图是博物馆展出的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货币。通过货币的款式和内容,我们可以获得的史料信息是(  )
A. 契丹党项女真族高超的工艺水平 B. 当时北方商路畅通边界贸易频繁
C. 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岁币议和关系 D. 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文化的联系
16.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与其“统一”直接相关的是(  )
A. 西夏建立 B. 辽宋议和 C. 金军南下 D. 元灭南宋
17.请归纳下面思维导图的主题。元朝(  )
A. 创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B. 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C. 因地制宜地治理辽阔疆域 D. 限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18.如表中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政权
②蒙古军进军西夏,西夏灭亡
③蒙古灭金,形成与南宋直接对峙的局面
A. 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B. 奠定元朝建立统一的基础
C. 有利于宋朝政权的稳固与管理 D. 对元朝的疆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1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主要是指(  )
A.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江西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0.北宋东京城内,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
A. 纸币广泛流通 B. 海外贸易发达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城市商业繁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1.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高祖之母为鲜卑的独孤氏,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间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澶州之战示意图
材料三:共议戮兵,复论通好……助军旅之货,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材料四:北宋与辽、西夏并立,但相互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南宋时在宋金和议后,宋金双方开始了以榷场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商品交换活动。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1) 结合材料一分析概括唐朝推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交往的方式有哪些?
(3)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
22.宋元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经济都有着迅速发展,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美】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三: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 根据材料一中历史背景判断材料中的平民最有可能以何种方式实现“社会地位升迁”。
(2) 材料二中的“故都”指的是哪里?材料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由材料三可知,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并依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A
7.C
8.B
9.C
10.C
11.D
12.B
13.B
14.A
15.D
16.D
17.C
18.B
19.C
20.D
21.【小题1】原因: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题2】方式:战争;签订和约(盟约);发展贸易(贸易往来)
【小题3】认识: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2.【小题1】科举考试
【小题2】东京。经济重心南移
【小题3】行省制。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