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新理念】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课件+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新理念】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课件+视频)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二、罗马帝国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知道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发展,认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02
03
01
了解罗马的建城的时间和地点及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的时间,扩张和衰落的过程等史实。(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了解罗马共和制的政治制度,知道《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和作用。(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理解罗马帝国的的扩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1、古代罗马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①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环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②东部山地众多;利于发展畜牧业;西部平坦肥沃;利于发展农业。
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古代罗马:国家 现代罗马:意大利首都
古代罗马
现代罗马
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2、罗马城邦的兴起
时 间:
地 点:
公元前1000年
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
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3、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建立时间:
公元前509年
2)统治措施:
①设立元老院、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掌握决策权,是实际的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执行政务,另选出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②颁布《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据传说,罗马城邦的最后一个国王小塔克文统治残暴,引起人民的不满,终于忍无可忍,揭竿而起,一举推翻了君主制。以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戕害人民的国王,罗马人决定不再设立君主,而采用贵族共和制。
共和制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与君主制相对。采用这种政体的国家称为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其实质还是奴隶制共和制。本质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颁布时间:
主要内容:
意义:
公元前450年左右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①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②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对罗马及后世影响深远。
第3表 债权人有权将不能如期还债的债务人送交法庭、戴枷拘禁、出卖为奴,甚至处死。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知识拓展:《十二铜表法】
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3、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3)对外扩张:
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③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
公元前264—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西地中海霸权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
“布匿人”,因此这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第一次战争,迦太基战败,罗马获得西西里岛和大量赔款。在第二次战争中,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率部长途跋涉,翻越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北部,重创罗马大军,并在意大利转战十余年。罗马一方面坚守本土,另一方面派遣军队进入迦太基开辟第二战场。汉尼拔被迫回国应战,遭到惨败;迦太基成为罗马的附属国。但罗马仍不满足,要求拆毁迦太基城,挑起第三次战争。迦太基人反抗失败,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3、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4)衰落:
①在扩张中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他们担任繁重的工作,如农耕、开矿、放牧等。甚至被送至角斗场。奴隶起义不断发生。
②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使它渐渐衰落下去。
斯巴达克起义
1、建立
1)背景:
①奴隶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②共和国内部混乱,战争频发。
②凯撒被谋杀后,罗马内战再起。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二、罗马帝国
2)过程:
①公元前49年,凯撒被元老院任命为终身独裁者。(奠定基础)
③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标志着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最终建立)。
二、罗马帝国
2、辉煌
①屋大维采取这么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②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洲,地中海成了“内湖”。
从奥古斯都开始,罗马文明被不断推广到帝国的四面八方, 帝国各行省首府和重要城市都仿照罗马城进行改造,拉丁语学校遍地开花,从不列颠到高卢,从北非到美索不达米亚到处都被打上罗马的烙印。
1、危机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②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节庆活动增多,使人们沉迷享乐,使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帝国日益危机,最后导致帝国灭亡。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2、分裂
①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尔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一分为二,分別传给两个儿子,帝国正式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知识拓展
类别 东方文明(亚非) 西方文明(欧洲)
典型代表
自然起源
经济发展
文明类型
政治制度
民族特性
四大文明古国
古希腊、古罗马
大河流域
地中海
农业为主
工商业为主
农耕文明
民主政治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海洋文明
封闭、保守
开放、进取、乐观
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
奴隶制下东西方文明的对比
1、制作年代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下面是某一国家发展的时间年代尺,这个国家是 ( )
A.古希腊 B. 古罗马
C.亚历山大帝国 D.古埃及
2、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被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森的帝国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B
B
巩固练习
4、有学者对古罗马的某一历史事件评价说:“对平民来说,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它评价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十二铜表法》 D.《独立宣言》
C
3、某校历史社团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的信息有“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称霸地中海地区”“斯巴达克起义”。由此判断该社团研究的主题是 ( )
A.希腊文明的繁荣与衰落 B.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史
C.罗马帝国对外侵略扩张 D.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D
巩固练习
5.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是西方的一句谚语。希腊的“辉煌”和罗马的“伟大”分别得益于( )
A.民主政治、法律制度 B.法律制度、中央集权
C.种姓制度、君主制度 D.民主政治、君主立宪
A
6.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谁的手里(  )
A. 元老院 B. 公民大会 C.五百人会议 D.陪审法庭
A
巩固练习
7.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颁布于( )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东罗马帝国时期 D.西罗马帝国时期
A
8.王玉参加某报刊举办的“有奖竞答”活动,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
A.布匿战争的失败给罗马共和国带来了危机
B.罗马平民要求民主、反对贵族专权的斗争高涨
C.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斯巴达克起义
D.日耳曼民族的入侵
C
巩固练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